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高考背诵篇目情景默写练习(共20篇附参考答案).docx
《高中语文新高考背诵篇目情景默写练习(共20篇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新高考背诵篇目情景默写练习(共20篇附参考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高考语文情景默写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论语十二章(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 里仁中的:”( )
2、,(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2.劝学(节选)(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个常用成语的句子是“_,_”。(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4)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5)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3.屈原列传(节选)(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
3、的句子是:_,_。(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3)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_,_。(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4、“_,_”。(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4.谏太宗十思疏(1)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_,_。(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推理打开话题,然后引出正题“_,_”一句,巧妙地构成三个排比句,浅显易懂,不容置疑。(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两句从大与小的关系,阐述了失掉人心的危害性。(4)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_,_。(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骄傲”的句子是“_,_”
5、。(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7)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谏太宗十思疏中,“_,_”两句表述了相似的观点。(8)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相似。(9)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引起民怨不在事情的大小,君主应该认识到“_”;同时用水与船的关系提醒统治者“_”,应该深切戒慎。(10)谏太宗十思疏中“_,_”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现象。5.师说(1)韩愈的师说文末所说的“_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
6、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3)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那样相互为师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_,_”的尴尬局面。(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5)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 以用师说中“ _,_”解释。(6)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_,_。”(7)随着时代的进步,IT行业出现了很多学
7、生业绩赶超老师的事例,许多人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话发感慨,这两句是“_,_”。(8)韩愈师说中,揭示本文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9)柳宗元曾在答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描述了类似的现象:“_,_,_。”(10)韩愈在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得出结论的句子是:“_,_,_?”(11)“雏凤清于老凤声”,年长未必优于年轻,何以如此?韩愈早在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的句子是:_,_。(12)韩愈在师说中“_,_,_”古今对比,批判了当下人们不良的学习风气。(13)韩愈的师说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明确老师的职能后,又以“_,_
8、,_ ”三句从反面论述从师的重要性。(14)韩愈在师说篇首即给“师者”的职能作用作出明确界定的一句是_。(15)韩愈在师说中表明择师标准的两句是:_,_。6.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2)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4)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嘈杂的音声“_”。(5)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6)阿房宫赋中
9、“_ ”和“_”两个问句,运用比喻手法,分别描写阿房宫中宏伟壮观的“桥”和“复道”。(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远观阿房宫盘结交错的建筑群,它们犹如密集的蜂房和旋转的水纹,接着作者感叹“_”,建筑之多,让人不能分辨东西方向,是因为这些建筑“_”。(8)不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阿房宫赋里所说:_,_。(9)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对掠自六国的珍宝丝毫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浪费的两句是“_,_”。(10)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绘:“_,_。”(1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无尽剥削和掠夺之上的,
10、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12)杜牧在阿房宫赎中用“_,_”概括了秦王统一天下的大业,交代了兴建阿房宫的背景。7.六国论(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首段提出“_,_,_,_”的精辟论点,同时也点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2)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苏洵在六国论中便引用“古人云:以地事秦,_,_,_”来论证贿赂秦国的危害。(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5)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
11、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_。”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6)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7)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8)六国论中记叙六国先人开拓疆土十分不易,“ _,_,_,_。”前人筚路蓝缕,辛苦创下的基业,后人却不珍惜。(9)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的句子是:_。(10)在六国论中,苏洵说明虽然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也随着五国的灭亡而灭亡,原因是:“_。”唇亡齿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8.答司马谏议书(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
12、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_,_。”(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_,_。”(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所谓“侵官”之说时,陈述新法经过了朝廷议定,且交付主管部门执行这一事实的句子是:“_,_。”(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来信“生事”之论时,先指出变法的理论根据“_”,然后阐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_”。(5)答司马谏议书中,“_,_”两句,回应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关于“征利”的指责。(6)在王安石看来,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_,_”,根本算不上拒谏。(7)答司马谏
13、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之例驳论时,“_,_”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8)答司马谏议书中,“_,_”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9)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直指当时北宋政坛士大夫们往往把淡漠国事、附和流俗作为处事良方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_、_。”(10)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两句,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11)答司马谏议书中,“_,_”两句,开诚布公直接点明二人政见不一及其原因所在。(1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_,_”两句,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14、。(13)答司马谏议书中,“_,_、_”两句,作者从人性的惰怠及士大夫随波逐流的惯性的角度,分析了反对者“汹汹然”的根源。(1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是,“_,_”,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9.赤壁赋(1)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的流去,“( )”;月亮时圆时缺,“(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2019全国卷)(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4)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15、”。(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6)苏轼赤壁赋)“ , ”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7)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 ),( )。”(8)苏轼在赤壁赋中”( ),( )。”,借自己的动作神态侧面展现了洞箫声音的悲凉。(9)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江水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苏轼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江水的汹涌。(10)赤壁赋中客人的箫声哀婉幽怨,细微悠长,甚至能产生”( ),( )。”的动人效果。(11
16、)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1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1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14)古人常用香草美人来作为圣主贤相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就用了这样的手法。(15)在赤壁赋中“客”因人个体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而生发了”( ),( )。”的幻想。(16)酒是古代文人墨客借以抒情达意的重要媒介。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 )”表达洒酒凭吊之意;在赤壁
17、赋中,以”( )”描述自己与友人互相劝酒,随即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17)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 )”忘记了空间;”( )”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物与我皆无尽也 ”的豁达超然之“乐境”。(18)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作喻,表达了诗人对身处广阔天地而感到人生渺微的深沉感伤。(19)苏轼的赤壁赋中,“苏子”在抒发了对“水”与“月”的感慨之后,从“变”的角度看待天地、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20)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描绘明月升起后的画面,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21)赤壁赋中,结尾写客人解决了思想问题,心情舒畅,无所忧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新高 背诵 篇目 情景 默写 练习 20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