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教案】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主题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单元内容一、课标对本单元的基本要求:1、 通过史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认识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2、 会计算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3、 知道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体会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4、 初步了解相对论时空观。5、 关注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二、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只是是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作用,重点是宇宙速度中有关周期、速度变轨的计算,本章是匀速圆周运动,牛顿定律的进一步应用。在高考中占一
2、定的分数,选择题、计算题都有可能出题。除知识外,本章内容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和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物理学家坚持真理,用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航天事业一项尖端的科学领域事业,是创造美好生活和保家卫国不可缺少的领域。三、完成课标对本单元的基本要求要做好如下几点:1、预留作业,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第一节内容是全章知识的先导,更是学习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第二节是第一节的递进。第一节内容本
3、身很难进行探究和思维,但包含十分丰富的科学史料。因此本节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让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家关于天体运动问题的研究历史,感悟科学家求真、求简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学生对有关科学家的事例可能略知一二,但对科学家的发现、创造过程还缺乏系统的了解。本节教学一般 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教师讲述的方法;另一种是学生先阅读(查询),再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采用后一种方法,预先布置任务。如:学生阅读科学漫步;查找有关天体运动的历史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择要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人类认识天体的大致过程,使学生对全章有一个
4、概括的认识。开普勒的三个运行定律是一个整体,它对行星运动规律的描述有一个从定量到定型的过程,第一定律是其余两个定律的基础。但三个定律描述的内容又各自独立,并不重复。开普勒第三定律蕴含着行星运动的动力学关系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从行星运动规律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极好的科学探究素材。从力的相互作用的角度对行星运动的原因探究,讨论有引力的大小和方向,最后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然后把行星的运动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与开普勒第三定律结合,是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升华。2、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
5、就和第四节宇宙航行。这两节是本章的第二大主题,即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称量中心天体质量,发现未知天体和宇宙航行问题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既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很好地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3、 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和师生讨论的方式。 第五节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是本章的第三个主题,这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的情况,让他们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关注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进展,体会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本阶段重点是“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力学
6、的局限性。”本章前几节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到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再到宇宙航行等,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辉煌成就。此时介绍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目的在于使学生拓展只是开阔视的同时,正确认识物理学理论的发展与适用范围。尽管万有引力定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真理是相对的。在新的邻域还有新的规律等待我们去发现。四、 本章教材编写的特点:1、 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的主人(1) 每节在开始就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2) 教材的叙述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别是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先构建了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确定力的方向,最后推导万有引力大小的表达式。(3) 对
7、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的问题,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叙述,而是采用了“思考与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例如,对于“相对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中的知识,学生接受会有一定的难度,教材则从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的角度考虑,设计了如下的思考与讨论。 已知子低速运动是的平均寿命是3.0s。当子以0.99c的速度飞行,若选择子为参考系,此时子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平均寿命又是多少?2、 重视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1) 重视“物理观念”素养的培养 本章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物理科学素养”培养的素材。在编排“行星的运动”这部分的内容时,教材及又从运动的视角探究-开普勒三个定律,又有从
8、力的视角的探究对行星运动原因的探究,强化了运动与相互作用观。(2) 重视“科学思维”素养的培养 “模型构建”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求解普遍感到困难,这是因为学生缺乏模型构建的经历、发法和策略,教材力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模型建立的思维过程。例如,关于“称量”地球质量,教材指出“称量”地球质量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些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哪些物理规律?需要忽略的次要因素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其实就是模型建立的过程。(3) 重视“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 例如,开普勒为什么会将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观念修改为椭圆运动?教材在“科学漫步”中介绍:“在他对火星轨道的研究中,70余次尝
9、试所得的结果都与第谷的观测数据有至少8的偏差。是第谷测量错了吗?开普勒对第谷数据的精确性深信不疑。他想,这不容易忽视的8也许正是因为行星的运动并非匀速圆周运动。”体现了科学探究中的“证据、解释”素养。3、 正确评价牛顿力学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展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富有创造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牛顿时代的科学家们围绕着万有引力的研究,经历了大量曲折而又闪烁智慧的科学实践。牛顿力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人们发现在高速、微观领域,牛顿力学已经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教材在这部分介绍了下相对论的两个效应、量子力学的初步知识,尽管这些具体内容对全
10、体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通过介绍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知道科学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当然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对原有科学理论的否定,而是原有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新理论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科学结论的普适性总是相对的,科学就是在不断探索更广泛使用的理论中得到发展的。五、本章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在这种知识体系结构中,我们不难看出,第三节万有引力理论成就与第四节宇宙航行,都是体现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体会科学的迷人魅力,激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我国在载人航天和宇宙探索方面的成就与进展的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11、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这一核心素养。因此这两节课的核心是一致的,可以进行整合为一个知识点的应用。六、针对本单元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我们将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天体运行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方程GMmR2=m42T2R中,我们要进一步拓展开发,引导学生将此方程进一步整理为R3T2=GM42 ,让学生自己探究出为是什么在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中的k值与中心天体有关,这是把“第一节行星运动”中留下的一个悬念通过学生自己探究解决的最好途径 。探究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提供向心力的理解,同时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兴趣。第三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12、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位置天体;预言哈雷彗星的回归;牛顿用万有引力解释潮汐现象;关于地球形状的预测。16世纪初,麦哲伦率船队历时三年环球航行成功,被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牛顿依据万有引力定律与其他力学规律通过理论计算,大胆预言:由于地球的自转,赤道不跟的物质向外隆起,是地球成为两极稍扁的扁球体,犹如一个橘子。迪卡尔根据涡旋假设预言,地球应是两极伸长的扁球体,犹如一个柠檬。这场“橘子与柠檬”之争持续了几十年,直到1735年,法国科学家派出了两个测量队,分别赴赤道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测量后才一锤定音。牛顿胜利了,万有引力定律接受住了考验。这些知识的拓展,其一,加深学生理解引力提供向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第七 万有引力 宇宙 航行 单元 教学 设计 一下 学期 物理 人教版 2019 必修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110607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