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初.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颅内压监测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内压监测初.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概 述 颅内疾病无论是外伤、肿瘤、脑血管疾病、炎症还是先天性疾病,均可引起颅内高压。(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CH)ICP 增高是临床的常见症状,它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往往使病情更趋恶化,临床医生准确获取患者的ICP值,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显得至关重要。美国严重颅脑损伤处理指南中就包括了ICP 监测和颅内高压处理等项目,该指南对减少继发性脑损害和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基本概念v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即颅腔内压力,临床上在枕骨大孔区和脊髓蛛网膜下腔无梗阻的情况下,常以侧脑室内、小脑延髓池和腰段蛛网膜下隙所测
2、得的脑脊液静水压来表示。正常成人的 ICP 为:0.8 1.8kPa(80-180mmH2O),当其压力2.0 kPa持续5min 即为颅内高压。回顾颅内压检测方法的演变近40年来,随着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将颅内压检测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1961年Lundberg实现了连续性颅内压监测1951年,Guillaume实现了脑室穿刺直接测定颅内压1891年,Quinke首创腰穿测定颅内压 检测 ICP方法无创检测有创检测临床对于颅内压检测的方法 有创颅内压检测 脑室内插管法(intraventricularintubation)硬脑膜外传感器(epiduraltransducers)光纤探头监测IC
3、P(fiberoptictransducers)有一定的创伤性,操作复杂,易造成颅内感染、出血、脑脊液漏创伤低颅压,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并有可能因技术原因如探头阻塞移位导致监测的失败和结果不准确脑大池置观管监测ICP 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外对临床高颅压及脑水肿的诊断现状无创颅内压动态检测临床表现CT及MR检查有创颅内压检测主观而盲目无法实现动态检测 且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且并发症多BlockDiagram无创颅内压检测的方式经颅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TCD)(TCD)鼓膜移位 鼓膜移位法 法(TMD)(TMD)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前囟测压法 前囟测压法(AFP)(AFP)磁感应断 磁感应断层成像
4、 层成像(MIT)(MIT)视网膜测 视网膜测压法 压法(ODP)(ODP)近红外光 近红外光谱技术 谱技术(NIRS)(NIRS)生物电阻抗 生物电阻抗法 法(EIT)(EIT)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CT已成为颅脑创伤患者首选的常规检查项目 无创颅内压监测v因有创颅内压监测存在了种种不足,故而使得发展无创颅内压监测势在必行。此方式不仅可以避免有创检测ICP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且也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极大方便。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及生物医学工程设备的发展,无创颅内压监测的技术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技术是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研究的方向之一。FVEP的理论
5、基础vFVEP 是目前临床理论研究最早,最完善的一种皮层诱发电位。由于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是引起脑电活动改变的主要生理基础,故也是研究FVEP与颅内压关系的理论基础。简述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1 2 其临床 应用范围3 目前FVEP存在的局限性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作用原理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作用原理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是由弥散的非模式的闪光对视网膜刺激所引起的大脑皮层(枕叶)的电位变化。FVEP 反映了从视网膜到枕叶皮层视通路的完整性。我们利用FVEP以下原理反映颅内压的改变颅内发生病变时影 颅内发生病变时影响视神经功能障碍 响视神经功能
6、障碍神经电信号 神经电信号传导阻滞 传导阻滞视网膜光刺激到 视网膜光刺激到大脑枕叶视觉电 大脑枕叶视觉电位的改变 位的改变颅内压 颅内压ICP ICP持续增高 持续增高神经元及纤维缺 神经元及纤维缺血缺氧代谢障碍 血缺氧代谢障碍神经损害 神经损害产生视通路 产生视通路闪光视觉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波峰潜伏 波峰潜伏期延长 期延长通过建立FVEP与ICP之间的回归方程,可通过检测FVEP从而来测得ICP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临床意义Phase1FVEP 可以较准确、安全地判定患者的颅内压值 利用闪光刺激诱发视觉电位,获得诱发FVEP 波形,确定N2 波潜伏期时间从而可直接获得患
7、者颅内压值。FVEP 检测的结果和同期腰椎穿刺测得的结果相比较,通过等效检验,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hase2动态监测颅内压变化情况 通过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连续监测可动态获得患者颅内压值变化的趋势,从而有效掌握患者病情发生、发展情况,及时发现脑疝积极的采取救治措施。Phase3在颅内高压患者的药物应用和决定开颅手术方面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客观依据正常人群中的潜伏期为131.027.10ms,随着颅内压增高潜伏期逐渐延长,超过一定程度,时刻发生脑疝的可能,需要尽快采取干预措施。对小型颅内血肿,如血肿量仅为20m1左右,临床表现不严重而平稳,ICP 维持在25mmHg上下,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颅内压 监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