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培训班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八章.ppt
《师资培训班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八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资培训班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八章.ppt(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 大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开发第一节 大学生问题解决n n 问题的含义和分类n n 问题解决的实质和特点n n 问题解决的模型n n 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n n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n n 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一、问题的含义和分类n n问题的含义(问题的含义(question or problem?question or problem?)n n 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 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以克服的情境。n n问题的分类(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分)问题的分类(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分)n n 有结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目标都非
2、常明确,个 有结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包括归纳 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包括归纳结构问题、转换问题和重新排列问题。结构问题、转换问题和重新排列问题。n n 无结构问题 无结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 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答线索的问题二、问题解决的实质和特点n n 实质n n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始状态到
3、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n n 特点n n问题解决的情境性问题解决的情境性 n n问题解决的指向性问题解决的指向性 n n问题解决具有认知性问题解决具有认知性 n n问题解决的心智操作性问题解决的心智操作性 n n问题解决具有个人性问题解决具有个人性 n n 问题的成分n n(1)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n n(2)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n n(3)存在的限制或障碍,即要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n n 类型(根据问题是否有固定答案)n n常规性问题解决常规性问题解决n n 指解决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只需使用现成的方 指解决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只需使用现成的
4、方法来解决;法来解决;n n创造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n n 指解决的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是通过发展新方 指解决的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是通过发展新方法、新步骤实现的。法、新步骤实现的。三、问题解决的模型n n 行为主义的问题解决模型n n 格式塔派的问题解决模型n n 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n n 华莱士的问题解决模型(一)行为主义问题解决模型n n 代表人物:桑代克n n 理论模型:试误说。(二)格式塔学派的问题解决模型n n 代表人物:苛勒。n n 理论模型:顿悟说。试误说与顿悟说的联系:试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试误的飞跃(三)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n n 问题解决的五个步骤:n n困惑:疑
5、难的情境困惑:疑难的情境 n n诊断:确定疑难的所在诊断:确定疑难的所在 n n假设: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假设: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 n n推断: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推断: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 n n验证:验证或修改假设验证:验证或修改假设 n n 教学五步论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
6、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四)华莱士的问题解决模型n n 准备期:n n即收集信息,辨明问题的特点,多方联想,发即收集信息,辨明问题的特点,多方联想,发现解决问题的头绪和线索。现解决问题的头绪和线索。n n 孕育期:n n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以后,如果问题并不复杂,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以后,如果问题并不复杂,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则需要或长或短的酝酿时间。则需要或长或短的酝酿时间。n n 明朗期:n n问题解决处于酝酿之中,可能因无意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处于酝酿之中,可能因无意中遇到的
7、某种情境的启示,使问题解决办法突然明朗起某种情境的启示,使问题解决办法突然明朗起来,这又叫来,这又叫“原型启发原型启发”。n n 验证期:n n明朗之后的解决办法,不一定都是正确而有效明朗之后的解决办法,不一定都是正确而有效的,尚需经过实践的检验,这是付诸行为操作的,尚需经过实践的检验,这是付诸行为操作的最后阶段。的最后阶段。四、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n n 发现问题n n 明确问题n n 提出假设n n 检验假设(一)发现问题n n 这是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n n 影响因素:n n个体的活动积极性个体的活动积极性n n个体的态度个体的态度n n个体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个体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
8、n n主体的知识经验主体的知识经验明确问题(理解问题)n n 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n n 对问题的表征既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也包括其深层特征,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n n 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做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问题空间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的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n n 影响因素: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理解问题的例子n n 在抽屉里有黑色和棕色两种短袜混在一起,黑裤和棕袜数量之比为为4:5,请问:为了得到一双相
9、同颜色的短袜,你要从抽屉最多中取出多少只短袜来?三、提出假设n n 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启发式。n n算法式: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算法式: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出来,逐一尝试。n n启发式: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启发式: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n n 影响因素:思维的灵活性;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影响。(四)检验假设n n 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n n 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n n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
10、验。的结果来检验。n n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五、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n n 相关的知识经验n n 定势和功能固着n n 问题情境的表征方式n n 酝酿效应n n 原型启发n n 动机和人格(一)相关知识经验n n 专家和新手的知识经验区别n n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n n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n n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n n专家花更
11、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且在更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且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n n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案例:西蒙的棋盘实验n n西蒙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他们把具有西蒙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他们把具有2525个棋子的国际象棋盘以个棋子的国际象棋盘以55秒的时间向国际象棋大师秒的时间向国际象棋大师和棋艺不太好的一般棋手呈现(和棋艺不太好的一般棋手呈现(55秒的时间,被试秒的时间,被试完全能看清棋盘,但不能存入长时记忆)。完全能看清棋盘,但不能存入长时记忆)。n n分两种实验条件:第一种是把象棋好手下到一半分两
12、种实验条件:第一种是把象棋好手下到一半的真实棋盘布局呈现给这两组;第二种是在棋盘的真实棋盘布局呈现给这两组;第二种是在棋盘上随机摆上上随机摆上2525个棋子的布局呈现给这两组。呈现个棋子的布局呈现给这两组。呈现棋盘撤走后,要求被试把刚才看过的棋盘布局在棋盘撤走后,要求被试把刚才看过的棋盘布局在另一棋盘上摆出来。另一棋盘上摆出来。n n 结果发现:对于真实的棋盘布局,象棋大师能恢复25个棋子中的23个,而一般棋手则只能恢复6个左右;对于随机排列的棋盘布局,象棋大师和一般棋手能恢复的数量是相等的,都是6个。n n 研究还表明,专家在看棋盘上的有规律的25个棋子时,并不是看25个孤立的东西,而是以组
13、块为单元,加上组块之间的关系来看这棋盘的。n n 西蒙认为,任何一个专家必须储存有5万10 万个组块的知识,而要获得这些知识不得少于10年。由于专家储存有大量的知识以及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各种不同情况的丰富经验,因而他能熟练地解决本领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新手冥思苦想才能解决的问题,对专家来说也许只要检查一下储存的解法就可以了。(二)定势和功能固着n n 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是先前心理活动的结果。如果新的问题与先前解决的问题相类似,则定势会促进新问题的解决;否则,就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n n 功能固着也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某种情形下需要
14、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直到阻碍的作用。案例:Duncker(1945)功能固着实验 n n 他在一个实验中,让学生们想办法在一块垂直的木板上 他在一个实验中,让学生们想办法在一块垂直的木板上放置蜡烛,并要使蜡烛能够正常地燃烧。东克尔给每个 放置蜡烛,并要使蜡烛能够正常地燃烧。东克尔给每个学生三支蜡烛,以及火柴、纸盒、图钉和其他东西。被 学生三支蜡烛,以及火柴、纸盒、图钉和其他东西。被试中有一半人分到的是放在纸盒里的材料,另一半人分 试中有一半人分到的是放在纸盒里的材料,另一半人分到的东西都散放在桌面上。到的东西都散放在桌面上。n n 东克尔发现,把东西放在盒子里提供给
15、被试,会使问题解决变得更困难,因为此时盒子被看作是容器,而不是能够参与解决问题的物体。在这个实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先将盒子钉在木板上,把它当烛台用。(三)问题情境的表征方式n n 九点连线n n要求:笔不离纸,用不多于四条直线连在一要求:笔不离纸,用不多于四条直线连在一起起九点连线答案(四)酝酿效应n n 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案例:西尔维拉的项链实验n n其指导语如下:其指导语如下:“你面前有你面前有44个小链子,每个链子个小链子,每个链子有有33个环。打开
16、一个环要花个环。打开一个环要花22分钱,封合一个环要分钱,封合一个环要花花33分钱。开始时所有的环都是封合的。你的任务分钱。开始时所有的环都是封合的。你的任务是要把这是要把这1212个环全部连接成一个大链子,但花钱个环全部连接成一个大链子,但花钱不能超过不能超过1515分钱。分钱。”n n在实验中的在实验中的33组被试都用半小时来解决问题,第一组被试都用半小时来解决问题,第一组半小时中有组半小时中有55%55%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二组在半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二组在半小时解决问题中间插入半小时做其他事情,有小时解决问题中间插入半小时做其他事情,有64%64%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三组在半小时中间插入的人
17、解决了问题;第三组在半小时中间插入44个小时做其他事情,有个小时做其他事情,有85%85%的人解决了问题。的人解决了问题。n n在这个实验中,主试要求被试大声说出解决问题在这个实验中,主试要求被试大声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发现第二、三组被试回头来解决项的过程,结果发现第二、三组被试回头来解决项链问题时并不是接着已经完成的解法去做,而是链问题时并不是接着已经完成的解法去做,而是像原先那样从头做起。因此,可以认为,酝酿效像原先那样从头做起。因此,可以认为,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从而促进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了新思路的产生。n n这个问题的解法
18、是:把一条小链的三个环都打开,这个问题的解法是:把一条小链的三个环都打开,用这三个环把剩下的三个小链连接起来。用这三个环把剩下的三个小链连接起来。哲理故事:空杯心态 一位年轻人在一著名禅师处学禅,总找不到一位年轻人在一著名禅师处学禅,总找不到入门的路径。入门的路径。禅师端起茶壶,往年轻人面前的碗里倒茶。禅师端起茶壶,往年轻人面前的碗里倒茶。茶碗已经斟满,禅师还在不停地倒。茶碗已经斟满,禅师还在不停地倒。年轻人终于忍不住了,说:年轻人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茶杯已师父,茶杯已经装不下了。经装不下了。”禅师慢悠悠地说:禅师慢悠悠地说:“是啊,装不下了。你也是啊,装不下了。你也是这样,要想学到禅的
19、奥妙,首先必须将头脑腾是这样,要想学到禅的奥妙,首先必须将头脑腾出空儿来。出空儿来。”年轻人大悟。年轻人大悟。(五)原型启发n n 原 原 型 型 就 就 是 是 指 指 对 对 问 问 题 题 解 解 决 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有启发作用的事物。n n 原 原 型 型 之 之 所 所 以 以 具 具 有 有 启 启 发 发 作 作用 用,就 就 是 是 因 因 为 为 它 它 与 与 人 人 们 们面 面 临 临 的 的 问 问 题 题 有 有 某 某 种 种 相 相 似 似性 性。人 人 们 们 可 可 以 以 将 将 原 原 型 型 的 的某 某 些 些 特 特 点 点 类 类 推 推 到
20、 到 所 所 遇 遇 到 到的 的 问 问 题 题 上 上,从 从 而 而 导 导 致 致 问 问题的解决。题的解决。(六)动机和人格n n 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不利于问题的解决。n n 理想远大、意志坚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优良的人格品质,个体的想象力,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因素都会影响问题解决。六、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n n 训练步骤n n 训练方法(一)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步骤n n 识别问题与条件n n 界定目标,表征问题n n 探索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n n 预测结果并实施方案n n 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并给予反馈(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21、方法n n 常用的启发式策略n n手段手段目的分析法目的分析法n n爬山法爬山法n n逆推法逆推法n n联想法联想法n n类比法类比法1、手段目标分析法n n 手段目的分析法是指人们认识到当前问题解决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存在着差异,把要解决的问题划分为一系列子目标及达到子目标的手段,通过逐个解决子目标而减小问题的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终达到问题解决。n n手段手段目的分析法步骤目的分析法步骤(1 1)确定问题的)确定问题的 初始状态 初始状态 的 的 目标状态 目标状态;(2 2)把问题的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小目标,每个小目标)把问题的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小目标,每个小目标就是一个 就是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资 培训班 高等教育 心理学 第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