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28课)19(2021新版).doc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28课)19(2021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28课)19(2021新版).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2021新版)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材简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重在引领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活动一:通过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了解植物种子外部形态是各不相同的。活动二:通过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本课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种子是多种多样,从而进一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进一步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的外部形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已
2、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还不了解,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间接的、片面的、零散的。本课要通过对内部结构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的认识,学习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生物的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研究植物一生生长变化的兴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种子多种多样,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2.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胚发育来的。 3.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2.会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3.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4.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
3、的共同特征。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科学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并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难点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干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学生收集的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大镜、镊子、白纸等、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12分钟)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材料准备:蚕豆、黄豆、绿豆等植物种子、观察记录表一给每组提供蚕豆、黄豆、绿豆等植物种子。1.提问:这些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籽儿、
4、豆子等)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词汇描述种子,籽儿、豆子都是植物的种子。2.提问:这些植物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准备用哪些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教师引导学生用眼、鼻、手等感觉器官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表面光滑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明确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一)中。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5.提问:春天把这些种子播种到土里会怎么样?(预设:学生结合已有经验思考种子的作用,回答可能长成一株植物)6.揭示课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板书)二、探索:观察发现(预设23分钟)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材料准备:干
5、的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放大镜、白纸、观察记录表二1.过渡: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发育成植物,那他们的内部结构有什么奥秘吗?(了解学生前概念)2.出示观察记录表二,让学生将自己的猜想以简图形式画在记录表中。3.汇报交流,教师询问猜想理由:你为什么这么觉得呢?4.不同猜想引发探究:大家的猜想各不相同,那种子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5.出示材料,今天老师给每组各准备一粒干蚕豆和一粒水浸泡一天的蚕豆。大家觉得可以怎样来观察比较这两粒蚕豆呢?(预设学生阐述实验方法,教师适当补充完善)6.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吗?(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对照温馨提示直接观察外部形态共同点-种皮。剥掉种
6、皮,沿着那条缝将种子分开,并用放大镜观察。)7.学生观察,画简图记录,教师巡视指导。8.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外面包裹着的皮-种皮;上面尖尖的是胚芽,小齿状的是胚根,一开始看到的两半是子叶,胚根、胚芽和子叶合起来就是植物的胚。9.提问:植物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吗?种皮和胚是哪一部分将来会长成新植株?(预设:种皮保护种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芽)10.教师小结:种皮保护种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提供营养。胚会发育成新植株。1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的是蚕豆种子,那其他种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12.出示玉米种子,分组观察玉米种子,它有哪些结构?13.出示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图:你有
7、什么发现吗?(预设玉米种子与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一样都有种皮和胚)三、拓展:制作种子贴画(预设5分钟)1.种子除了能发育成新的植株,还能进行艺术创作呢!大家看这是其他小朋友创作的种子贴画(课件展示),如果我们要来创作贴画,你觉得应该如何来制作呢?2.播放种子贴画微视频,你学会了吗?请在课后也创作一幅种子画。【教学后记】2.种植凤仙花【教材简析】本课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种植凤仙花是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不同植物生命周期的具体表现不同,绿色开花植物大部分是由种子繁殖后代的,这种繁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也有一些植物可以由根、茎、叶发育成新植株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叫无性繁殖。那么,绿色开花
8、植物是如何由种子发育成一株植物?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同种子中的胚是新生命的幼体,种子萌发发育成新植物。但是种子如何发育成新植物?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育成新的植物吗?种子萌发后植物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只有亲自种植一株植物,才能在实际观察中找到答案。本节课立足于观察种子如何在土壤中萌发,以及为后续的研究活动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凤仙花的活动。栽培活动是否成功,栽培的植物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做好观察计划、收集信息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科学
9、探究目标1.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2.能利用种植杯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3.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观察计划,能用表格、图片、测量纸等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萌发过程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生长依赖于适宜的环境条件,具有保护土壤和周围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播种的方法以及种植杯的设计和制作难点制定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以及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教学准备】教师播种的微课、种植杯制作的微课、教学课件。学生(小组材料)塑料花盆、凤仙花种子若干、水、小铲子、透明塑料杯、纸巾、土壤、蚕豆(或黄豆)种子。【教学过程】一、聚焦:种子如何
10、发育成幼苗。(预设5分钟)1.谈话: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很多植物的种子,知道了种子中孕育了新生命。(课件出示一珠幼苗的图片)那种子是如何发育成一株幼苗的?(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发言,需要种下去,要浇水、要适宜的温度等)教师针对学生发言板贴:一定条件2.那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长成新植物吗?(预设:不能,有的种子可能坏了)3.播种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种植一颗植物-凤仙花。4.揭示课题:种植凤仙花(板书)二、探索:种植我们的植物(预设32分钟)(一)种植凤仙花(选种、播种)材料准备:每组1把铲子、一份土壤、水、碎石、花盆1.(实物投影凤仙花种子):今天老师
11、给大家准备的是凤仙花的种子,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应该怎样播种,播种时注意什么才能使植物成活?(还需要什么材料,怎样播种才能让植物成活?)(预设:需要花盆、土、要把种子埋在土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追问引导:放多少土?埋多深?说说理由。2.过渡:看来播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了让种子的成活率更高,我们先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学习如何正确播种吧!3.教师播放微课视频:(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2)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大半盆土。(3)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放入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4)往花盆中浇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放到温暖的地方
12、。4.活动前研讨:(1)为什么要选择带出水孔的花盆,并放上小石子?(2)放到温暖的地方说明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根据学生回答继续补充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5.小组合作种植一盆凤仙花,并贴上标签。(二)设计制作种子杯材料准备:透明的一次性杯子、纸巾、土壤、小铲子1.刚才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凤仙花种子的播种,种子在土壤里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预设:会长出根、会发芽、会变大膨胀)2.那我们要怎样才能观察到这些变化呢?课件出示种植杯。课件或视频讲解种植杯的做法:(1)先将纸巾沿杯壁放好,再放入半杯土。(2)在杯壁和纸巾之间塞入种子,在四个方向各放1颗种子(按不同方向放置种子)并标注序号。(3)再加入一
13、些土壤,轻轻压实。(4)浇适量水。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种植杯的制作。(三)制定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1.植物的生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我们种下去的凤仙花种子成活变成幼苗了,它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预设:会变高,长出叶子、开花、结果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内容进行板贴。2.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记录?(预设:拍照、文字、绘画等)3.看来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植物的变化了,为了能让同学们在种植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老师要先请小组合作,制定一份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大家觉得,计划表中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量高度,看植物的颜色,看生长情况等)5.请2-3组同学展示制订的计
14、划分享,全班交流完善计划表。拓展:不同的繁殖方式(预设3分钟)1.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我们选择了凤仙花和蚕豆进行种植活动,他们都是由种子发育成新的植株,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植物能用自己的根、茎、叶来繁殖后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2.总结:植物的世界还有更多丰富的知识和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坚持观察和记录!【教学后记】3.种子长出了根【教材简析】学生种植植物后经过一段时间,播种在花盆中的种子和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 都陆续萌发了,但也有学生的种子没有萌发,通过展示交流引领学生找到种子没 有萌发的原因,进一步强化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的认知。当学生看到种子先长出根、并
15、且根总是向下生长的现象时,就会在认知上产生强烈的冲突,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为什么会先长出根?根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契合了学生的需求,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科书先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关于植物根的已有认知推测根的作用,之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推测,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比如生活在戈壁滩等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根系发达,而生活在水中的植物根常常短而细小。认识这一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认识。【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看到过植物根的生长情况,认为植物
16、是先长茎和叶,然后才长根,或者认为根、茎、叶同时生长。所以当发现种子萌发先向下长出根,再向上长茎和叶的时候,可能会与大部分学生的初始想法产生冲突。为什么先长根,根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等问题的提出自然契合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激发学生探究根的作用的兴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种子可以萌发成幼苗。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的根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基于观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能够有依据地对植物根的作用做出假设。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现象。能以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为依据说明
17、根的作用。科学态度目标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环境影响植物生存,具有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种子萌发先长出根的事实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难点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收水分。【教学准备】学生种植杯大试管 水 植物油 植株教师不同放置方向的种子图片 不同形态根的图片 一些不同形态的盆栽植物(萝卜、青菜、菠菜、葱等) 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种子发芽了吗? (预设5分钟)1.总结我们的种子发芽情况,种下了多少粒种子,有几粒种子发芽了?2.有的种子没有发芽,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二、探索:(预设20分钟)(一)种
18、子萌发过程1.观察种植杯,了解种子萌发情况:许多同学种下的种子已经发芽了,那么它们发芽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让我们看看自己的种植杯,来说说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2.种子萌发先长出什么?根生长的方向是怎么样的?茎生长的方向又是怎么样的?(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都要观察描述)3.课件播放:种子萌发的过程。(二)根的吸收作用1.推测:植物总是先向下长根,看来根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在。那你认为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呢?说说你的理由。2.小组研讨:如何证明根能吸收水分和营养?3.交流研讨。4.课件播放:根的吸水实验。5.分组实验。6.研讨:水面上滴植物油是为了什么?试管中水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植物的茎和叶变红色
19、说明了什么?三、研讨:根的固定作用(预设10分钟)1.推测:植物的根除了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外,你认为还有什么作用呢?说说你的理由。2.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3.出示不同形态根的盆栽植物:(1)让学生拔一拔,体会植物根的另一个作用-固定作用。(2)观察不同植物的根,了解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的概念。四、拓展:多种形态的根(预设5分钟)课件出示各种形态的根:它们有什么特点?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教学后记】4.茎和叶【教材简析】植物的茎和叶是植物的两个重要营养器官。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观察亲手种植的凤仙花,看到凤仙花已经长出了茎和叶,对于茎和叶的特点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推测
20、茎和叶有什么作用。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分小组制定实验计划,通过观察凤仙花的茎在红色水里浸泡之后,其纵切面和横切面的染色情况,了解茎的运输作用。同时通过观察凤仙花的叶被黑纸遮光和被塑料袋套住之后的现象,了解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本课最后部分要求学生观察更多的植物的茎和叶,进一步构建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认识。【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和种植体验,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变化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初步了解了种植植物的方式,也知道植物的种子发芽会先长出了根,后长出茎和叶,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对生长中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那么植物的茎和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呢?又该如何验证
21、推测?除凤仙花外,其他形态茎和叶的植物是怎么适应环境的,同样这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通过探究构建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认识,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茎和叶是植物体的一部分;不同环境中植物的茎、叶外部形态不同;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科学探究目标能基于观察描述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发现其生长的规律;能够基于观察及已有认知推测茎与叶的功能;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科学态度目标对茎与叶的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尊重事
22、实,能依据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难点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提前准备浸过红墨水的凤仙花的茎;黑色卡纸遮住一片叶子的凤仙花植株;提前一天用塑料袋罩住的凤仙花植株。学生凤仙花、测量纸、小刀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植物长出了茎和叶。(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了解凤仙花的前期生长。教师播放种子-幼苗-成长的图片,回顾植物的生长变化。2.提问:种子萌发
23、后,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学生会提到茎和叶)3.提问:茎和叶是什么样的?(预设:茎是直直的、圆柱的,叶长在茎的上面,叶是细长的。)4.揭示课题,板书茎和叶。二、探索:茎和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预设25分钟)观察凤仙花的形态特征材料准备:每组一盆植物1.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茎和叶?(预设:学生回答茎的高度、叶的数量等)2.学生活动-观察凤仙花: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数一数一株凤仙花上叶片的数量;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在茎上的分布情况;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教师温馨提示:将卷尺拉直,测量从地面到茎的最高点距离,不要算叶的高度;用水彩笔在数过的叶片上做标记;在观察叶在茎上的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四年级 下册 教案 28 19 2021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