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发电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doc
《自动发电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发电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doc(2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动发电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3第一章 自动发电控制(AGC)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3第一节 自动发电控制(AGC)发展概况3第二节 自动发电控制(AGC)与电力系统优质运行5第三节 自动发电控制(AGC)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12第四节 自动发电控制(AGC)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13第五节 自动发电控制(AGC)与电力市场运营14第二章 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概述16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和频率波动16第二节 电力系统频率控制的基本概念20第三节 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构成概述24第三章 自动发电控制的基本原理29第一节 频率的一次调节29第二节 电力系统频率的二次调节42第
2、三节 电力系统频率的三次调节60第二篇 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系统68第四章 电力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68第一节 调度端自动发电控制系统概述68第二节 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69第五章 自动发电控制的信息传输系统74第一节 自动发电控制信息传输规范74第二节 自动发电控制方式及其信息传输系统要求78第三节 信息传输时间延迟对自动发电控制的影响82第六章 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系统84第一节 水电厂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概述84第二节 水电机组的调节能力85第三节 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88第四节 水电厂机组的优化运行111第五节 水电厂全厂负荷控制策略115第六节 水电厂AGC控制对一次设备的影响11
3、6第七节 现代化水电站综合自动化116第八节 抽水蓄能电站负荷控制方式119第九节 梯级电站负荷控制方式122第七章 火电厂AGC控制系统126第一节 火电机组的负荷调节能力126第二节 火电厂协调控制系统134第三节 燃煤机组AGC性能提高及存在的问题145第四节 火电厂全厂负荷优化控制系统148第五节 燃汽轮机的AGC控制系统150第三篇 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的实施151第八章 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的控制策略与规划151第一节 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的控制策略151第二节 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实施规划概述155第九章 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系统的实例160第一节 调度端自动发电控制系统161第
4、二节 厂站自动发电控制系统176第三节 信息传输系统179第十章 自动发电控制系统调试181第一节 AGC调试工作流程181第二节 AGC调试项目182第三节 机组现场调试方案实例183第四节 AGC各级调试的试验报告实例194第十一章 自动发电控制系统性能评价和控制策略205第一节 AGC性能评价标准与参数的确定205第二节 互联电网AGC的控制策略208第三节 发电性能评价219第四节 AGC性能的统计分析225第十二章 电力市场辅助服务和AGC调节228第一节 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概述228第二节 调节服务、负荷跟踪服务需求的确定238第三节 调节服务、负荷跟踪服务的获取和调用243第四节
5、服务提供者技术条件的认证、服务性能评价248第五节 调节服务和负荷跟踪服务的成本、定价、交易结算252自动发电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 自动发电控制(AGC)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第一节 自动发电控制(AGC)发展概况一、 国外电力系统对自动发电控制(AGC)的研究与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原先称为“电力系统频率与有功功率的自动控制”,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但它的发展和应用还是在电力系统扩大以后,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战后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容量不断增长,各工业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通过研究和试验,相继实现了频率与有功功率的自动控制。前苏联于1937年研制出第一
6、个频率调整器,安装在斯维尔斯克水电厂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有若干个电力系统实现了频率和有功功率的自动调整。1959年,前苏联开始在组成全苏统一电力系统的主要部分南部、中部及乌拉尔、西伯利亚西部等联合电力系统中,实现非集中的调整系统。前苏联在频率和有功功率控制方面广泛采用虚有差率调整准则,随着其欧洲部分统一电力系统的形成,又逐步过渡到采用“频率交换功率(TBC)”准则,自动控制装置主要有电子模拟和磁放大器式两种。在美国,各电力公司所属电力系统之间广泛采用“频率交换功率(TBC)”的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装置以TVA系统的高速频率负荷控制装置、统一爱迪生系统的自动负荷控制装置、堪萨斯电力照明公司的
7、采用自整角机的电力系统自动负荷分配系统为代表。在欧洲,以西德和法国电力系统为主,由荷兰、比利士、卢森堡、意大利、瑞士和奥地利等国电网组成的西欧联合电力系统,采用“频率交换功率(TBC)”准则实现联合控制,但各国内部的控制准则和装置则多种多样,如法国内部采用“功率相角“有差特性准则,其特点为系统无须分区即可实现多电厂的联合控制。在日本,存在两个联合电力系统,分别包含三个和七个电力系统,控制准则有固定频率控制和固定负荷控制等,系统之间多数采用“频率交换功率(TBC)”控制,少数用选择式频率控制,自动装置主要是比例积分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外电力系统频率和有功功率的自动控制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控制
8、装置元件改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控制原理由模拟式转向数字化,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继美国NEPEX电力控制中心采用在线电子数字计算机实现了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负荷分配和电力系统安全监控以后,各国竞相发展,进行基于计算机集中控制的现代自动发电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二、 我国电力系统对自动发电控制(AGC)的研究与应用我国电力系统对频率和有功功率的自动控制工作开始于1957年,当时确定以东北和京津唐两大电力系统进行试点。东北电力系统采用“集中控制下的分区控制”方案,特点是将系统分为以省调度辖区为范围的三个区,并对联络线负荷及系统频率实现综合控制,平时各区自行担负本区负荷变动,而不影
9、响邻区,在系统频率降低时,则可相互支援,联络线负荷可以给定或定时加以修改,控制装置由磁放大器及自整角机组成。京津唐电力系统采用分散式控制方案,主要特点是在各主导电厂中分别装设系统微增率发生器,对电厂机组进行控制,线损修正采用简化通道方案分散在电厂中进行,因而可以不用或少用通道实现整个系统的频率和有功功率的自动控制,自动装置以磁放大器和电气机械式为主。华东电网从六十年代开始进行自动发电控制(当时称自动调频)的试验工作,1963年华东电管局审查通过了“华东电力系统频率与有功功率自动控制方案”,确定近期采用“主系统集中控制下的地区分散制”控制方式,远期逐步过渡到“频率联络线交换功率”(TBC)控制方
10、式,并开始制定规划、组织实施。1964年实现了新安江水电厂单机自动调频;1965年新安江水电厂全厂六台机均参与了自动调频。1966年和1967年,又相继完成了望亭电厂一期和二期频率与有功功率自动控制工程,系统进入了水火电厂联合自动调频阶段。同时,闸北、杨树浦和下关电厂也开始了自动调频工作,为逐步过渡到多个电厂联合控制创造条件。1968年,用晶体管和可控硅实现的第二代自动调频装置试制成功,与此同时,在华东电网总调度所装设了标准频率分频器、系统频率质量自动记录装置和自动时差校正信号发送器,通过远动通道将信号发送到新安江水电厂,实现了系统自动时差校正。按照规划,到六十年代末,参加自动发电控制的电厂将
11、扩大到14个,被控机组66台,总容量达2600Mw,占当时系统总装机容量的70%左右,届时,华东电力系统频率与有功功率的自动控制将得到完全实现。由上可见,我国电力系统频率和有功功率的自动控制工作起步并不晚,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东北、京津唐和华东三大电力系统已经实现了自动调频和不同规模的多厂有功功率控制,系统频率在0.05Hz以内的累计时间一般都在70%以上,电钟误差一般不超过十秒钟,已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可惜由于十年动乱,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极大的破坏,电网长期处于低频率、低电压的恶劣状态之下,系统自动调频工作只得陷于停顿。十年动乱之后,随着电力系统正常生产秩序的
12、逐渐恢复,又迎来了自动发电控制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各网、省(市)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建设,各电力系统普遍进行了基于计算机集中控制的现代自动发电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1992年,华东电网共有2个水力发电厂(新安江、富春江)和3个火力发电厂(望亭、闵行、石洞口)的18台发电机组具备参与AGC的条件,机组额定容量为1809.7MW,可调容量为1100MW。该年,华东网调的AGC年投运时间为3963小时。1994年,华东电网在网、省(市)调SCADA功能实用化工作全面完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联合电网条件下AGC技术应用的问题,从工作规划抓起,全面推进AGC技术应用。首先从华东电网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
13、FFC-TBC的AGC控制的策略,即华东电网总调度所实行“定频率控制(FFC)”,三省一市调度所实行“联络线功率频率偏差控制(TBC)”。并提出了AGC工作在6年中分三个阶段进行的工作步骤,三个阶段工作中心分别是:19951996年为“扩大队伍、构成系统、维持负荷、守好关口”,19971998年为“协助调频、曲线跟踪、省市计算、经济介入”,19992000年为“降低线损、关口修正、水火共济、全网最优”。到1998年,华东电网AGC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网、省(市)调度所的AGC功能全面投入运行,并采用北美电力系统可靠性协会(NERC)的A1、A2标准评价控制性能。2001年,华东电网又采用N
14、ERC最新推出的CPS标准评价控制性能,促进了省、市电力系统对发电机组一次调节工作的开展。截止到2002年底,华东电网全网AGC可控机组容量达40339MW,占全网统调装机总容量的76.93%,AGC可调容量达15710.5MW,比1992年提高了13倍左右,占全网统调装机总容量的29.96%,占全网统调最高负荷的30.65%。电网频率合格率,特别是0.1 Hz的合格率有了较大的提高。1995年,华东电网0.2 Hz的频率合格率为99.76%,0.1 Hz的频率合格率为84.49%;2002年,华东电网0.2 Hz的频率合格率为99.994%,而0.1 Hz的频率合格率达到99.93%。电能质
15、量的提高,为社会也为电力企业本身带来了可观的效益。第二节 自动发电控制(AGC)与电力系统优质运行一、 电力系统频率质量对社会和电力企业的影响众所周知,电网频率是电能质量三大指标之一,电网的频率反映了发电有功功率和负荷之间的平衡关系,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控制参数,与广大用户的电力设备以及发供电设备本身的安全和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一). 频率波动对发电厂设备的影响发电厂的汽轮机及其叶片是按照额定转速(频率)和进汽没有冲击时保证能有最大的轴功率来设计的。因而降低旋转频率会引起蒸汽冲击叶片的损耗,同时增加了转矩;而提高旋转频率则会导致减小转矩,使叶片背面的冲击增加。因而,汽轮机运行在额定频率下最为
16、经济。此外,降低频率运行还会使汽轮机工作叶片和其它零件加速磨损。频率的变化会影响到发电厂厂用电动机(如给水泵、循环水泵、引风机、送风机等)的正常运行。压头只消耗在克服输水系统动态阻力压头的水泵,其出力与转速的一次方成正比:(Q1/Q2) = (n1/n2)(1.2.1)有静阻力压头时,水泵出力与角频率的关系可由下式来确定:Q = (k12-HCT)/R(1.2.2)式中角频率HCT被克服的静压头R输水管阻力k1由机组结构及尺寸所确定的系数。有了静压头,水泵将在频率不到零的某一频率时便停止给水,这个频率被称为临界频率。根据这一定义,临界频率为:kp=HCT/k1(1.2.3)图1-2-1示出了临
17、界频率为45.8Hz的电动给水泵试验的和计算的特性曲线。从上述可知,电动给水泵的出力与交流电网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即使频率下降的幅度很小,水泵的出力也会降低很多,于是破坏发电厂的正常工作,或者完全停止向锅炉给水,而使锅炉的安全运行和发电厂以及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受到威胁。频率超过额定值时,给水泵发出的压头超过所必需的压头,因而使厂用电能的消耗增大。所有上述情况也适用于循环水泵,只是影响的程度较小而已。频率低于额定值将使通过汽轮机凝汽器的水量减少,这就等于使凝汽器的真空度降低,结果使汽轮机的效率下降,使汽耗量增大。频率超过额定值会使通过汽轮机凝汽器的水量增加,使电能消耗增加。除水泵以外,发电
18、厂内还有大量具有通风力矩的机械(一次风送风机、二次风送风机、引风机),在没有静压头时,这些机械的出力和频率的一次方成正比。然而试验证明,随着频率的降低,送风机和引风机的出力远较频率下降得快。频率提高时,送风机和引风机所产生的压头就大为增加,这种情况与出力(压力)降低一样,会引起锅炉运行方式的破坏。锅炉的经济性决定于排出烟气中CO和CO2的含量,以及燃烧室内的过剩空气量。CO和CO2的含量与所供给的空气量和排出的烟气量有关,因此,锅炉运行的经济性首先取决于送引风装置的运行状况。频率降低时,送风机的出力降低,进入燃烧室的空气量较少,此时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而同时减少了排烟损失。频率提高时,送风
19、机的出力提高,因此,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减少,而排烟损失增加。锅炉中的最低损失一般是在一个确定的过剩空气量(CO2的含量)时发生的。因而,频率的改变将导致锅炉正常运行方式的破坏。(二). 频率波动对用户设备的影响用户的旋转设备一般是由电动机驱动的,因此,与发电厂的设备相同,频率的波动对其有着严重影响。尽管许多用户设备能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正常工作,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电子设备及精密加工设备对电网频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频率的波动,会使产品质量下降或设备损坏。根据IEEE 446-1995标准和BS EN50160:1995标准,0.5Hz的是许多最终用户设备的频率波动的最大容限。频率波动的
20、长期积累效应也会影响用户设备的正常工作,尽管以同步电机驱动的时钟已不再时兴,但是仍有部分设备依然以电力系统作为参照系,特别是那些与时间有关、需长期运行、但又难以通过外部进行授时的设备仍然需要以电钟为计时手段。如数量巨大的用户分时电度表,不具备自动与标准时间对时的手段,如要依靠人工对时,则工作量巨大,如以电钟为计时手段,既可保持时间的准确度,又可降低电度表的结构复杂性和造价。(三). 频率质量改善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众所周知,频率偏差反映了发电与负荷间的不平衡,特别是频率偏高,反映发电量超出了用电的需求量,造成了用户电费的额外支出,以及能源的浪费。1. 平均频率反映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处于缺电
21、局面,因此,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中,从政策上鼓励电厂多发电,以发电量为电厂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发电厂普遍存在抢发电(超计划发电)的现象,特别是在年底岁末,发电厂为完成生产指标,抢发电的现象更为严重,使电力系统大多数时间处于高频率运行,系统的平均频率必然高于标准频率值。以华东电网为例,经过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及九十年代初期的建设和发展,到1995年,华东电网迎来了发电容量基本满足用电需求的局面,基本消除了压低频率运行的现象,但高频率却成为困扰系统运行的问题,全年平均频率为50.02Hz,由此引起的能源浪费可用公式1.2.1推算:能源浪费(折合成标准煤)=年频率平均偏差值(Hz)
22、频率偏差系数(kw/Hz)365(天)24(时/天)标准煤耗(T/kwH)(1.2.1)如果式中频率偏差系数按2200103kw/Hz、标准煤耗按37810-6T/kwH计算,可推算出1995年华东电网因频率偏高浪费了能源合标准煤145,696吨。而用户为此多付出的电费可用公式1.2.2推算:用户多付电费=年频率平均偏差值(Hz)频率偏差系数(kw/Hz)365(天)24(时/天)用户电费(元/kwH)(1.2.2)如果式中频率偏差系数仍按2200103kw/Hz、用户电费按0.4元/kwH计算,可推算出1995年华东电网的用户因频率偏高多支出了电费15,417.6万元。2. 频率分布反映的经
23、济效益电力系统频率偏差而引起平均频率偏高的现象也许并不多见,用平均频率来分析电力系统频率与各方经济利益的关系可能不具有普遍意义,但频率偏差必然引起频率分布的变化,因此,对频率分布的研究更具普遍意义。从图1-2-2可以看出尽管系统1和系统2的平均频率均为50Hz,但系统1的频率偏差明显比系统2的大,通过对频率分布曲线高于50Hz部分的积分,可以推算出电力系统在高频率时多消耗的能源。如果根据图1-2-2所示的频率分布曲线,并均按华东电网上述有关参数进行计算,可以推算得到,系统1在一年内高频率时多消耗能源合标准煤86,398吨;系统2在一年内高频率时多消耗能源合标准煤55,365吨。当然,一个正常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 发电 控制 基本原理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