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设备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设备管理.ppt(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设备管理一、设备管理概述 1、设备管理的意义和工作内容(1)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设备技术状态的好坏、运行费用的高低,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对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搞好设备管理意义非常重大。(2)设备管理的工作内容 企业设备管理应从设备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方面,对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活动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所谓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活动全过程是指,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安装、验收、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更新的全部过程。因此,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设备的规划、选购或设计制造;设备的合理使
2、用和维护保养;设备的计划检修;设备的资产管理,包括设备订货、移交验收、分类编号、封存保管、事故处理、调拨调动、年终清查等;设备的资料管理,包括设备的技术资料、维修定额资料、原始记录、设备档案管理等;备品配件管理,包括备品配件的采购、制造、供应和库存管理等;设备的更新改造;设备的经济管理,包括资金筹措和使用,折旧的提取与管理、费用的收支核算等。2、设备管理的发展阶段(1)经验管理阶段 由于机器设备的大量使用和技术进步,设备维修工作逐渐从生产操作工作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专门从事设备维修与管理的专业队伍。但这时基本上实行的是设备坏了再修的事后修理制度。而且凭专业人员的经验进行维修和管理,尚未形成科学、
3、系统的设备管理理论。事后修理制,管理起来较简单,但由于事先没有计划和必要的维修准备,势必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且维修时间较长。(2)预防维修阶段 随着人们对设备磨损规律的认识和维修经验的长期积累,逐步总结出了预防性的定期维修制度,即预防维修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联的计划预修制和英美的预防维修制。在该阶段还形成了改善性维修、生产维修和预知维修,并出现了维修预防的思想。(3)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复杂程度急剧提高。先进设备在带来高生产率和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如设备购置费高、维持费用高、故障损失大、对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威胁大等。这时,传统的设
4、备管理已不能适应。以维修预防为出发点,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指导下和可靠性设计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员生产维修”等先进的设备综合管理理论。设备综合工程学是70年代初由英国人首先提出的,其主要内容为:1)寻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设备设置费+设备维持费费用设计规划阶段制造阶段安装阶段运转阶段 老化阶段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示意图 2)设备综合管理包含工程技术管理、组织管理和财务经济管理三个方面。技术是基础、组织是手段、经济是目的。3)把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放到重要位置,即在设计、制造阶段就争取赋予设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4)以系统论研究设备一生的管理,对
5、技术、经济、组织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5)注重设计、使用、费用的信息反馈。3、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修理(1)设备的磨损规律 1)设备磨损的种类 有形磨损(物质磨损):指设备的物质形态发生变化。原因有两个:使用;锈蚀。无形磨损(精神磨损):指设备贬值。原因也有两个:制造厂劳动生产率提高,原设备降价;出现了换代产品,使原设备大幅度降价。2)机械零件的磨损规律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应力和化学反应的作用,其零件总会逐渐磨损和腐蚀,甚至断裂。这种磨损过程见下图。初始磨损期 正常磨损期 剧烈磨损期机械零件磨损曲线(2)设备的合理使用 1)按设备的技术性能合理安排生产任务;2)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3)
6、合理配备工人,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制度;4)建立健全设备使用和维护方面的规程和制度。(3)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60年代中期,我国在总结计划预修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保养为主、保修结合的计划保修制。其保养分为以下三级:1)日常维护保养 2)一级保养 3)二级保养(4)设备的检修类别和检修方式 1)设备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项修 大修 2)设备检修方式 检查后修理 定期修理 标准修理 状态监测维修(预知维修)(5)设备修理定额 修理周期 修理周期结构 修理间隔期 修理复杂系数 修理劳动量定额 设备修理停歇时间二、全员生产维修(TPM)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TPM的基本概念 TPM的定义(日本
7、工程师学会的定义)1)以最高的综合效率为目标。2)确立以设备一生为目标的全系统的预防维修。3)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4)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到第一线职工全体参加。5)实行动机管理,即通过开展小组的自主活动来推进生产维修。2、TPM的特点 TPM的突出特点是“三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全员参加”。(1)全效率,是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TPM的主要目标落实在“全效率”上,它要限制和降低六大损失:设备停机时间损失;设置与调整时间损失;闲置、空转与短暂停机损失;速度降低;残、次、废品损失,边角料损失(缺陷损失);产量损失(由安装到稳定生产的间隔)。设备综合效率的计算
8、 设备综合效率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 时间开动率工作时间负荷时间100%负荷时间总工作时间计划停机时间 工作时间负荷时间非计划停机时间 例1:若总工作时间为8h,班前计划停机时间为20min,而故障停机时间为20min,安装夹具时间为20min,调整设备时间为20min。于是 负荷时间48020460min 工作时间460202020400min 时间开动率40046087%性能开动率速度开动率净开动率 速度开动率理论加工周期实际加工周期100%净开动率加工数量实际加工周期开动时间100%例2:有400个零件,理论加工周期为0.5min,实际加工周期为0.8min。则 速度开动率0.50
9、.862.5%净开动率4000.840080%性能开动率62.5%80%50%合格品率合格品数量加工数量100%例3:仍用上例,若合格品率为98%,则 设备综合效率87%50%98%42.6%日本全员生产维修体制中,要求企业的设备时间开动率不低于90%,性能开动率不低于95%,合格品率不低于99%,这样,设备综合效率才不低于85%。这也是TPM所要达到的目标。设备 六大损失 全效率计算负荷时间开动时间净开动时间速度损失有价值开动时间废品损失设备故障减速安装与调整闲置短暂停机加工废品减产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停机损失设备综合效率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全效率的计算和减少六大损失的关系(
10、2)全系统 是指生产维修的各个侧面都包括在内。如预防维修、事后修理、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等。(3)全员参加 指这一维修体制的群众性特征,从公司经理到相关科室,直到全体操作工人都要参加,尤其是操作工人的自主小组活动。3、TPM的理论基础TPM的理论基础系统工程行为科学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可靠性工程可维修性工程综合工程后勤工程学生态学工程经济生产维修 三、设备点检制 1、点检制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所谓点检制,是按照一定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加以修理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功能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设备点检制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方法,而是一种制度和管理方法,是TPM
11、的重要特色之一。日本企业设备点检有一整套细致和标准的程序。设备点检制的特点:1)定人。设立操作者兼职的和专职的点检员;2)定点。明确设备故障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3)定量。对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测定;4)定周期。不同设备及故障点,给出不同点检周期;5)定标准。给出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判断标准;6)定点检计划表。点检计划表又称作业卡,指导点检员进行点检作业;7)定记录。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和倾向记录等,都有固定的格式;8)定点检业务流程。明确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定项 定标定期 定人定点 定法记录检查分析改进 评价处理点检工作12环节2、点检工作的12环节和6项要求定点
12、记录定标处理定期分析定项设计定人改进逐点记录,积累、摸索规律按照标准,达不到标准的点做出标记,加强维护点检记录月分析,定修设备周期分析,分析调整点检内容查出问题,定向、定人改进设计设计、改进、评价专人负责到底系统总结半年小结,一年全面系统总结,提出书面报告,确定今后工作方向点检工作六项要求 3、点检的种类 1)按目的分为:倾向点检(劣化倾向、突发故障和更换周期)和劣化点检(劣化程度和维修判断)。2)按是否解体分为:解体点检和非解体点检。3)按周期和业务范围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精密点见。4、点检制的“三位一体”和“五层防护线”“三位一体”是指:操作工人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和专业
13、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三位一体。“五层防护线”:第一层:操作工人的日常点检;第二层: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第三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第四层:对上述点检中出现的问题,再进一步利用技术诊断和倾向分析探明因果,做出对策;第五层:每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精密检测。5、点检业务流程和点检计划表四、小组自主活动、5S活动和零故障工程 1、TPM的小组自主活动(1)产生 日本的小组自主活动最早是60年代初期引进美国的QC小组活动开始的,不过QC是非正式的小组活动,根据问题自主选择题目,与公司的管理无关。62年又学习美国的“零缺陷计划”(ZD),ZD是与公司总目标一致的“正式组织”。70年代初期将QC、ZD和PM
14、三者结合起来,加上有些企业实行的“准时生产”(Just In Time 简称JIT)管理,形成了TPM的“小组自主管理活动”。这一活动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无废品、无故障、无事故、无工作差错”等内容。(2)小组的组成及活动方式 小组是车间属下的基层组织,一般为310人,组长有民主选举产生。小组每周一次例会,时间约0.51小时。公司的TPM大会每年召开两次,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奖金可作为小组会议、图书和娱乐的活动基金。(3)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根据其也TPM的总目标,制定本小组的努力目标。2)提出减少故障停机的建议和措施,提出个人完成的目标。3)认真填写设备状况记录,对反映出的设备实际状况进
15、行 分析,相互切磋研究。4)定期开会,评价目标完成情况,一但完成,经小组研究可向上级汇报。5)评价成果并制定新的目标。小组活动在各个阶段有所侧重。TPM实施初期,以清洁、培训为主;中期以维修操作为主;后期以小组会议、检查和自主维修为主。(4)指导小组活动的行为科学思想 小组活动的目标要与公司的目标一致,就应把完成公司的目标变成每一员工的需要。根据行为科学原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人的行为是从动机产生的,因此管理应从动机的引导开始。2)批评、处罚与激励相比,人更需要激励,因此领导要多给下级鼓励。3)用“公平理论”指导工作。人们喜欢横向比较,公平则平静,不公平则不满,因此领导处理问题一定要公平。4)承认“无形组织”。所谓“无形组织”是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如“小团体”、“群众领袖”、“哥们”等,企业领导者不应该、也不可能解散这些“无形组织”,应把它们引导到与“有形组织”同一目标上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