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与消毒技术规范教材37483.pptx
《[精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与消毒技术规范教材37483.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与消毒技术规范教材37483.ppt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山医大二院李斗2012.6 Dr.Li Dou重点部位 手术部位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做什麽掌握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护理工作要点告之术前1、鼓励患者戒烟强调术前1、正确备皮包括方法和时间 理解术前备皮手术部位剃毛掌握内容强调术中1、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用 接近体温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冲洗 手术部位2、保证手术室空气质量影响手术间空气质量的因素 手术类型 供应空气的质量 空气交换的频率 手术间内的人数 手术间工作人员的活动 实施感染控制的程度进入物品的清洁情况 工作人
2、员服装的质量 清洁过程的质量 手术间内的人数 手术间工作人员的活动措施 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衣、帽、口罩,采取分割换鞋法 鞋一用一清洗、消毒 工作区域,应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进行 手术间内回风口格栅每天擦拭清洁1次 物品摆放要避开回风口,以免影响空气回流 手术间内尽量减少各类敷料的抖动,存放仪器上不得铺盖单子 进入手术部所有人员的头部、面部的毛发包括两鬓和颈部的毛发必须遮盖 进入手术部的所有人员必须取下首饰,不能戴假指甲 当手术即将开始、正在进行或无菌
3、器械处于暴露状态时,进入手术间应戴 口罩,口罩要完全盖住口鼻,手术过程中禁止摘下 减少手术间人员流动,控制参观人数,每间手术室参观人数限于3人以内;严重感染手术,谢绝参观。按“手术通知单”经核对后进入,本科医生或进修、实习生要参观本科手术,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姓名,手术部发登记后方可进入 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经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 进入手术部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备、设施表面应进行清洁处理3、实施无菌技术 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
4、物品储存区域 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未进行手消毒的人员不能碰触无菌物品及 无菌区域 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打开无菌包或容器时,应检查有效日期及灭菌指示卡,包布必须无潮湿现象 凡打开放在无菌桌的备品,不论使用与否,均不得放回无菌容器内,必须重新灭菌 手术开始后无菌台上的一切物品不得用于另一手术或作他用 无菌台上备用的器械盖以无菌巾(特别是时间比较长的大手术)以减少灰尘污染 手术中已用过的切开胃肠腔等的刀剪应
5、视为污染,必须与其他器械分开,单独放置 参观者和实习医生必须远离术者一尺,不得随意靠近 医务人员不能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 巡回护士不得用手穿过无菌桌传递物品 手术衣及无菌被单等被渗透时,视为污染 湿纱布、敷料不可直接放在无菌台上,应放在弯盘内 刷手护士移动无菌台时不可手握边栏,巡回护士移动无菌台时不可手握下垂无菌单 手术人员的脐平面以下、肩部以上、背部视为有菌区,手术器械碰以上位置后视为污染,必须立即更换 强调术后1、保持引流通畅2、接触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做什麽n掌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工作要点n
6、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n指导、评估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措施的落实预防与控制措施 强调置管前1.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或 手部皮肤有疖肿、湿疹时,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3.穿刺点选择:原则:考虑安全性和实用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置 管感染、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置管穿刺点选择1.外周静脉:下肢感染的危险高于上肢,手部发生静脉炎危险小于腕部和前臂2.深静脉:感染 股静脉颈内、锁骨下 细菌定植股静脉、颈内锁骨下 股静脉 颈内锁骨下 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强调置管时1、屏障选择:中央静脉导管、外周植入中央导管、腋动脉、股动脉:插管或
7、换管应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衣、全身覆盖无菌巾 外周动脉导管: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无菌洞巾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大于15cm,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4、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5、超声引导定位引导中心静脉导管可减少插管试穿次数和机械并发症强调置管后1、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较多、穿刺点出血、渗出较多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2、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
8、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3、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4、紧急状态下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重新置管5、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污染时立即更换6、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 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洗手 或卫生手消毒7、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及时更换输液管路8、对于不输注血液、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在4-7天更换一次给药装置9、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10、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
9、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立即更换10、导管更换:不宜常规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外周植入中央导管、血液透析导管、肺动脉导管,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外周导管更换不要频于3-4天。非隧道式导管,不要常规通过导丝更换来预防感染,其可疑感染者,也不要使用导丝更换导管12、怀疑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时,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11、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监测内容 每日监测是否需要快速输血补液 是否需要纠正水电平衡是否需要血容量支持 是否存在外周补液困难穿刺点是否破溃渗液 静脉导管是否
10、污染破损是否存在菌血症表现 血培养是否呈阳性 是否需要静脉高营养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危险因素 患者方面: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 置入与维护方面: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发病机制 细菌入侵:1、污染导尿管或尿道外口细菌种植 于膀胱;2、沿导尿管内腔上行感染膀胱;3、导尿管与尿道粘膜间细菌生长繁 殖并上行感染膀胱 导尿管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阻碍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细菌经细菌生物膜上行性感染细菌生物膜导尿管尿道是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
11、以生物膜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方式生长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做什麽 掌握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1、针对污染导尿管或尿道外口细菌种植于膀胱 使用合格的导尿管、导尿包 置管时做好尿道外口的消毒、无菌技术操作 留置尿管期间,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消毒2、沿导尿管内腔上行感染膀胱 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最大限度地保持密闭系统的完整、通畅,任何时候均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逆流 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例外)无须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
12、被破坏和出现尿路感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 清空集尿袋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正确采集尿标本小量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3、导尿管与尿道粘膜间细菌生长繁殖并上 行感染膀胱 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尽量减少更换尿管次数,特别是不要定期更换,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和出现尿路感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 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定义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
13、机械通气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小时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早发型是指上机5天的患者,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迟发型是指上机时间5天,常见 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或肠道杆菌、MRSA 2011.4 Dr.Li Dou主要发病原因 口咽和胃内细菌定植 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直接接触与交叉感染其他危险因素 基础病情严重:如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和/或使 用免疫抑制治疗 住院时间长 先前用过广谱抗菌药 营养不良 原有慢性肺部疾病等什么因素使口咽和胃内细菌定植 平卧位患者往往合并胃肠动力障碍,胃内细菌反流 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受抑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 口腔卫生差
14、 胃液PH值升高使用H2受体阻断剂 正常时胃液PH为1.0,胃腔内极少细菌 PH4.0 时仅14%PH4.0 时细菌检出率 59%PH从2-8,细菌定植率由13.3%升至100.0%当胃PH 6-7可吸入细菌106cfu什么因素使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平卧位 胃膨胀、食物反流什么原因导致直接接触与交叉感染 手卫生差 标准预防或接触隔离执行不力 设备和环境的清洁与消毒不到位(包括呼吸机罗纹管冷凝水未能及时倾倒,湿化器用湿化液更换不及时,使用非灭菌水)吸痰和使用呼吸治疗设备时做不到无菌操作 气管腔内吸引时管腔特别是远端被污染 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工作中 护理人员应做什麽 针对病原菌入侵途径和危险因素降低
15、口咽部和胃内细菌定植1、强化口腔护理:使用消毒液而非无菌生理盐水,刷牙而非擦拭,4-6小时一次清洁口腔、促进唾液分泌,增强自洁作用2、通气时间长的选择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导管会阻碍鼻窦分泌物的引流,从而导致鼻窦炎的发生3、维持气管导管的气囊压力在20cmH2O左右:可降低患者误吸聚集在气囊上方分泌物的风险4、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囊上方常积聚分泌物,带有病原菌的分泌物可渗漏进入下呼吸道,使用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管导管,可以连续吸引生门以下的分泌物,可有效预防早发型VAP的发生降低口咽部分泌物吸入1、抬高床头30度2、降低胃膨胀:监控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经常听诊肠鸣音,测量腹围。在持续营养或在每一次
16、营养间隔前至少每4小时测量残余胃内容积;将喂养液直接注入小肠代替注入胃内(减少胃食管反流,增加热量吸收,更快获得营养);缓速、适量胃肠营养减少细菌定植,避免交叉感染1、强调手卫生所有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都应该进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呼吸设备和病房内物品,及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后均应该进行手卫生。如预期会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污染的物品,均应该戴手套,在戴手套前后仍应该进行手卫生2、减少设备污染 及时清除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在改变患者体位前清除。在清除冷凝水过程中保持呼吸机管路密闭 当呼吸机管路有肉眼可见的污渍和功能异常时应及时更换 使用无菌湿化用水 确保集水瓶处于管道最底部 做吸入治疗的雾化器,不
17、同病人之间或同一病人使用超过24小时,应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3、吸引气管分泌物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4、恰当的消毒呼吸机直接或间接接触下呼吸道粘膜的、可重复使用的装置5、团队协作、持之以恒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2012-04-05 发布2012-08-01执行对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要求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应进行灭菌2、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应进行消毒3、审核使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以符合国家有关规定4、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5、
18、为从事诊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其职业安全6、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7、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8、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消毒、灭菌基本原则1.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先清洁,再消毒或灭菌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处理方法另外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
19、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5.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职业防护1.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2.污染诊疗器械回收、处理中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3.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4、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紫外线消毒:应避免直接照射,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 气体化学消毒、灭菌:环境应通风良好。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环氧乙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医院 感染 预防 控制 消毒 技术规范 教材 3748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