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豆类作物GrainLegum.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豆类作物GrainLegum.ppt(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食 用 豆 类 作 物Grain Legumes崔彦宏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第一节 概述 食用豆类作物:收获籽粒或嫩荚供食用的豆类作物统称。主要包括:绿豆、豌豆、蚕豆、小豆、豇豆、普通菜豆、利马豆、四棱豆、小扁豆、鹰嘴豆、木豆等。大豆虽属豆科,但习惯上不包括在食用豆类之中,而是划为油料作物。我国常见:豌豆、蚕豆、绿豆、小豆、豇豆、普通菜豆。一、绿 豆 学 名:Vigna radiata(L.)Wilczek 英文名:Mung bean,Green gram 通用名:绿豆 别 称:植豆、文豆、吉豆 古 名:菉豆、植豆 分 类: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1.名 称 起源:印度、中亚(包括中国)种植:亚洲最
2、多,主要在印度(75%)、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 我国种植历史:已有二千多年 我国主要产区:黄淮海流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产量:一般100150 斤/亩,高的500斤/亩 特性: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旱、耐瘠薄。多作为救荒、填闲作物。2.生产情况二、小 豆 学 名:Vigna angularis(Willd)Ohwi&Ohashi,Phaseolus angularis 英文名:Adzuki bean,Small bean 通用名:小豆 别 称:赤豆、赤小豆、红小豆、红豆 古 名:赤菽、小菽 分 类: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1.名 称 起源:中国 种植:亚洲最多,中国、日本
3、、印度、朝鲜、孟加拉等-我国种植历史:已有二千多年 我国主要产区:华北、东北 产量:一般150200 斤/亩2.生产情况三、蚕 豆 学 名:Vicia faba L.英文名:broad bean,field bean 通用名:蚕豆 别 称:胡豆、佛豆、罗汉豆 分 类:豆科巢菜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1.名 称 起源:中亚、地中海 种植:亚洲最多,占世界55%,其次为非洲和欧洲。中国、埃塞俄比亚面积最大。我国种植历史:已有二千多年 我国主要产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产量:一般200400 斤/亩,高的1200斤/亩。2.生产情况3.植 株 形 态四、豇 豆 学 名:Vign
4、a unguiculata(L.)Walp 英文名:cowpea 通用名:豇豆 别 称:饭豆、蔓豆、泼豇豆、黑脐豆 分 类: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1.名 称 起源:非洲 种植:主要分布于非洲,尼日利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中国最多。我国种植历史:已有1400多年 我国主要产区:黄淮海流域2.生产情况五、豌 豆 学 名:Pisum sativum L 英文名:Pea 通用名:豌豆 别 称:麦豆、寒豆、荷兰豆 古 名:毕豆、冷豆、国豆。分 类:豆科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攀援性草本1.名 称 起源:地中海、北非 种植:苏联、中国、法国、印度、美国、埃塞俄比亚种植最多。我国种植历史:已有二千多年 我国主
5、要产区:四川、河南、云南、青海产量:一般100200 斤/亩,高的1000斤/亩 荷兰豆:软荚类型 2.生产情况六、普通菜豆 学 名:Phaseolus vulgaris L.英文名:Common bean,Garden bean,Kidney bean 通用名:普通菜豆 别 称:芸豆、四季豆、扁豆 分 类:豆科菜豆属一年生草本1.名 称 起源:中、南美洲 种植:南美、亚洲和非洲。印度、巴西、中国、墨西哥等国家最多 我国主要产区:云南、贵州、陕西、河北、黑龙江等省 特性:荚用和粒用两种类型。2.生产情况七、利马豆 学 名:Phaseolus lunatus L.英文名:Lima bean 通用
6、名:利马豆 别 称:荷包豆、金甲豆、雪豆、玉豆、洋扁豆 分 类:豆科菜豆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1.名 称 起源:南美洲:秘鲁(利马)种植:美洲国家最多 我国种植:广西、广东、云南、江西、江苏等省有零星种植2.生产情况八、四棱豆 学 名:Vigna radiata(L.)Wilczek 英文名:Mung bean,Green gram 通用名:绿豆 别 称:植豆、文豆、吉豆 古 名:菉豆、植豆 分 类: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1.名 称 起源:印度、中亚(包括中国)种植:亚洲最多,主要在印度(75%)、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 我国种植历史:已有二千多年 我国主要产区:黄淮海流域(河南、山东
7、、河北、安徽、陕西)产量:一般100150 斤/亩,高的500斤/亩 特性: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旱、耐瘠薄。多作为救荒、填闲作物。2.生产情况九、小扁豆 学 名:Vigna radiata(L.)Wilczek 英文名:Mung bean,Green gram 通用名:绿豆 别 称:植豆、文豆、吉豆 古 名:菉豆、植豆 分 类: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1.名 称 起源:印度、中亚(包括中国)种植:亚洲最多,主要在印度(75%)、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 我国种植历史:已有二千多年 我国主要产区:黄淮海流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产量:一般100150 斤/亩,高的500斤/亩
8、特性: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旱、耐瘠薄。多作为救荒、填闲作物。2.生产情况十、鹰嘴豆 学 名:Vigna radiata(L.)Wilczek 英文名:Mung bean,Green gram 通用名:绿豆 别 称:植豆、文豆、吉豆 古 名:菉豆、植豆 分 类: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1.名 称 起源:印度、中亚(包括中国)种植:亚洲最多,主要在印度(75%)、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 我国种植历史:已有二千多年 我国主要产区:黄淮海流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产量:一般100150 斤/亩,高的500斤/亩 特性: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旱、耐瘠薄。多作为救荒、填闲作物。2.生产
9、情况十一、木豆 学 名:Vigna radiata(L.)Wilczek 英文名:Mung bean,Green gram 通用名:绿豆 别 称:植豆、文豆、吉豆 古 名:菉豆、植豆 分 类: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1.名 称 起源:印度、中亚(包括中国)种植:亚洲最多,主要在印度(75%)、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 我国种植历史:已有二千多年 我国主要产区:黄淮海流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产量:一般100150 斤/亩,高的500斤/亩 特性: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旱、耐瘠薄。多作为救荒、填闲作物。2.生产情况第二节 生产概况杂豆单产较高的国家:荷兰:4000公斤/公顷比利时
10、-卢森堡:4453公斤/公顷爱尔兰:4524公斤/公顷:法国4579公斤/公顷。第三节 品质与综合利用一、品质(一)营养品质食用豆类营养成分 粗蛋白:22.925.7%脂肪2.64.1%碳水化合物53.559.5%粗纤维4.45.6%灰分3.33.7%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食物,氨基酸含量比谷类作物高出1 倍左右,其中赖氨酸含量是谷类作物的56 倍(二)有毒物质 蛋白酶抑制剂:抑制蛋白酶活性,阻碍蛋白质的分解。外源凝集素:具有凝集血细胞作用。致甲状腺肿素:导致甲状腺肿大。生氢糖苷:具有潜在毒性,水解时产生氢化氰。抗维生素因子:对纤维素的吸收具有拮抗作用。金属结合物:干扰对金属矿物的吸收。有毒
11、物质在生豆中作用最强 加热可使有毒物质部分或全部破坏。豆类作物食品及制品最好要经过热处理后再食用。最好不要长期食用某一种豆类食品。二、综合利用(一)食用 主食:各种豆 副食:绿豆、豌豆、蚕豆做粉丝、粉条、粉皮。蚕豆、豌豆做豆瓣。豆馅:小豆 甜点:绿豆 糕点:绿豆、小豆。冷饮:绿豆、小豆。豆制品:绿豆 配合粉(杂面):绿豆、小豆。罐头:(二)菜用 菜用:各种豆。豆芽:绿豆 豆苗:蚕豆、豌豆、小扁豆、四棱豆等(三)药用 绿豆 红小豆 四棱豆 小扁豆。(四)饲用(五)绿肥第四节 植物学特征一、根 直根系 有根瘤,可进行固氮作用。根瘤菌类型 豌豆族:豌豆、蚕豆、小扁豆共生。豇豆族:豇豆、绿豆、小豆、木
12、豆、鹰嘴豆、利马豆、四棱豆、刀豆共生。菜豆族:普通菜豆、多花菜豆。二、茎直立型:绿豆、小豆、蚕豆、蔓生型:豌豆、豇豆、小扁豆、鹰嘴豆攀援型:普通菜豆、四棱豆、利马豆三、叶三出复叶:绿豆、小豆、豇豆、利马豆、普通菜豆、四棱豆、木豆羽状复叶:蚕豆、豌豆、小扁豆、鹰嘴豆四、花 蝶形花 花色多种 雌蕊一枚,雄蕊10 枚 多为自花授粉,少数为常异花授粉(蚕豆、多花菜豆)五、果实 荚果 颜色多种 每荚含多粒种子六、种子 双子叶 种皮多种颜色和性状第五节 生物学特性一、温度 喜凉:蚕豆、豌豆 喜温:绿豆、红小豆、豇豆、菜豆。二、水分 食用豆类的种子因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油脂,发芽时吸水较多 扁豆为112.6%
13、小扁豆99.6 豌豆为98.5 菜豆为95%蚕豆为88 鹰嘴豆75.7%耐旱性 耐旱:豇豆 较耐旱:绿豆、豌豆、蚕豆 不耐旱:红小豆、菜豆“旱豇豆、涝小豆”三、光周期 长日性:蚕豆、豌豆、小扁豆、鹰嘴豆 短 日 性:豇 豆、红 小 豆、绿 豆、木 豆、饭豆、多花菜豆 中日性或短日性:普通菜豆、利马豆四、子叶出土情况子叶出土:发芽时下胚轴伸长(绿豆、豇豆、普通菜豆、利马豆)子叶不出土:发芽时下胚轴不伸长(蚕豆、豌豆、小豆、多花菜豆、小扁豆、木豆、鹰嘴豆、饭豆)。食用豆类生物学特性第六节 栽培技术要点 密度 播种 管理 施肥 收获(青荚):手工定期收获。(籽 粒):因 不 同 部 位 荚 果 成 熟 期 不 一 致,而且 大 多 数 豆 类 作 物 具 有 裂 荚 习 性,因 此 应 当 分期收获。一次收获时可在“三黄两青”时进行。参考著作 中国食用豆类学,郑卓杰,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食用豆类栽培技术问答,郑卓杰,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中国食用豆类营养品质鉴定与评价,李智安,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食用豆类作物,龙静宜,科学出版社,1989。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上、下),农业出版社,1991。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of Legumes,S.K.Arora,Edward Arnold,198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