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总结(共8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总结(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总结(共8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总结(共8篇)篇:海南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海南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全面开展非煤矿山“三项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522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1591号)的要求,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我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取得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尾矿库和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监督管理是指安全监管部门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状
2、况和风险程度,进行安全风险分级,实行差异化和动态化安全监管的过程。第四条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工作。市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辖区非煤矿山企业的风险分级评定和监督管理。第二章企业风险分级第五条综合评估非煤矿山企业固有风险、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安全业绩等方面的风险因素,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和1专家“会诊”结果,将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划分为A、B、C、D四个级别,A为一般风险、B为较高风险、C为高风险、D为最高风险。(一)A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企业,其安全生产条件好,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扎实。已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在实际
3、安全生产管理中切实运行,特别是具备隐患自检和及时治理的能力。1.露天矿山:(1)穿孔、铲装、运输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2)有规范设计并按设计开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3)证照齐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立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2.地下矿山:(1)矿山采用平硐开拓,凿岩铲装运输作业全部机械化,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部运行正常;(2)有规范设计并按设计开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3)证照齐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立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3.尾矿库:(1)尾矿库等别四等库以下,尾矿库下游1公里范围内没有2生产生活设施;(2)尾矿采
4、用干式排放,建立了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并运行正常;(3)有规范设计并按设计排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4)证照齐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立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4.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1)油气井不含硫化氢,有规范设计并按设计开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2)证照齐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立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二)B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企业,动态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其安全生产条件较好,有较好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已建立完整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并能在实际安全生产管理中得到运行,具有隐患治理的意识和能力,隐患排查
5、自诊的制度管理体系和执行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1.露天矿山:(1)穿孔、铲装、运输作业部分实现机械化;(2)有规范设计但并未完全按设计开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3)证照齐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3作规程,成立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2.地下矿山:(1)矿山采用斜井或立井开拓;凿岩铲装运输作业部分机械化,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部分建成并正常使用;(2)有规范设计但并未完全按设计开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3)证照齐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立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3.尾矿库:(1)尾矿库等别三等库以下,尾矿库下游1公里范围内有少量生产生活
6、设施;(2)尾矿采用干式排放或湿式排放,建立了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并运行正常;(3)有规范设计但并未完全按设计排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4)证照齐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立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4.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1)油气井不含或者含硫化氢,有规范设计并按设计开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2)证照齐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立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4(三)C级企业。尚未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且动态管理水平有较大滑坡的企业,其基本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求,有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已建立或基本建有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但标准化管
7、理体系相关制度针对性不强或未有效运行和效果有限,隐患自查自纠能力较弱,需通过外部安全监管力量检查督促才能发现隐患问题和进行落实整改。1.露天矿山:(1)穿孔、铲装、运输作业部分实现机械化;(2)有规范设计但并未完全按设计开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复杂;(3)证照齐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立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2.地下矿山:(1)矿山采用混合开拓,凿岩铲装运输作业部分机械化或者人工装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未建或者使用不正常;(2)有规范设计但并未完全按设计开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复杂;(3)证照齐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立专职或兼职
8、救援队伍。3.尾矿库:(1)尾矿库等别二等库以下,尾矿库下游1公里范围内有较多生产生活设施;5(2)尾矿采用干式排放或湿式排放,未建立在线监测监控系统;(3)有规范设计但并未完全按设计排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4)证照齐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立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4.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1)油气井含硫化氢,有规范设计但并未完全按设计开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复杂;(2)证照齐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立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四)D级企业。尚未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的企业,其安全生产条件基本符合安全许可的最低标准,或经整改后
9、基本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缺乏隐患排查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一些隐患问题特别是“三违”问题突出。1.露天矿山:(1)未进行自上而下、分台阶(分层)开采;(2)未建立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3)未采用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未采用中深孔爆破;(4)排土场无正规设计,排土场为病级或者危险级;(5)未配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等。2.地下矿山:6(1)未形成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通风设备、提升设备、排水设备未按规定检测检验合格;(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未建立排水设施、未按要求进行探放水工作的;(3)未为井下作业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自救器和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井下单班作业人数超过30人未建立人员定位系统;(4)井下
10、存在独立规模大于3万立方米或者总规模大于50万立方米采空区;(5)未配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图纸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6)排土场无正规设计,排土场为病级或者危险级等。3.尾矿库:(1)安全度为危库或者险库;(2)防排洪系统缺失或者失效;(3)调洪库容不足,安全超高或者最小干滩长度均不满足要求;(4)排渗设施失效;(5)浸润线埋深小于控制浸润线埋深;(6)坝体出现贯穿性横向裂缝等。4.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1)在含硫化氢环境中的作业人员上岗前未经培训合格;(2)高含硫油气井的井下工具及地面配套管材不满足抗硫7要求等。第六条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估中应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一)企业存在的
11、安全生产固有风险重点对以下因素进行评估:1.露天矿山:边坡高度、边坡角度、机械化水平、矿山运输、设备设施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封闭圈以下深度、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2.地下矿山:井下同期作业人数、开采深度、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通风系统、设备设施情况、采空区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排土场情况和周边环境等;3.尾矿库:库容、坝高、汇水面积、筑坝方式、库址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4.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高含硫井口数、产出物硫化氢含量、原油储罐容量、净化处理能力和周边环境等。(二)设备设施重点评估内容:1.采掘、支护和运输系统的机械化程度,通风、排水和提升系统的自动化水平;2
12、.生产、调度、管理、监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3.设备设施的技术水平,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情况;4.设备设施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情况;5.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检验执行情况。86.禁止使用设备的淘汰情况。(三)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重点对以下因素进行评估: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2.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等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3.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4.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和演练情况;6.作业现场管理情况;7.企业安全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情况;8.安全风险公告情况。(四)企业的人员素质重点对以下因素进
13、行评估: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情况;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情况;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4.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五)企业的安全业绩重点对以下因素进行评估:1.建矿以来生产安全事故情况;2.建矿以来安全生产监管指令落实情况;3.安全生产非法违法情况。第七条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初次评定,按照以下程序确定:9(一)非煤矿山企业填写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客观、完整地反映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二)市县安全监管部门核实非煤矿山企业自报信息,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并公开公示初次分级结果;(三)对初次分级结果有异议的,非煤矿山企业可以进行申辩与复核;(四)市
14、县安全监管部门将辖区内非煤矿山企业初次风险分级评定结果汇总后报省安全监管部门。第八条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级别,一般采用逐级升降的形式,特殊情况可越级升降。第九条连续两年未发生导致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非煤矿山企业,对其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可根据实际予以降低一级。第十条非煤矿山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可根据实际予以提高一级:(一)地下矿山当年发生导致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二)露天矿山当年发生导致人员重伤以上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三)一年内受到2次(含)以上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的;(四)挂牌督办的安全生
15、产隐患没有及时整改的。10第十一条对于存在以下固有风险情形的企业,结合其技术装备水平、风险管理能力、人员素质和安全业绩等方面情况,其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应当提高一级:(一)露天矿山:边坡高度超过200米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或者周边环境复杂;(二)地下矿山:井下同期作业人数超过30人(含30人,下同)、开采深度超过800米、“三下开采”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或者周边环境复杂;(三)尾矿库:库容超过1亿立方米、坝高超过200米以及库址地质条件或者周边环境复杂;(四)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井口产出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超过20ppm、原油站场储罐容量超过3万立方米、天然气站场净化处理能力超
16、过100万立方米/天或者周边环境复杂。第十二条非煤矿山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提高至D级:(一)地下矿山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二)露天矿山发生一般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第十三条被评定为D级的企业,应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依法提请政府关闭。第十四条非煤矿山企业符合本办法规定的风险等级升降11条件,自升降级情形产生之日起6个月内,由市县安全监管部门重新评定风险等级。第十五条非煤矿山企业分级原则上一年内只能升降级一次;被给予升级的,一年内不得予以降级。市县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企业风险变化,及时调整其风险级别,实施动态化评估分级。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善
17、或整改完成后,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其风险级别。第三章监督管理第十六条市县安全监管部门根据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负责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不同等级企业分别按年、半年、季度、月检查。检查工作由市县安全监管部门统筹协调完成:(一)A级企业每年不少于1次;(二)B级企业每年不少于2次;(三)C级企业每年不少于3次;(四)D级企业为每年不少于4次,每季度不少于1次。检查后应形成检查报告,详细列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报省安全监管部门。省安全监管部门可对各市县开展检查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第十七条对地下矿山、尾矿库、陆上石油天然气企业的监督检查时,市县安全监管部门每年应至少一次专家“会诊”,邀请两名或两
18、名以上的矿山专家,对矿山进行全面检查。对露天矿山的检查,市县安全监管部门可根据被检查矿山实12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邀请矿山专家进行“会诊”。第十八条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在制定本部门年度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总结计划时,应将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定的监督检查频次列入年度执法计划,强化监管执法。第十九条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鼓励A级企业强化自我管理,促进B级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推动C级企业强化安全生产条件,督促D级企业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和消减措施,努力降低风险等级。第四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办法由省安全监管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3第2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各产矿镇政府、非煤矿山企
19、业:2009年,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市级相关部门、产矿镇政府分工负责,非煤矿山企业密切配合,上下联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省市工作部署,结合全市非煤矿山因地震导致山体不稳定等不利因素,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和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明显好转。连续两年实现全年无非煤矿山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发生的奋斗目标。一、2009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总结(一)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开展工作2009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以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及从业人员人身
20、安全和保证灾后重建工作原材料的供应为主导,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为重点,加大对各非煤矿山的宣传教育、检查督促、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工业局、安监局、国土局,积极运用多种方式为企业服务,以彭工发200965号文件制定了2009年“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工作方案,认真查找、整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为了使“安全生产落实年”活动的落实,年初制定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各项目标,开展了“百安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全年共下发各类文件20余种,1500余份,检查矿山230
21、余矿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制定了目标考核办法,与全市非煤矿山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使全市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得到了层层落实,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的良好局面,经矿山企业自查、各镇考评,工业局、安监局、国土局联合审核,今年全市非煤矿山平均目标考核分均在96分以上,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二)加强隐患排查,狠抓治理整顿工作1、狠抓春节后非煤矿山的复工复产验收工作按照非煤矿山专项整治验收标准和“百安活动”的开展,并结合我市非煤矿山的实际,工业局联合相关部门以(彭工发20099号)文件对节后的复工复产制定了验收标准,在各矿山企业自查、镇政府初验的基础上由矿山申请各镇逐
22、矿进行检查,给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发出了复工复产通知书,对不符合验收标准的责令停产整顿,直到拿出整治方案,经审查同意后,方可复工整改,使全市的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逐步走入了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2、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根据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彭府办发200955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实际,工业局、安监局及时召开了会议,制定方案以(彭工发2009127号)和(彭工发2009146号)文件着力排查露天矿是否按照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防洪和排水设施配备及防止泥石流的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方面进行了安全生产隐患的治理,并拟定了12家矿山完成
23、2009年度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创建工作,9家企业粉尘治理,并对彭州市桂花镇阁蒙页岩矿、彭州市光达养殖采矿场、彭州市姜家山粘土矿、彭州市工投公司鹿坪采点、通济镇全鑫页岩矿实施了关闭。使我市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今年,我们共检查矿山230矿次,下达整顿指令及复查意见书90余份,其中省安监局2份,成都市安监局4份,对个别现场管理差、没有整改行动的企业,给予了批评,今年隐患整改率达到94%。(三)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教育培训为了强化安全管理,时刻敲响安全警钟,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每月召开全市非煤矿山安全工作例会,学习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并组织了一次全市
24、非煤矿山矿长、安全员安全管理和技术知识的培训,并对参训人员进行了矿山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等知识的考评,合格率达到了90%,使我市非煤矿山企业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得到提高。二、2010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安排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保安全促生产、保生产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企业安全措施基础的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二)工作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市非煤矿山和以“治乱、治散、治差”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现我市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企业 安全生产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