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原文及翻译(共11页).doc
《学记--原文及翻译(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记--原文及翻译(共11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
2、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3、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
4、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荅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
5、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翻译1.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白话解:执政的人对于国家大事如果能够深谋远虑,并且罗致好人帮助自己来治理国事,是可以博得一点小小名气的,但是还不能够打动众人的心。如果礼贤下士,亲近远人,就可以打动群众的心了,但是还不可能教化人民。执政的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看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行。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白话解: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
6、成为玉器的;同样,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无不先从教育入手。尚书 兑命篇说:“念念别忘教育”,就是这个意思吧!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白话解:即使有了美味的佳肴,不吃是不能知道它的美味的;同样,即使有了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能知道它的好处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够,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困惑。知道不够,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惑,才能不断努力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 兑命篇说:“教与学是一
7、件事情的两方面”,正是这个意思。 4.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白话解:古时候的教育制度是:在每二十五“家”的“闾”设立“塾”,在每五百家的“党”设立“庠”,在每万二千五百家的“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隔一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同学之间是不是相亲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教师是否敬爱;第七年考
8、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合格的就叫做“小成”。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能触类旁通,他们的见解行动已能坚定不移,这就叫做“大成”。这样才能收到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的效果,使跟前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向往来归,这就是大学施教的过程。古书上说:“小蚂蚁总是跟着大蚂蚁走”,岂不正好说明了这层道理吗! 5.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白话解:大学开学的时候,官吏要穿着礼服,备办祭菜,举行祭祀,为的是表示尊师重道的意思。学生常常再三颂习小雅,为的
9、是使他们从开头就培养做官的兴趣。学生上学,要按鼓声打开书箧,为的是使他们重视学业。大学里备有教鞭,为的是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教官不到夏祭以后不去考察学生的成绩,为的是使学生得以按照自己的志趣从容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加以检查指点,但不唠叨灌输,为的是培养学生自己用心思考的习惯。年幼的学生只听不问,为的是使他们循序渐进的而不越级的学习。这七件事就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纲领。古书上说:“在教育这件事上,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尽职,学生的责任首先在于立志”,就是这个意思吧。 6.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文 翻译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