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收藏版教学设计教案教材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收藏版教学设计教案教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收藏版教学设计教案教材教案.doc(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时分秒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第1课时课 题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五册P59-61课 时目 标1、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 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口算卡片等板书设计教 师
2、学 生课前复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刚才,象我们进行倒计时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二、新授(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3、体验1秒钟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
3、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4、(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三)练习:体验1分钟2、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四)小结:通过今
4、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巩固练习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四、作业: 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2、自主探索,反馈: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5、
5、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2、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学生反馈。1、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1、做练习十四:1补充: 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3、活动: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教后反思第2课时课 题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P62 例1、例2课 时目 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6、,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板书设计教 师学 生课前复备一、猜谜游戏引入:2、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 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4、 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
7、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 )分(1)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4) 教师小结。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3、教学例2:(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 (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4、小结(略)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1、
8、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 反馈:a、 60+60=120分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2、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学生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3)讨论回答,试着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 4530=15,是15分钟。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分比1时
9、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3、竞赛: 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教后反思第3课时课 题时、分、秒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相关题目。课 时目 标1、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 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教 师学 生课前复备一、课堂练习。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二、补充题目。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
10、多长时间?3、 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1.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2.第3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收集类似的信息。3.第4、5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 4.第6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5.第7题,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1、1分=( )秒 4时=( )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 )秒 150秒 2分 400分4时10分1时教后反思
11、第4课时课 题填一填 说一说教学内容P67及相关练习课 时目 标1、 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2、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时钟模型、课件。板书设计教 师学 生课前复备一、制作作息时间表1、说一说什么时候上早仔自习,什么时候出早操,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2、出示课程表的结构: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
12、了,起床太晚了,是不是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二、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三、巩固练习。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3、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5、学生进一步休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1、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少很少,而有的同
13、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并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是否够。请大家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3、 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练习十四第8、9、10题。教后反思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 元教 学目 标1使学生学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形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单元教
14、学重点: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掌握验算方法。单元教学难点:1、连续进位加法2、连续退位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 学目 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具、学具准备: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
15、生行为课前复备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应用四、全课总结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基础训练 口算 师: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板书课题:2、教学例1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3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 (82313)满了10根
16、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3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4、做一做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回顾,说出收获。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
17、正。组际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独立完成练习,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对自己表现给出评价。课题名称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 学目 标1 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2. 让学生经历自主独立的探索过程,初步培养对问题深入思考的意识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教学重点: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教学难点:弄清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50根小棒
18、(5捆),计数器(2人1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课前复备一、情境引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应用四、全课总结铺垫孕伏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乘车去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情景吗?那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口算下面个题。,说说是怎样计算的。13-9= 17-8= 15-9= 14-7= 11-2= 12-6= 72-9= 27-8= 32-5= 提问:说说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探究新知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学生理解题意,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1、板书:65-54= ,这道题怎样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2、理解算理。引导 同学分组摆学具。(1).用计数器拨一拨(演示课件)追问:比一比,这两种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2016 2017 学年 秋季 学期 人教版 小学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收藏 教学 设计 教案 教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