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精.ppt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精.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1 1第1页,本讲稿共75页一、感觉1.概念: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分类n n 内部感觉:感受内部的刺激,感受器在体内;n n 外部感觉:感受外部的刺激,感受器在体表;第2页,本讲稿共75页3.3.感觉的过程:感觉的过程:n n事物事物刺激感官刺激感官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大脑感觉大脑感觉4.感觉形成的条件:n n 在一定的范围和具有一定的强度;n n 感官能够接受刺激,传递途径通畅。第3页,本讲稿共75页5.两种不正确的观点:(1)否认大脑感觉与被感觉之间的联系,认为是个体主观的作用;(2)大脑感觉的反映与刺激事物完全一致。第4页,本讲稿共75页二、
2、认知1.定义大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编码、储存的过程。感觉与认知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感觉只是对信息的直接反映,而认知则是一个信息解释和认识(处理)。第5页,本讲稿共75页2.认知的特性(1)选择性:认知是对所接触的事物有选择性的感知过程。这种选择的影响因素表现在:客观因素:n n 认知对象的特点:n n 认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n n 认知对象的强度和出现的频率。第6页,本讲稿共75页主观因素n n 个体的兴趣和爱好;n n 个体的需要特点;n n 个性心理特征;n n 以往的知识、经验;n n 个体的注意程度;n n 其他相关因素,如与个体自己的关系等。第7页,本讲稿共75页(2
3、)组合性n n 接近原则:空间、时间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n n 相似原则:具有某些相似性质的对象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n n 闭锁原则:同在一个空间的对象往往被知觉组合在一起;n n 连续原则: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连续的对象容易被知觉在一起。第8页,本讲稿共75页(3)恒常性n n 知觉条件、知觉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但知觉的影象仍然保持相对的变化的现象。第9页,本讲稿共75页3.社会认知(1)社会知觉的定义n n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涉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相互之间关系的知觉。正确的社会知觉对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工作绩效具有
4、重要的意义。第10页,本讲稿共75页(2)社会知觉的主要内容n n 对他人的知觉: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认识其动机、情感、性格等心理特点。内容: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从仪表、言谈举止、表情等体态语言判断。知觉者的认知结构:从自己内在的心理结构方面去知觉,个人认知结构不同,认知结果不一样。第1 1页,本讲稿共75页n n 对人际关系的认识(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情感因素参与,是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决定与他人的亲疏关系。第12页,本讲稿共75页n n 自我知觉(对自己的认知)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形成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状态的判断。“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特
5、点: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一般更熟悉、清楚、仔细;以他人为参照;第13页,本讲稿共75页n n 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对自己或他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行为与其要求是否一致的认识。第14页,本讲稿共75页(3)社会知觉的特性n n 知觉行为的选择性:对于客观事物的不同的知觉倾向.知觉行为选择性的因素:与刺激物本身的强度有关(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强度,而是物体本身的性质,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大小,是带来奖励还是惩罚)。第15页,本讲稿共75页n n 知觉行为的一致性:认知与行为的统一,(认知行为与认知对象的统一性)。n n 知觉行为的文饰性:自我心理防卫机制的合理化作用。为了保持与外界的平衡,有意歪曲自己的知
6、觉体验,从而减少在心理上的某些压抑的现象.第16页,本讲稿共75页(4)归因分析n n 归因是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通过分析和推理,确认其性质,意图和内在动机的过程.归因是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原因,所作的推断和自我解释。第17页,本讲稿共75页 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对一个人的行为进行内因和外因的分析。n n 一贯性标准:一贯的行为表现如何;n n 普遍性标准:与他人的行为表现是否一致;n n 特殊性标准:是否有特殊的原因可以解释。第18页,本讲稿共75页 维纳的归因理论 一个人对自己成功和失败从 一个人对自己成功和失败从能力能力、努力 努力、任务难度任务难度和 和运气(机遇)运气(
7、机遇)四个方面归因。四个方面归因。n n内部因素:内部因素:能力、努力能力、努力n n 外部因素:任务难度和运气(机遇)外部因素:任务难度和运气(机遇)n n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n n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机遇)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机遇)n n可控制性:努力可控制性:努力n n不可控制性:能力、任务难度、运气(机遇)不可控制性:能力、任务难度、运气(机遇)不同的归因对人的影响各不相同。不同的归因对人的影响各不相同。第19页,本讲稿共75页(4)社会认知失真的重要原因(社会知觉偏见)A.A.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 素不相识,在初次见面时所留下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8、素不相识,在初次见面时所留下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方日后的交往态度和行为。第一印象是根据人的表面 着双方日后的交往态度和行为。第一印象是根据人的表面特征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特征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影响第一印象的因素 影响第一印象的因素:n n 相貌因素 相貌因素:n n 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n n 了解第一印象的作用在管理中有重要意义 了解第一印象的作用在管理中有重要意义:n n 应避免第一印象的影响 应避免第一印象的影响,切勿以貌取人 切勿以貌取人.利用第一印象影 利用第一印象影响他人 响他人.第20页,本讲稿共75页B.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指在观察某个人时会
9、被他的突出的品质或特征所指在观察某个人时会被他的突出的品质或特征所掩盖,因而影响到对此人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识掩盖,因而影响到对此人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识别。(一俊遮白丑;情人眼里出西施。别。(一俊遮白丑;情人眼里出西施。)n n在管理中的应用在管理中的应用:管理者应尽可能的了解全面情况,实事求是的看待管理者应尽可能的了解全面情况,实事求是的看待职工,公平看待先进者和落后者。职工,公平看待先进者和落后者。管理者应尽可管理者应尽可能的控制个人情感的参与,以理智代替情感能的控制个人情感的参与,以理智代替情感.第21页,本讲稿共75页C.C.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n n 优先效应(首因效应
10、):最先给人形成的认知印象产生了较大的;n n 近因效应: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对人有强烈的影响.n n 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是相对的。n n 管理中的应用:管理者不要只看职工的一时表现,要多注意平时的一贯行为,尽量避免近因效应的影响.第22页,本讲稿共75页D.D.社会刻板印象(定型效应)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看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看法法,是一种概括化和类化。是一种概括化和类化。n n人们常常有意无意根据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民人们常常有意无意根据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等来对人进行归类。族等等来对人进行归类。n n管理中的意义管理中的意义:深入了解职工
11、深入了解职工,了解人与人之间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差异,针对差异进行管理,正确认识这些偏见针对差异进行管理,正确认识这些偏见,尽量避免它的不良影响。尽量避免它的不良影响。n n 正确对待第一印象、防止晕轮效应的不利影响、巧 正确对待第一印象、防止晕轮效应的不利影响、巧妙应用首因效应、消除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妙应用首因效应、消除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第23页,本讲稿共75页F.行为者 观察者效应n n 对同一行为,行为者本人和观察者之间往往存在不同的归因分析。n n 行为者:失败归于外因,成功归于内因;n n 观察者:失败归于内因,成功归于外因;第24页,本讲稿共75页G.G.自我粉饰偏见n n
12、即人们常常把功劳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别人的现象。第25页,本讲稿共75页(5)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A.A.知觉对象本身的的特点 知觉对象本身的的特点n n 魅力 魅力 外在:一个人的容貌 外在:一个人的容貌,行为举止 行为举止,言语谈吐等 言语谈吐等.内在:指个人的性格能力气质等 内在:指个人的性格能力气质等.有魅力的人容易成为 有魅力的人容易成为焦点 焦点.人格魅力影响力最持久。人格魅力影响力最持久。第26页,本讲稿共75页v v知名度和权威由于知名度和权威有吸引力,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v v自我表演由于知觉对象的掩饰性,虚假性的表现,可以导致社会知觉的偏差。第27页,本讲稿共75页B.知
13、觉者的因素n n 知觉者过去的知识和经验;n n 个性特征;n n 需要与动机;n n 情绪状态与期待。第28页,本讲稿共75页C.知觉情境的特点n n空间距离空间距离:人人与与人人之之间间的的交交往往距距离离表表明明了了交交往往者者之之间间的的关关系系,也也会对社会知觉产生不同的影响。会对社会知觉产生不同的影响。n n背景参考背景参考:知 知 觉 觉 对 对 象 象 周 周 围 围 的 的 环 环 境 境 导 导 致 致 对 对 其 其 行 行 为 为 关 关 联 联 性 性 的 的 知 知 觉 觉。分 分 析 析在什么情境下产生的行为。在什么情境下产生的行为。第29页,本讲稿共75页n n
14、 思考题:n n 1.个体心理行为有那些特点?n n 2.个体心理行为特征对管理工作有何启示?第30页,本讲稿共75页第二节 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行为是为了满足:n n 个体本能性的需要(人的生物属性);n n 个体社会性的需要(人的社会属性);n n 个体精神性的需要(人的精神属性);第31页,本讲稿共75页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一、本我 一、本我1.1.本我过程的目的与模式本我过程的目的与模式本我:包括个体的各种本能以及由本能所产生本我:包括个体的各种本能以及由本能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过程。的各种心理活动过程。目的:满足个体产生的各种需要(主要是生理性的)。目的:满足个体产生的各种需要(主要
15、是生理性的)。模式:需要 模式:需要-满足满足-消除紧张 消除紧张第32页,本讲稿共75页2.本能n n 本能包括一切先天的生理机制、生理需要、各种生理功能,以及由生理需要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n n 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两大类:n n 生的本能:求生存、发展的各种本能;n n 死的本能:包含对自己和别人死的欲望。第33页,本讲稿共75页二、自我1.自我心理过程的本质与模式n n 本质:调节个体本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n n 基本模式:需要-紧张-计划与行动-满足(或不满足)第34页,本讲稿共75页2.自我心理过程的内容 自我的心理过程实质是自我意识,对自己的分析、判断、认 自我的心理过程实质是自我
16、意识,对自己的分析、判断、认识和评价等。识和评价等。(1 1)自我识别: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区别,形成)自我识别: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区别,形成“我 我”的概念。的概念。(2 2)自我知觉:对自己的认识。)自我知觉:对自己的认识。n n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n n 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认识;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认识;n n 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认识、看法。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认识、看法。第35页,本讲稿共75页(3)自我评价n n 物质性自我评价;n n 社会性自我评价;n n 精神性自我评价;第36页,本讲稿共75页自我评价的两种结果:n n 自我肯定:形成对自己肯定性的评价,既可以是客观的,也可能是过高的
17、评价;n n 自我否定:对自己形成的否定性的评价,往往会导致过分的自卑。第37页,本讲稿共75页(4)自我认同n n 对自己本质的认识,对自己全面的、真正的理解。第38页,本讲稿共75页三、超我1.超我心理过程的本质与构成n n 超我是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行为规范、社会价值内化为自己的态度体系,支配自己的各项心理活动。n n 构成:理想与良心。第39页,本讲稿共75页2.超我心理过程的超越性质(1 1)超我快乐原则:为了追求理想、信念等目标而甘愿受苦受难;)超我快乐原则:为了追求理想、信念等目标而甘愿受苦受难;(2 2)超我现实原则:超脱现实与改造现实;)超我现实原则:超脱现实与改造现实;(3
18、3)超越历史:进行各种有历史价值的活动;)超越历史:进行各种有历史价值的活动;(4 4)超越有限:某些追求超越时空限制的精神追求。)超越有限:某些追求超越时空限制的精神追求。第40页,本讲稿共75页n n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各自的概念和内涵不同;n n 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第41页,本讲稿共75页第三节 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一、能力一、能力完成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完成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1.1.能力的分类能力的分类(1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22)再造能力与创造能力;)再造能力与创造能力;第42页,本讲稿共75页2.能力的差异(11)发展水平的
19、差异:同类活动程度、水平上的差异;)发展水平的差异:同类活动程度、水平上的差异;(22)能力类型的差异:表现在不同方面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表现在不同方面的差异;(3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个体能力发展的早晚)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个体能力发展的早晚的不同。的不同。第43页,本讲稿共75页3.能力的测量(1 1)测验法:)测验法:应用各种测验工具对能力进行了解。应用各种测验工具对能力进行了解。(2 2)分析法:)分析法:通过个体对问题的认识、分析、解决来分析个体的能力水平。通过个体对问题的认识、分析、解决来分析个体的能力水平。如:如:n n 情景模拟法:模拟各种情景,了解个体分析问题、处理问
20、题的 情景模拟法:模拟各种情景,了解个体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常用。能力,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常用。n n 公文处理模拟法:根据个体处理公文的方式、方法,对 公文处理模拟法:根据个体处理公文的方式、方法,对个体能力进行的分析。个体能力进行的分析。n n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第44页,本讲稿共75页n n企业决策模拟竞赛法;企业决策模拟竞赛法;n n访谈法:电话访谈访谈法:电话访谈 接待访谈 接待访谈 拜访有关人士 拜访有关人士n n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n n即席讲演法;即席讲演法;n n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第45页,本讲稿共75页二、态度n n 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个体 心理 行为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