[精选]第三章乳酸发酵工艺学8802.pptx





《[精选]第三章乳酸发酵工艺学880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第三章乳酸发酵工艺学8802.pptx(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乳酸及乳酸钙1第一节 乳酸的理化性质一、乳酸的命名与分子结构n 乳酸因存在于酸牛奶中而得名,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其产、消量仅次于柠檬酸。n 乳酸,英文名为(Lactic acid),学名为-羟基丙酸(-hydrxy-propionic acid),结构式为CH3CHOHCOOH,相对分子质量为90.08,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机酸。Hq CH3-C-COOH OH2n 由于分子内含有一个不对称碳源子,因此具有旋光异构现象。乳酸按其旋光性可分为D(-)-乳酸、L(+)-乳酸和DL-乳酸三种。n 由于人体只能代谢利用其中的L(+)-乳酸,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规定,
2、成人每天摄入D(-)-乳酸的量不得超过100 mg/kg体重,对于三个月以下的婴儿食品中不应加入D(-)-乳酸,而对于L(+)-乳酸则不加限制。3二、乳酸的性质n L-乳酸是一种有机强酸,能与水、酒精和乙醚以任意比互溶。60%以上浓度的乳酸具有很强的吸湿性。n 乳酸通常为无色或微黄色粘稠状液体,在67133Pa的真空条件下反复分馏,可以得到纯品的乳酸结晶。纯净的无水乳酸是白色的晶体,熔点为16.8,沸点为122(2kPa),相对密度为1.24g。n 由于乳酸含有一个羟基和一个羧基,因此可以参与多种反应,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缩合反应等,其中由L-乳酸充分脱水可缩聚成聚L-乳酸。另外,
3、加热乳酸使其自动酯化,可形成乳交酯。4n 乳酸市售品无论是发酵法或合成法的制品均为外消旋体。n 外消旋体为无色糖浆状液体或晶体,无臭、有酸味,有吸湿性,光学性不活泼,即使在极冷条件下也不凝固,相对密度1.4392(20/40),熔点18,沸点122(5mmHg),有防止腐败发酵的作用,不侵犯健全的组织,但对病变组织敏感。5n 乳酸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有机酸之一,自从1780年Scheele发现乳酸以来,乳酸的生产及应用技术得到大规模的提高。L-乳酸、L-乳酸盐及其聚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学工业等领域。此外,以L乳酸聚合的聚乳酸(PLA),凭借其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等特性,越来越受到广泛
4、的研究和关注。第二节 乳酸及乳酸衍生物的应用61、食品工业(食品工业用含量为50%)n 由于L-乳酸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且易吸收,可直接参与体内代谢,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酸味剂、防腐剂(代替苯甲酸钠)、pH调节剂和食品强化剂。乳酸可解除疲劳、松弛肌肉。n 饮料、果汁、奶制品中用作酸味剂;n 调味品如酱油、醋、咸菜中用作防腐保鲜和调味剂,使酸味自然;n 蛋糕、面包、肉制品、果冻、奶酪、果酱、冰淇淋、腌制品等食品中用来调节pH、抑菌、延长保质期、调味等;n 面包、糕饼等食品中作膨松剂;n 发酵工业,加入的目的是控制pH值,作灭菌剂以防止杂菌繁殖,促进菌体发育。n 乳酸可使食品具有微酸性且不影响水果和蔬
5、菜天然气味和芳香,故广泛用于水果和蔬菜等罐头食品中。一、乳酸的用途72、医药工业n 乳酸作为消毒剂用在病房、手术室、实验室等场所。n 在医药方面广泛用作防腐剂、载体剂、助溶剂、药物制剂、pH 调节剂等。q 可直接制成药或制成盐类,用作含漱剂、涂布剂、膀胱注入剂等,还可内服用于肠内消毒。q 它能溶解蛋白质和角质,对病变组织的腐蚀作用特别敏感,可用于治疗喉头结核、白喉、狼疮等病。q 利用乳酸亲水性的特点与难溶性药物结合,可增加药物的吸收量,防止副作用产生。q 乳酸除了可以直接用作消毒剂外,还可以制成乳酸钠,配成输液,治疗酸中毒及高钾血症。q L(+)-乳酸钙、L(+)-乳酸亚铁、L(+)-乳酸锌都
6、是补充金属元素的良好药品,q 此外由聚乳酸制成的手术缝合线、生物植片等在临床上都被广泛应用。83、化妆品工业n 在化妆品中其用量也逐渐增大。乳酸本身含有天然润肤成分,刺激皮肤细胞再生效果明显,在皮肤、头发的护理中起到保湿滋润,替代甘油作保湿剂,调节酸碱性、抗微生物等作用,对皮肤无刺激性,兼有剥离性能、抗菌性能和增白性能,对改善皮肤组织结构,消除皱纹、色斑,治疗皮肤干燥、痤疮等有显著疗效。94、香料和香精、皮革、卷烟工业n 乳酸乙酯是重要的食用香料,用来配制酒和食用香精,在盛产清香型酒国家,乳酸用量很大。n 制革工业用它来除去柔皮中的石灰和钙质,使皮革柔软光滑。用乳酸比其它酸脱灰质量好,因此高级
7、皮革都用乳酸脱灰。一般皮革用的乳酸含量为40%,对乳酸的质量要求低,深色和带臭味的均可使用。n 卷烟生产中用乳酸调节烟草味道,清除苦辣味且防霉变,并利用乳酸的引湿性保持水分,增加烟丝的柔软性,降低尼古丁含量。也常用乳酸处理低档烟草来提高档级。105、化学工业n 在化学领域中,由于L(+)-乳酸是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的原料而备受关注。聚乳酸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代替PVC、PP等各种不可降解的塑料,以消除“白色污染”所造成的环境危机。n 此外聚乳酸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透明性、透气性等而被大量应用于农业、制造业等领域。116、其它行业n 纺织业中乳酸用于pH值调整,是良好的媒染剂;n 农药中用作除草
8、剂的原料;n 因其具有清洁除垢等作用,用于洗涤清洁产品;n 在涂料墨水工业中用作pH 调节剂和合成剂;n L-乳酸在塑料纤维工业中是可降解新型材料聚乳酸PLA的原料。n 在饲料中L-乳酸用于调节动物肠道的pH,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可提高牛羊的产奶量。12二、乳酸盐、乳酸衍生物及聚合物用途n 乳酸是一种羟基羧酸,分子上有一个羟基和一个羧基,因此,能进行反应,生成一系列的乳酸盐、乳酸酯、乳酸酰胺等乳酸衍生物及其聚合物。q 乳酸钙:L-乳酸钙广泛用于食品及医药工业,是一种良好的钙源,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手足抽搐、抽筋、低血钙、过敏、痉挛和镁中毒等病症。用于面包、奶粉、酱菜等做钙营养剂。还可作为稳定剂、
9、缓冲剂、面团调节剂改善风味和口感,提高诸如糖果、糕点等食品和饮料的质量。增强水果和蔬菜的抗氧化性,防止褪色。加于饲料中能控制饲料中菌的改变,牛羊可提高产奶量,提高家禽蛋壳硬度减少破碎。13q 乳酸亚铁:主要用作食品、医药、饲料的铁强化剂。q 乳酸钠:医药上是止血剂,用于因腹泻脱水、糖尿病和胃炎等引起的酸中毒及高钾血症。试剂工业中用做酪蛋白增韧剂、吸水剂。食品工业中用作pH 调节剂、风味改进剂、保湿剂、干酪增塑、防冷剂等。q 乳酸锌:是一种新型补锌剂,可用于医药、食品、饮料及乳制品中,也用于船舶防污涂料、化妆品、牙膏、漱口剂中。n 乳酸酯类作为溶剂广泛用于香料、合成树脂涂料、胶粘剂、印刷油墨等产
10、品中,也用于石油管道和电子工业及产品的清洗。优点是溶解性好,可降解,挥发性小,无毒,环境污染小,易回收等,它将逐步取代石油类溶剂,其市场潜力很大。14q 乳酸乙酯:广泛用作食品、香料和饲料工业的香味剂和增效剂,也用做硝化纤维及乙酸纤维溶剂,人造珍珠类的高级溶剂,作压制药片的润滑剂。q 硬脂酰乳酸钙:主要用做面团质量改进剂,防止面团的过份膨润,提高糊化温度,改善成品口感,延缓老化,提高面筋耐混捏性。q 乳酸甲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用于乙酸纤维素及纤维素溶剂,制清漆,着色料等。还是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的主要原料。q 乳酸丁酯:是高沸点溶剂,对非溶剂和稀释剂有极高的允许限度,可用做硝酸纤维素和碱性
11、颜料的溶剂。用在印刷油墨和喷漆中,可使涂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外观质量。还可作为食用香精用于乳制品、干酪、奶油中。15n 乳酸聚合物:近年来用L-乳酸生产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已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其物理性能与聚苯乙烯非常相似,它除了具有以石油化学品为原料的塑料材料的优异特性外,还有最大的特点足生物可降解性,即在自然界中可自然降解,不造成环境污染,解决了为世界环保所困扰的“白色污染”问题,将大量用于农用地膜,预计其需求量会迅速增加。另外聚乳酸用作不用拆线的外科缝合线,作药物、酶和生物制品的微型包囊可缓慢释放药物,囊材不起排异反应,经一段时间代谢后,能逐步降解排除。它也用于杀虫剂胶囊、人工管等方面。16
12、第三节 乳酸发展简史与生产方法一、乳酸工业发展简史1、世界乳酸及乳酸钙工业发展简史 n 1780年,Scheele(席勒)从酸乳中提炼出制得乳酸n 1857年,Pasteur(巴斯德)发现使乳变酸的乳酸菌n 1878年,李斯特成功分离出乳酸细菌,命名为乳杆菌,即乳链球菌。n 1841年,Boutron和Fremy采用自然发酵生产乳酸n 1881年,Charles E.Avery公司采用纯种发酵工业化生产乳酸n 1894年,Eijkman发现了鲁氏毛霉能产少量乳酸n 1896年,leichman分离获得50度下发酵的优良乳酸菌德氏乳杆菌n 1936年,采用华根霉生产D-乳酸n 1982年,采用固
13、定化技术生产乳酸172、国内乳酸及乳酸钙工业发展简史n 1944年重庆振元化学药品厂采用德氏乳杆菌发酵生产乳酸n 19851992年,采用“双酶法”处理原料,大型发酵罐生产乳酸n 1991年,开始研究用米根霉发酵生产乳酸n 1991年,用固定化技术18二、生产方法n 主要有发酵法和合成法两种。q 最早使用的是发酵法,该法以大米、玉米、薯干、糖蜜等为原料,经蒸煮、糖化、乳酸菌发酵等系列工序制得乳酸。q 用化学合成法可以大规模连续地生产乳酸,合成乳酸在美国已得到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认可。191、发酵法n 发酵法分为传统发酵法和连续发酵法。q 传 统 发 酵 法 控 制 发 酵 温 度 一 般
14、 在4050,pH 值 在6.0左 右,用 碱 式 钙 化 物 中 和,用 硫 酸 酸 解 乳 酸 钙 为 游 离乳酸,再经提纯得乳酸产品;q 连 续 法 为 美 国 加 利 福 尼 亚 大 学 开 发 成 功 的,特 点 是 菌体 循 环,产 率 高,但 该 技 术 尚 未 经 大 规 模 生 产 装 置 的考验,菌体寿命也还有限。n 发 酵 法 生 产 乳 酸 是 以 淀 粉、葡 萄 糖 等 糖 类 原 料 经 微 生 物发 酵 而 得 来,按 照 发 酵 微 生 物 的 种 类 可 分 为 细 菌 发 酵 和根霉发酵。20n(1)细菌发酵法q 用于乳酸生产的菌属主要有乳杆菌属(Lacto
15、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q 乳杆菌属的菌种有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嗜热乳杆菌(Lactobacterium thermophilum)、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嗜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phil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1a
16、ntarurn)等。q 链球菌属有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乳脂链球菌(Streptococcus cremoris)、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等。q 芽孢杆菌属主要是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1ans)。21表产生乳酸的细菌属属别形态发酵形式用途链球菌属双球链球同型乳制品调味品足球菌属四联状同型明串株菌属双球链球异型食品发酵乳杆菌属杆状同型或异型乳酸乳制品双歧杆菌属杆状异型乳制品22q 国内外乳酸生产菌种主要是德氏乳杆菌,德氏乳杆菌生产的乳酸主要为DL型,在一定的温度、pH值下进行厌氧批式发酵。武
17、汉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易吉萍等人利用德氏乳杆菌发酵大米,64 h后乳酸生成量达8.7748%。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庞钦、章克昌等人通过厌氧分离技术,接入酒糟驯化后,分离得到产乳酸的嗜酸乳杆菌。分别以玉米酒糟和瓜干酒糟为基质进行乳酸发酵,最终乳酸产量为0.97%和1.46%。23n(2)根霉发酵法q 1884年Eijkmann指出,根霉所产生的酸可能为乳酸,在1901年被Chrzaszz所确证。福井经研究发现,产L(+)-乳酸较多的根霉菌种有:米根霉(Rhizopus oryzae)、黑根霉(Rh.nigricans)、爪哇根霉(Rh.jaranicus)、小麦曲根霉(Rh.frifici)、华
18、根霉(Rh.chinensis)、甘薯根霉(Rh.batata)、结节根霉(Rh.nodosus)、日本根霉(Rh.japonicus)、东京根霉(Rh.fonkinensis)、高温根霉(Rh.thermosus)、少根根霉(Rh.arrhizus)、美丽根霉(Rh.elegens)等十多种。24n 淀粉原料生产聚乳酸25262、合成法n 工业上化学合成乳酸的方法是乙醛氢氰酸法(也叫乳腈法或醛、酮和HCN 加成法)和丙酸法。q(1)乙醛法n 该法是以乙醛、氢氰酸和乙醇(或甲醇)为原料。由于原料价格低廉,因此国外合成乳酸主要采用此法。该法为乙醛和氢氰酸加成、乳腈水解得粗乳酸,粗乳酸与乙醇酯化生
19、成乳酸酯,乳酸酯再水解生成稀乳酸及稀乳酸浓缩等工序。q(2)丙酸法n 以丙酸为原料,经氯化得2-氯丙酸,再与氢氧化钠反应得粗乳酸,再经酯化、精镏、水解得产品,该法原料价格较贵,仅日本大赛路公司等少数厂家采用。27283、酶法生产L-乳酸n(1)氯丙酸酶法转化q 日本东京大学的木畸等人研究了用酶法生产乳酸,他分别从恶臭假单孢菌和假单孢菌113细胞中纯化出L-2-卤代酸脱卤酶(简称为L-酶)和DL-2-卤代酸脱卤酶(简称为DL-酶),使之作用于底物DL-2-氯丙酸,就可得到L-乳酸或D-乳酸。n(2)丙酮酸酶法转化q Hummel等从D-乳酸脱氢酶活力最高的乳杆菌DSM20196菌体中得到D-乳酸
20、脱氢酶,然后以无旋光性的丙酮酸为底物得到D-乳酸。294、乳酸生产方法的比较n 化学合成法由于所用的原料是乙醛和剧毒物质氢氰酸,因而合成法生产乳酸大大受到限制,其生产成本也较高。n 酶法生产乳酸虽然可以专一性得到旋光乳酸,但工艺比较复杂,应用到工业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n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乳酸,可通过菌种和培养条件的选择而得到具有专一性的D-乳酸、L-乳酸或是DL-乳酸。乳酸菌发酵温度高,产酸率相对较高,对糖利用率高,且发酵时不需通氧气,但其营养要求复杂,且无菌操作严格,给实际生产带来操作不便。根霉营养要求简单,菌丝体比细菌大,易于分离,有利于制得高质量的乳酸产品。尤其是根霉属发酵可得到光学纯
21、度很高的L(+)-乳酸,这对进一步生产乳酸聚合物极为重要,而乳酸菌发酵乳酸常因消旋作用而得到DL-乳酸。30第四节 乳酸发酵机理n 一些能大量产生乳酸的细菌称为乳酸细菌,用于发酵生产乳酸的细菌。n 乳酸细菌不能直接发酵淀粉质原料,必须经过糖化过程,转变为糖质原料(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等)才能发酵。q 德氏乳杆菌q 保加利亚乳杆菌q 干酪乳杆菌q 赖氏乳杆菌等31n 1)同型乳酸发酵q 乳酸为唯一产物的乳酵发酵称为同型乳酸发酵。q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 eptococcus)等q 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还原为乳酸。此发酵过程
22、中,lmol葡萄糖可以生成2mol乳酸,理论转化率为100%。q 1葡萄糖2丙酮酸 2乳酸+2ATP32同型乳酸发酵的途径醛缩酶异构酶33n 2)异型乳酸发酵q 异型发酵乳酸杆菌因缺乏EMP途径中的若干重要酶-醛缩酶和异构酶,因此其葡萄糖的降解完全依赖HMP途径。PK途径发酵葡萄糖形成的产物除乳酸外还有乙醇和乙酸。产物为乳酸和其它物质的乳酸发酵称为异型乳酸发酵。34q 异型乳酸发酵是某些乳酸菌利用HMP途径,分解葡萄糖为5-磷酸核酮糖,在经差向异构酶作用变成5-磷酸木酮糖,然后经磷酸酮解酶催化裂解反应,生成已酰磷酸。已酰磷酸进一步还原为乳酸。异型乳酸发酵除乳酸外还有乙醇、CO2、和ATP。q
23、肠膜明串株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q 1葡萄糖 1乳酸+1乙醇+1ATPq 不同微生物异型乳酸发酵产物有些不同35异型乳酸发酵的途径36n A、同型乳酸发酵:发酵产物只有乳酸的一种发酵。n 产能途径为EMP途径。n B、异型乳酸发酵:发酵产物除乳酸外还又一些乙醇、乙酸和CO2。n 产能途径为HMP或PK、HK途径。37n 3)双歧(bifidus)发酵 双歧发酵是双歧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乳酸的一条途径,此发酵过程,2mol的葡萄糖可生成2mol乳酸和3mol的乙酸,乳酸的转化率理论上只有50%。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典型的有益细菌,它的生长繁殖贯穿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
24、中。双歧杆菌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大量乳酸,降低系统PH值而迅速使肠道菌群发生变化,抑制和条死肠道病原菌,使菌群保持正常平衡。38米根霉发酵机制n 米根霉在好气或厌气发酵条件下有葡萄糖生成L-乳酸和乙醇。n 在好气条件下,合理添加营养盐和微量金属元素,异型乳酸发酵可转变成同型乳酸发酵,只生产L-乳酸。此时糖酸转化率接近乳酸细菌的同型乳酸发酵。393 米根霉乳酸发酵机理GLU:葡萄糖,PYR:丙酮酸,LAC:乳酸,MAL:苹果酸,FUM:富马酸,Ac-COA:乙酸辅酶A,TCA:三羧酸循环,EMP:糖酵解途径,a:乳酸脱氢酶,b:丙酮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c:丙酮酸脱氢酶,d:丙酮酸激酶目前普
25、遍认为,在米根霉的糖分解代谢过程中,主要包括EMP途径和TCA途径,并没有磷酸戊糖途径。在米根霉细胞内,存在两个独立调控的丙酮酸库:(1)基质丙酮酸库,丙酮酸可以进入乙醇、乳酸、草酰乙酸、苹果酸和富马酸合成途径;(2)线粒体丙酮酸库,丙酮酸进入TCA循环。随着外界条件的扰动,米根霉的代谢机制也发生着变化,如当葡萄糖浓度增大时,EMP途径和进入乳酸合成途径的通量都相应增大。40糖代谢主要有以下几种反应:(1)正常呼吸:C6Hl2O6+6O 2 6H2O+6CO 2(2)同化作用:干菌体量的95%来自碳水化合物。(3)富马酸发酵:C6Hl2O6+3O2 C4H4O4+2CO2+4H2O(4)酒精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第三 乳酸 发酵 工艺学 880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