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抗精神失常药优秀课件.ppt
《第16章抗精神失常药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章抗精神失常药优秀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章抗精神失常药第1页,本讲稿共48页精神失常类型及机制精神失常类型:可能的发生机制:-精神分裂症 DA功能-抑郁症 5-HT或NA功能-躁狂症 5-HT,NA-焦虑症第2页,本讲稿共48页抗精神失常药物:n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n 抗躁狂症药(antimanic drugs)n 抗抑郁症药(antidepressive drugs)n 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第3页,本讲稿共48页第1节 抗精神病药 Antipsychotic Drugs第4页,本讲稿共48页抗精神病药分类 此类药物大都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根据其化学结构,将抗精神分裂
2、症药又分为四类:n 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s)n 硫杂蒽类(thioxanthenes)n 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n 其他第5页,本讲稿共48页一、吩噻嗪类 吩噻嗪是由硫、氮联结着两个苯环的一种三环结构,其2,10位被不同基团取代则获得本节述及的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根据C10侧链不同,这类药物又分为二甲胺类、哌嗪类和哌啶类。第6页,本讲稿共48页第7页,本讲稿共48页氯丙嗪(chlorpromazine,冬眠灵)主要通过阻断脑内DA受体发挥抗精神病作用,这也是其长期应用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基础。此外也能阻断 肾上腺素受体、M胆碱受体H1受体和5-HT2受体,因而
3、其药理作用广泛,副作用也较多。第8页,本讲稿共48页【药理作用与机制】n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抗精神病作用 镇静作用 镇吐作用 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n 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n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第9页,本讲稿共48页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抗精神病作用 n 动物试验 氯丙嗪能明显减少自发活动,易诱导入睡,但易觉醒,与巴比妥类催眠药不同,加大剂量也不引起麻醉;氯丙嗪能减少动物的攻击行为,使之驯服,易于接近n 治疗量能消除精神病患者的幻觉、妄想、躁狂,减轻思维和情感障碍等症状,使病人恢复理智,情绪安定,生活自理。n 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特有的抑制作用,称为神经安定作用。n
4、 机制可能与阻断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通路的D2受体有关。第10页,本讲稿共48页脑内DA能神经系统及功能 脑内DA能神经纤维主要投射至纹状体、广泛的边缘系统和新皮质,人类中枢DA通路可分为4个系统n 黑质-纹状体系统n 中脑-边缘系统 n 中脑-皮层系统 n 结节-漏斗系统 是锥体外系运动功能的高级中枢。各种原因减弱该系统的DA功能均可导致帕金森病。反之,系统功能亢进时,则出现多动症。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主要调控人类的精神活动,前者主要调控情绪反应,后者则主要参与认知、思想、感觉、理解和推理能力的调控。主要调控垂体激素的分泌,如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促进ACTH和GH的分泌等。第1
5、 1页,本讲稿共48页脑内DA受体及其亚型 n 1983年以后,根据应用选择性配基的研究结果和DA受体与信号转导系统的耦联关系,将DA受体确定为D1和D2两种亚型 n 已经证实脑内存在5种DA亚型受体(D1、D2、D3、D4和D5),其中D1和D5亚型受体在药理学特征上符合上述的D1亚型受体,而D2、D3、D4受体则与上述的D2亚型受体相符合。因此分别被称为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黑质纹状体系统存在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主要存在D2样受体第12页,本讲稿共48页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镇静作用n 正常人口服治疗量氯丙嗪后,可出现安静、活动减少、感情淡漠和注意力
6、下降、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答话缓滞,在安静环境下易入睡,但易唤醒,醒后神智清楚。与镇静催眠药不同。n 机制: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外侧部接受特异性感觉冲动传入的 受体,抑制冲动传入网状结构,使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降低。第13页,本讲稿共48页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3)镇吐作用n 小剂量即可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能有效对抗去水吗啡的催吐作用。机制为阻断CTZ的 D2受体。n 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n 氯丙嗪也可治疗顽固性呃逆,其机理可能是氯丙嗪抑制位于延脑与催吐化学感受区旁的呃逆中枢调节部位。第14页,本讲稿共48页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4)对体温调节
7、的影响n 氯丙嗪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但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而且还能降低正常体温,这点与解热镇痛药不同,后者只降低发热体温而不降低正常体温。n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愈低其降温作用愈明显,与物理降温同时应用,有协同作用;在炎热天气,氯丙嗪可使体温升高,这是其干扰了机体正常散热的结果。第15页,本讲稿共48页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5)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可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解热镇痛药和乙醇的作用。第16页,本讲稿共48页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n 阻断 受体可翻转Adr的升压效应,还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用药后可致血管扩张、
8、血压下降,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但由于连续用药可产生耐受性,且有较多副作用,故不适合于高血压的治疗。n 阻断M胆碱受体作用较弱,可引起口干、便秘和视力模糊等副作用。第17页,本讲稿共48页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抑制结节漏斗通路的DA2受体,导致内分泌紊乱:n 催乳素分泌增加引起乳房肿大及益乳氯丙嗪能减少下丘脑释放催乳素抑制因子n 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及释放减少,引起排卵延迟、闭经。n 抑制促皮质激素分泌,使皮质功能不全n 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导致生长发育障碍第18页,本讲稿共48页【临床应用】1.精神分裂症 n 主要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尤其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但不能根治;
9、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差n 对其他精神病伴有的兴奋、躁动、紧张、幻觉和妄想等症状也有显著疗效;n 对各种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感染中毒性精神病等)和症状性精神病的兴奋、幻觉和妄想症状也有效,但剂量要小,症状控制后须立即停药。第19页,本讲稿共48页【临床应用】2.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氯丙嗪对多种药物(如强心苷、吗啡、四环素等)和疾病(如尿毒症和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具有显著的镇吐作用。对顽固性呃逆也有显著疗效。对晕动症引起的呕吐无效。3低温麻醉 氯丙嗪配合物理降温(冰袋、冰浴)应用可降低患者体温,因而可用于低温麻醉,以降低心脑等器官的耗氧量,有利于某些手术的进行。第20页,本讲稿
10、共48页【临床应用】4人工冬眠疗法 氯丙嗪+哌替啶+异丙嗪等配伍成“冬眠”合剂 使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并可使植物神经传导阻滞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此种状态,称为“人工冬眠”。有利于机体度过危险的缺氧、缺能阶段。为进行其他有效的对因治疗争得时间。人工冬眠多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中枢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病症的辅助治疗。第21页,本讲稿共48页【不良反应】1.一般不良反应 n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等。n M受体阻断症状:视力模糊、口干、无汗、便秘、眼压升高等,青光眼患者禁用。n 受体阻断症状:鼻塞
11、、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悸等。n 内分泌系统反应:乳腺增大、泌乳、月经停止、抑制儿童生长等。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患者禁用。第22页,本讲稿共48页【不良反应】2.锥体外系反应 n 急性运动障碍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静坐不能(akathisia)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n 迟 发 性 运 动 障 碍(tardive dyskinesia)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 患者表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 多出现在用药后第一至第五天。由于舌、面、颈及背部肌肉痉挛,患者可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 由于氯丙嗪阻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 精神失常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