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精品讲义..pdf





《2023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精品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精品讲义..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1 原子的构成 教材重点 1、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原子的构成。3、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教材难点 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中考考点:1、正确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这产质及原子的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原子结构及其粒子间的关系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是必考内容之一,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预测以简答题形式出现的比重会加大。2、能比较熟练地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和确定方法。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是中考的热点,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单计算
2、题的命题形式出现。相对原子质量及原子的构成综合知识的考查,今后将以“探究、综合、开放性”题型出现。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P70图 41)2、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3、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1)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荷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原子与原子中粒子的质量 粒子种类 电性 质量 质子 1 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kg 中子 不带电 1.674910-27kg 电子 1 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质量的 1/1836(1)质子质量中子
3、质量,电子质量约是质子质量的 1/1836。(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5、原子中几种粒子的关系(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6、不同种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7、氢原子核内不含中子。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 1 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常见常用的相对原子质量(P75表 43)2、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的符号:Ar(2)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标准值一个原
4、子的实际质量 标准值=12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122610*993.1kg=1.66*10-27kg(3)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为一比值,没有质量单位。(4)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练习:求下表中四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一个原子的质量(kg)相对原子质量 氢 1.67410-27 碳 1.99310-26 氧 2.65710-26 铁 9.28810-26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中三种粒子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练习:应用 P70表 4-1中的质子、中子的质量计算它们的相对质量。三、易错点 本节中有关分子、原子的几种说法在没有前提条件下都是错误的。如:分子可以
5、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分子大,原子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等。课题 2 元素 第 1 课时 元素 教材重点:1、对元素的认识 2、理解元素的概念 教材难点 1、元素概念 2、弄清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关系 中考考点(全解 P166)1:在本课题知识中,要学会判断物质的类别,熟练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学习元素的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一、元素 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中考考点正确理解化学反应的比重会加大能比较熟练地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和确定方法相对原子成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图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一)元素的概念 1、几种原子的
6、质子数和中子数 碳 质子数 6 中子数 6 氧 质子数 8 中子数 8 原 质子数 6 中子数 7 原 质子数 8 中子数 9 子 质子数 6 中子数 8 子 质子数 8 中子数 10?特点:?特点:2、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联系 全解 P160/4 4、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质子数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即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5、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元素种类不变 例如:水 氢气+氧气 氢气+氯气 氯化氢 (H2O)(H2)(O2)(H2)(Cl2)(HCl)(二)元素的分类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 金属元素:“金
7、”字旁,除“汞”外 固态非金属元素:“石”字旁 共 100 多种元素 液态非金属元素:“氵”字旁 气态非金属元素:“气”字头(三)元素的含量 1、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 一类原子 碳 元 素 一类原子 氧 元 素 通电 点燃 元 素 非金属元素 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中考考点正确理解化学反应的比重会加大能比较熟练地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和确定方法相对原子成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图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元素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4)
8、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5)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6)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二、分子、原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 原子 分子 微观 左边关系图的意义 1、有的纯净物由分子构成、有的由原子构成 2、纯净物都由元素组成 元素 物质 宏观 3、分子由原子构成 三、易错点 区别元素与原子。元素和原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两者的关系就好比是“人类”和“人”的关系。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论种类又论个数。第二课时 元素符号 教材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和意义 教材难点:元素符号的记忆 中考考点 1:熟练记忆并灵活运用元素符号,
9、了解元素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含义。本课题中元素符号的含义,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元素、原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种类的关系是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材和填空题,今后可能出现简答题以及探究题等题型,在中考中的比例将越来越重。2: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一些信息,并根据获得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是中考的热点,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规定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元素符号,若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区分。2、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一大二小 3、元素符号的记忆 4、元素符号的意
10、义(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2)表示一个原子(微观)(3)表示一种物质(宏观):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才具有这种意义 例 1:说出“H”、“N”元素符号的意义 解:(1)表示氢元素(1)表示氮元素 (2)表示一个氢原子(2)表示一个氮原子 例 2:说出“S”、“Fe”元素符号的意义。构成 构成 组成 一类 构成 任何元素符号都具有的意义 H N 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中考考点正确理解化学反应的比重会加大能比较熟练地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和确定方法相对原子成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图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解:(1)表示硫元素(1)表示铁的元素 (2)表示
11、一个硫原子 (2)表示一个铁原子 (3)表示硫单质这种物质(3)表示铁单质这种物质 5、元素符号前面数字的意义 表示原子的个数(即表示多少个原子),只有微观意义。例 3:说出“2H”“5N”“nFe”这三种符号前面的数字的意义。解:2H:前面数字“2”,表示两个氢原子 5N:前面数字“5”,表示 5 个氮原子 nFe:前面数字“n”,表示 n 个铁原子 二、元素周期表简介 1、元素周期表(课本后)2、元素周期表的特点(1)7 个横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8 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 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即有 7 个周期,16 个族。(2)元素是按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
12、核电荷数值相等)递增排列。(3)对金属、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区分。(4)表明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小结:每一周期开头的元素一般为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为非金属元素,最后为稀有气体元素。三、易错点 1、元素符号的意义 2、元素符号前面数字的意义 四、学法指点 本课题可采用归纳法形成知识网络,比较、分析概念的内涵;记忆元素符号时可采用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忆;同时在学习中与日常生活、社会产相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课题 3 离子 教材重点 1、离子的形成 2、电子在核外的分层排布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教材难点 1、
13、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 中考考点 点击 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深刻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本知识点较难理解,中考常出现各种难度的题型,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推断题等。点击 2:会判断原子发生化学变化时,粒子(离子)变化的情况、离子的表示方法以及简单周期、族的规律,这些都是中考的必考内容,所以理解知识并熟练应用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材、填空题、简答题,今后中考中研究性题材型比例会加大。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不是像行星绕太阳运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
14、叫做电子层 S Fe 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中考考点正确理解化学反应的比重会加大能比较熟练地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和确定方法相对原子成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图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一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分层依据: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各电子的能量不同的。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近;能量越高,离核越远;离核距离:由近 逐渐到 远 能量高低:由低 逐渐到 高 电子层数: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 1 层,最多的有 7 层。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只研究 1-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第四 单元 物质 构成 奥秘 精品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