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音频编辑系统精品文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视音频编辑系统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音频编辑系统精品文稿.ppt(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视音频编辑系统第1页,本讲稿共60页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 3.2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分类 3.3 线性编辑系统构成与特点 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3章 视音频编辑系统 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 第2页,本讲稿共60页3.1.1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概念3.1.2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功能 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第3页,本讲稿共60页3.1.1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概念 视音频编辑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视音频编辑的技术平台,能完成视音频素材的选择与处理、镜头组接、特技制作、字幕添加、音频制作、视音频合成输出等功能,是编辑制作工作的技术实现的软硬件平台,也是视音频编辑质量
2、的技术保证。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 第4页,本讲稿共60页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发展:1.电子编辑系统2.时码编辑系统3.非线性编辑系统 4.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第5页,本讲稿共60页1.电子编辑系统 1956年,安培公司发明了磁带录像机,可以利用电视观看编辑的节目了。但节目编辑形式仍沿用了电影的剪辑方式。这种编辑方式对磁带有损伤,节目磁带不能复用,编辑时也无法实时查看画面。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第6页,本讲稿共60页1.电子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
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 第7页,本讲稿共60页1.电子编辑系统 1961年,录像技术和录像机功能不断完善,电视编辑进入了电子编辑时代,可以利用标准的对编系统(先进的录像和显像设备),实现从素材到节目的转录。电子编辑避免了对磁带的损伤,在编辑过程中也可以查看编辑结果,及时修改。电子编辑的编辑精度不高,无法逐帧重放,带速不均匀造成的接点处出现跳帧现象。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 第8页,本讲稿共60页2.时码编辑系统 1967年,美国电子工程研制出了EECO时码系统,1969年,使用SMPTE/EBU时码对磁带位置进行标记的方法实现了标准化
4、,利用基于时码设备的编辑技术和手段不断涌现,编辑精度和编辑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时码系统、录像机、放像机和监视器组成的基于时码的编辑系统就被称为时码编辑系统。但是电视编辑仍无法实现实时编辑点定位功能,磁带复制造成的信号损失也没有彻底解决。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第9页,本讲稿共60页2.时码编辑系统 SMPTE/EBU时码:以小时:分钟:秒:帧的形式确定每一帧的地址。有几种不同的SMPTE时间码标准,用于不同的帧率。PAL制采纳的是25fps的标准,而NTSC制采纳了29.97fps的标准。PAL一帧记录00:15:06:25,下一帧00:15:07:
5、01 但NTSC时间码仍采用30fps的帧速率,这就造成了实际播放和测量的时间长度有0.1%的差异。为了定位,制定出一个被称为Drop Frame(掉帧)的格式。多数视频编辑系统既装有掉帧,也装有不掉帧时间码格式。也即在播放时每分钟要丢2帧(实际上是有两帧不显示而不是从文件中删除),这样可以保证时间码与实际播放时间的一致。与丢帧格式对应的是不丢帧(nondrop-frame)格式,它忽略时间码与实际播放帧之间的误差。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第10页,本讲稿共60页3.非线性编辑系统 1970年,美国造出了第一台非线性编辑系统,这种早期的模拟非线性编辑系统
6、将图像信号以调频方式记录在磁盘上,可以随机确定编辑点。-大容量硬盘多媒体计算机、视音频处理卡、编辑录放机、非线性编辑软件所组成的视音频编辑系统就叫做非线性编辑系统。80年代出现了纯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但当时压缩硬件还不成熟,磁盘存储容量也很小,因而视频信号并不是以压缩方式记录的,系统也仅限于制作简单的广告和片头。90年代以后,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实时压缩芯片的出现、压缩标准的建立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非线性编辑系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 第11页,本讲稿共60页3.非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系统不仅可以编辑视音频
7、节目,还可以处理文字、图形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素材,极大地丰富了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其成本低,信号损耗小,素材存取方便,便于修改,集成化程度很高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第12页,本讲稿共60页4.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 就是以素材共享,流程管理为目标的非编网络平台上的非线性编辑系统。1999年我国诞生了第一套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目前的网络系统日趋成熟,使非线编系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 第13页,本讲稿共60页3.1.2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功能1.视频素材处理2.镜头的组接3.音频处理与编辑 4.
8、特技特效及字幕的添加5.视音频作品输出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 第14页,本讲稿共60页3.1.2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功能1.视频素材处理视频素材的录入,搜索回看,剪接,拖动,替换,插入,覆盖等。2.镜头的组接 完成镜头的组接任务。保证电视节目编辑入点和编辑出点的信号相位的连续性、保持信号的同步和画面的稳定。还应避免组接处出现重叠区和空白区,确保画面连续。3.音频处理与编辑 包括后期配音,同期声处理,配乐及声画合成等。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第15页,本讲稿共60页3.1.2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功能4.特技特效及字幕的
9、添加 过去-特技切换台;现在-系统内置多种特技,如马赛克,跟踪马赛克,人物勾边,颜色调整,浮雕,素描等。字幕效果如,曲线运动,爆炸、虚化、旗飘等。并可导入各种格式的图像及动画。5.视音频作品输出 可输出目前绝大多数常用的视频格式,如AVIMPEG-1MPEG-2MPEG-4DVRM等格式。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1 视音频编辑系统概述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 第16页,本讲稿共60页3.2.1 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 3.2.2 直接编辑与间接编辑系统 3.2.3 脱机编辑与联机编辑系统 3.2.4 CTL编辑与TC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2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分类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 第1
10、7页,本讲稿共60页3.2.1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 在影视编辑领域,“线性”(Linear)与“非线性”(Non-Linear)的概念主要是从视音频信息存储的方式出发来区别的,一般来说,将存储信息的顺序与接受信息的顺序相关或一致的方式称为“线性”,将存储信息与接受信息的顺序不相关或不一致的方式称为“非线性”。线性编辑(Linear Editing,简称LE)是基于磁带(带基)的存储与编辑方式。非线性编辑(Non-Linear Editing,简称NLE)是基于数字硬盘(盘基)的存储与编辑方式。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2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分类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第18页,本讲稿共60页3.2.
11、1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1.线性编辑系统(Linear Editing,简称LE)人们用“线性“这个词描述磁带存储视音频信号的方式,这是因为磁带存储信息的顺序与接收信息的顺序相关,所以人们也就将基于磁带存储的编辑方式称为线性编辑方式。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2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分类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 第19页,本讲稿共60页线性编辑系统是指根据节目剧情的需要,利用电子手段按照磁带的时间先后顺序对素材进行存取和处理的视音频编辑设备,又称为对编系统。它通过一对一或二对一的台式编辑录、放像机将母带上的素材剪接成第二版的完成带,通过机械运动使用磁头将播放速度为25帧/s的视频信号顺序记录在磁带上。放
12、像机播放素材,录像机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逐一记录下一段音视频信息。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2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分类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第20页,本讲稿共60页线性编辑系统是指根据节目剧情的需要,利用电子手段按照磁带的时间先后顺序对素材进行存取和处理的视音频编辑设备,又称为对编系统。线性编辑过程:基于磁带存贮介质进行编辑时,要受到磁带存储特性的制约。首先要在各素材带上对所需的素材片段以时间码的编号分别顺序寻找,然后将找到的各个素材片段按时间码的顺序分别记录在录象机节目磁带上,形成成品带,这就是线性编辑过程。显然,线性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内容复制的过程,而且这个复制过程很繁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2
13、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分类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第21页,本讲稿共60页 以两个素材带为例,各素材带上所需的多个片段的顺序与复制到节目带上的顺序并不相同,根据场景与剧情排列顺序的需要,必须反复进行正走带4次、倒带3次、磁带间转换5次和复制7次,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2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分类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素材带1 走带2次,倒带2次 两磁带间转换5次 素材带2 走带2次,倒带1次 编辑节目带 复制操作7次 图1-8 线性编辑过程 0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H C D B C G E G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14、 H C D B C G E G走带方向第22页,本讲稿共60页 线性编辑缺点:1)素材不可能做到随机存取;2)编辑顺序进行,且难以进行节目的修改;3)信号复制劣化严重,磁带容易受损;4)录像机磨损严重,磁带容易受损;5)系统构成复杂,可靠性相对较低。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2 视音频编辑系统的分类第章视音频编辑系统第23页,本讲稿共60页2.非线性编辑系统人们用“非线性“这个词描述数字硬盘、光盘等介质存储数字化视音频信息的方式,这是因为数字化存储信息的位置是按照盘操作系统规则进行分配的,存储信息与接受信息的顺序可以完全不相关。这样,基于数字硬盘或光盘存储的编辑方式也就被称为非线性编辑方式。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频编辑 系统 精品 文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