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概述.ppt(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一、基本概念1、定义: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的果实或种子。2、分类:果实类和种子类3、入药形式:(1)果实类药材:一般采用成熟或近成熟的完整的果实或果实的一部分。完整果实入药:枸杞子、五味子;果柄入药:甜瓜蒂、柿蒂;果穗入药:桑葚;果皮入药:陈皮、大腹皮;中果皮的维管束入药:丝瓜络。3、入药形式:(2)种子类入药形式:完整的种子:决明子、槟榔;种皮入药:绿豆衣;假种皮入药:龙眼肉、肉豆蔻衣;胚入药:莲子心;发芽制品:麦芽、谷芽;发酵制品:谈豆豉。第二节 果实类药材鉴别一、性状鉴定 1、鉴别要点:果实类中药材性状鉴定主要观察其形态、果柄、花柱残基、宿存花萼或花瓣
2、等特征。2、果实形成机理:花开放传粉受精子房形成果实(真果)或连同花托及其附属物肉质化形成果实(假果)(下图表示)二、显微鉴定 果实的主要显微特征集中在果皮上。果实是由大孢子叶所形成的,所以,果皮的显微特征符合叶的显微特征。外果皮相当于叶的下表皮特征,中果皮相当于叶肉特征,内果皮相当于叶的上表皮特征。也就是,外果皮常由一列薄壁细胞构成,常有有气孔及非腺毛等;中果皮常由大型的薄壁细胞构成,并伴有石细胞、结晶、维管束等;内果皮常由一列薄壁细胞组成,有些石细胞化:杏、桃等。内果皮镶嵌细胞: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内果皮由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互相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第三节 种子类药材鉴别一、性
3、状鉴定1、鉴别要点:种子类中药材性状鉴定主要观察其形态、脐点、合点和种脊等特征。脐点:种子自内果皮上脱落时留在种皮上的疤痕;合点:株心、株被和株柄三者结合处,也就是维管束的通道;种脊:株柄留在株被上的痕迹。2、种子的构成:种皮(外种皮、内种皮)、胚乳(外胚乳和内胚乳)及胚(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3、种子形成机理:受精配子胚珠种子4、胚珠类型 从上图看出,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其种脊最长,弯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脊较短,其余两种胚珠形成的种子五种脊。二、显微鉴定1、概述:种子类药材的主要显微特征集中于种皮,胚乳和胚组织主要有薄壁细胞和脂肪细胞构成,而细胞中所含有的糊粉粒(蛋白质)是此类药材特征性后含物
4、,它常常以拟晶体形式表现。2、组织特征:(1)种皮:有的是一层种皮、有的是两层种皮(有外珠被、内珠被)。表皮层:一列细胞,常含色素及粘液质(葶苈子),有的分化为毛茸(马钱子),有的散列石细胞(杏仁)或全部为石细胞(天仙子),有的形成栅状细胞(豆科的种子、青葙子)。栅状细胞层:表皮下有一列或23 列径向延长的栅状细胞,壁多木化增厚(决明子),有的侧壁、内壁增厚,外壁菲薄(白芥子),外侧有时可见一条光辉带(牵牛子、菟丝子)。油细胞层:有些种子在表皮下有油细胞层,含挥发油(砂仁、五味子)。栅状细胞层:表皮下有一列或23 列径向延长的栅状细胞,壁多木化增厚(决明子),有的侧壁、内壁增厚,外壁菲薄(白芥
5、子),外侧有时可见一条光辉带(牵牛子、菟丝子)。油细胞层:有些种子在表皮下有油细胞层,含挥发油(砂仁、五味子)。色素层:除表皮细胞含有色素外,种皮的内层细胞及内种皮细胞中也含有色素,如黑芥子,白豆蔻。石细胞层:除表皮含石细胞外,有时在种皮内层含石细胞层,如白豆蔻、五味子。营养层:种皮内侧含数列含淀粉粒的薄壁细胞,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淀粉被耗尽而变成扁缩的薄层。有的营养层尚含一层含有糊粉粒的薄壁细胞。(2)胚乳:外胚乳为含有大量脂肪油滴和糊粉粒的薄壁细胞,有的含淀粉粒,有时可见草酸钙结晶;内胚乳仅12 列细胞。无胚乳种子子叶发达,外胚乳已经退化(颓废组织),仅残存12 列内胚乳细胞。颓废组织:某些组织在植物发展过程中受周围组织挤压,失去原有的形态或功能。如筛管、外胚乳。错入组织:是种皮与外胚乳的折合层嵌入内胚乳中(槟榔)或外胚乳嵌入内胚乳中(肉豆蔻)形成的。肉豆蔻(种仁)槟榔(种子)(3)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子叶占大部分,无胚乳种子子叶发达、肥厚(杏仁),贮藏营养物质。有胚乳种子子叶不发达,菲薄(巴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