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共7页).doc
《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宁夏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农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就怎样结合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参与国际竞争,应对农业国际化的挑战。本文从分析宁夏农业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入手,提出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两篇大文章放在一块做的思路:即一方面在加快农业增长中,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和保护农业环境;另一方面,在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高速、高效,满足国民经济和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本文
2、认为,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比较优势原则确定农业的发展方向,确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大力发展林果业、精准农业、生物工程、舍饲畜牧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加工农业等十大农业,是新世纪宁夏农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关键词宁夏 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 一、 引言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定义为:农业生产活动中劳动、资本、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使用的重新配置。因此,农业结构调整范畴应包括与农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同时还应包括国民产出的增加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它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农业效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
3、收入的战略措施。在诸多因素中,生产力是决定因素,因此,农业结构调整是随着农业、农村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进行的,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二、 宁夏近年来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内陆黄河中上游,地域虽不大,但从地貌生态类型上讲,基本涵盖了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特点的各种生态类型,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缩影。按照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主要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大区域。北部引黄灌区地势平坦,是全国四大自流灌区之一,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中部干旱带土地广袤,草原辽阔,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农产品绝少污染,是发展特色旱作节水农业适宜区。
4、南部山区气候温和凉爽,雨热同步,水草丰美,物种多样,环境洁净,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较佳区域。近年来,我区顺应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三分法(即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区域发展方略,确立了加快构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业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区域产业体系。遵从经济规律,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因素,注重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构建,突出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有效衔接,主攻标准化生产、科技保障、质量安全、农民素质提升、产业化经营和政策扶持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促进了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优质粮食、适水产业、葡
5、萄、红枣、农作物制种、优质牧草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以及苹果和道地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集聚升级。饮誉中外的红色产业枸杞产业。形成了以中宁为主体、以贺兰山东麓和清水河流域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带。这里土地肥沃,以微酸性与微碱性为主,排水良好,昼夜温差较大,日照充足,农产品绝少污染适合枸杞生长,属于枸杞原产地。2008年种植面积60万亩,干果总产8万吨。全区枸杞建园良种推广率达100%,其中有机枸杞认证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在此基础上,先后多达百家大小企业上马。现有加工流通企业1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自治区龙头企业9家,国家龙头企业2家。形成了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50多种产
6、品,加工转化率近20%;宁夏枸杞干果流通量占到国内市场总规模的46%,中宁枸杞专业批发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枸杞集散地和枸杞价格的晴雨表。代表民族品牌的特色产业清真牛羊肉产业。产业带由引黄灌区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区、中部干旱带滩羊生产区和六盘山麓肉牛生产区构成。这些地区远离城市,相对人口较少。地区回族农村人口居多,有养殖牛羊的习惯和便利条件。2008年肉牛饲养量160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1100万只,牛羊肉总产量16.6万吨。全区标准化养殖场(区)累计达到2200多个。现有加工企业1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自治区龙头企业12家,国家龙头企业2家,有家企业具备出口肉品加工资质。建成了平罗宝丰、吴
7、忠涝河桥、西吉单家集等较大的区域性牛羊肉专业交易市场,吸引了周边省区养殖、贩运户入市交易。清真牛羊肉产品已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并成功出口中东、东南亚国家。乳香飘四方的优势产业宁夏奶产业。形成了以吴忠市和银川市为核心区、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为发展区的产业带。这几个城市都是宁夏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城市近郊或远郊建设农产品基地尤其是奶牛养殖场可以有很好的市场以及方便的运输。在中小养殖场的基础上,一个以本省自主产业夏进乳业为首的牛奶产业逐渐形成。2008年全区奶牛存栏数38万头,成母牛年均单产突破6000公斤,居全国第4位;人均鲜奶占有量154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以上。有加工企业36家,其中
8、规模以上企业21家,自治区龙头企业10家,国家龙头企业1家,旺旺、娃哈哈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在我区建厂投产。鲜奶年加工能力100万吨,生产液态奶13万吨,各种奶粉5万吨。 全区在区政府的带领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改善农业投入不足,影响农业发展后劲,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科技支撑不足,服务农业经济的意识不强等问题。加快宁夏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1、农业投入不足,影响农业发展后劲由于宁夏特殊的自然条件,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需要大量政府财力投入,这些投入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强化财政投入才能实现。从
9、目前情况看,一些地方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陈旧老化、蓄水灌溉能力减弱、防洪抗旱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严重。受自然条件和抗旱涝能力的限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增大。比如,同心县扬黄灌区共有主、干渠道784公里,有近80%的渠道老化较为严重,20多年来对原有渠道进行过系统的维修和改造的渠道仅有160公里,占总量的20%。2、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2006年中部干旱带旱情在前两年持续干旱的基础上继续加重,造成宁夏夏粮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大幅度下降。春季的霜冻和冰雹灾害,使部分水果受灾,水果产量严重受创,造成枸杞结果期推迟、单产下降,以及进入秋季发生的洪涝
10、灾害,都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较大影响。 3、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2006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2006年比2005年,种子上涨 6.5 %,农膜上涨 3.2%,农用机油上涨 32.2 %,混合饲料上涨 8.7 %,。农业生产服务费上涨 28.4 %。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同时,部分生产资料一方面受区外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货源偏紧,价格有所攀升,另一方面随着优质良种推广面积不断加大,一些品质好的种子受到农民的青睐,需求量明显加大,价格也随之上扬,近年宁夏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对农膜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促使其
11、价格上扬,将对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4、农村劳动力整体过剩,但季节性紧缺十分突出2006年全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超过一百万人,但灌区出现了枸杞采摘难,山区出现了牧草无人收割的现象。枸杞采摘期需要大批的采摘工,但目前各地普遍存在采摘工难找的现象。山区收割一亩牧草大约需要收割三亩小麦的劳动力,但山区强壮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牧草收割期劳动力十分紧缺。5、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2006年的干旱对畜牧业特别是养羊业的影响较大。全年干旱造成247万只羊、6万头大牲畜缺草缺料,人工种草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二是畜禽良种比例低,饲养整体水平不高。从总体上看,宁夏畜禽良种比例只有50%,还处在较
12、低的水平上。宁夏畜牧业生产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批量小,整齐度差,难以适应现代畜产品加工的需要;规模养殖户占畜牧业生产的比重不到50%。畜牧业重点技术、关键技术的推广运用未得到全面普及,科技入户率低,农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另外,饲料价格不断上涨,部分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农户养殖成本增加,收益减少,也影响了农户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三是草畜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存在。种草和养畜没能有机结合,草畜搭配不合理。以草定畜,以畜促草,加快草畜转化的进程比较缓慢,宁南山区500万亩优质牧草由于缺乏专用的收获机具,饲草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夏秋饲草相对过剩,而冬春饲草严重缺乏的局面,使有限
13、的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6、渔业生产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旧池塘普遍老化,部分淤积严重,鱼类病害频发,渔业生产能力下降。二是除鲤鲫鱼外,其它苗种全部依靠外调,质量参差不齐。三是一些养殖户重产量轻质量的观念依然存在,在全区大范围推广无公害养殖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四是渔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渔业中介服务组织的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还有一定差距。7、科技支撑不足,服务农业经济的意识不强农林牧渔业中重点技术,关键技术的推广运用未得到全面普及,科技支持体系建设滞后,机制不活,技术推而难广,科技人员严重缺乏,科技的含金量低下,科技入户率低,农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科技服务与
14、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形成协调的同步共振,致使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实施。如:林果经济发展的培育技术、修剪技术、育肥及防病虫害技术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果农盲目生产,将会影响林果经济的发展壮大。8、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由于全区农村二、三产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民在本地的工资性收入缺乏新的增长点,不能有效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而从宁夏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文化程度较低、掌握技能较少等问题,致使宁夏农民在外出务工时工作选择性不宽,技术性不强,以体力劳动为主,收入较低。三、 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及方法一、调整的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面向国内外市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不断调整和优
15、化产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2、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合理流转土地,充分调动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3、坚持重点突破原则。以设施蔬菜、设施杂果、高效畜禽、苗木花卉、优质梨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示范典型,以点带面,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聚集度。4、坚持科技支撑原则。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普及实用技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名牌产品。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广健康、生态的种养殖新模式,以“畜沼菜”、“畜沼果”
16、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6、坚持财政扶持发展原则。区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用于产业发展,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重点对规模连片、优质高效的生产基地和产业进行扶持。7、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8、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与强化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依法保护农户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要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 培育发展高效替代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从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收入结构来看,农业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 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