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精品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精品讲义.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实 验 教 案 六(1)班 任课教师:杨昌慧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授课日期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总体上对微生物进行概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史和概貌。预期学习结果 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3、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人事微生物。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教时
2、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烧杯 学生准备:抹布、水样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观 察 水样 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集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想进一步了解的知识。二、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带 领 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尝试用显微镜观察水滴 里 的 生物。三、认识微生物,了解列文虎克 1、出示水样,要求学生把采集的水样由瓶子倒进烧杯,提醒保持桌面整洁。2、请学生观察水样。3、教师质疑学生发现:水滴里面除了一些肉眼可以看见的小颗粒外还有有其他的吗?借助什么 来 观 察 可 能 会 有 收获?4、教师示范
3、用法。强调轻拿轻放。5、教师强调:(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6、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1、倒水 2、学生有序观察观察,然后进行交流。显微镜:3、生按顺序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4、小组汇报交流,选取代表进行全班交流。5、学生观察投影中 目镜(对着眼物镜(对着标载物台(放置反光镜(反射光线、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镜臂 通光孔 镜座 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
4、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交 流 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之后的发现,用语言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记录所观察的现象。了解列文虎克的故事。四、拓展 了 解 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7、简单介绍列文虎克的故事。8、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微生物?怎么证明他们的存在?的的微生物
5、,了解微生物的特点。6、学生读列文虎克的故事。7、请学生小组为单位课后解决。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2.做酸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地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在设计上,本课以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愿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6、”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预期教学效果 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地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地作用。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做酸奶地活动。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教时 2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酸奶、存牛奶、保温壶、小盆、白糖 学生准备: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谈话引出课题 二、指导学生制作酸奶 1、同学们是否喜欢喝酸奶?知道酸奶是
7、怎么做的吗?想动手尝试吗?2、教师示范做酸奶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牛奶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最好请家长帮助,加热后一定要冷却到 3540 加入酸奶后要保温56 小时。酸奶做成后放入冰箱不可太久,变质的酸奶不可以饮用。惊喜 学生回去后有条件的尝试制作。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 教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 活 动 设
8、计 一、品 尝 酸奶。二、认识酸奶的制作原理。三、体验其惊人 的 繁 殖 速度。四、认识细菌的功与过。1、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做成的酸奶拿出来进行品尝,选出每小组一名评委。2、教师介绍: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合起来只有头发丝那么粗),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繁殖迅速(几小时内可以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计算出细菌的繁殖数量。4、酸奶是怎么制成的呢?教师进行小结。5、引导学生讨论:今天我们认识了细菌的特点,你能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细菌有着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危害呢?1、品尝酸奶,评选出最好的。2、学生可以就自己对细菌的了解进行介绍。也可以提出自己想知道的?3
9、、学生阅读资料,学习操作。124816 32 64 128 256512102420484096 8192 16384 32768 65536(16代)13107226214452428810485762097152(21代)4、学生进行讨论交流。7、交流汇报:捂住鼻子打喷嚏、勤洗手、用热水冲洗筷子等。引发我们生病的细菌我们称之为病菌,你有哪些好的办法帮助我们预防它们?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显
10、微镜下的世界 3.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按照“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的顺序进行编排,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一、观察,认识霉有不同形态。二、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三、运用研究成果,探讨防止霉变的方法,四、霉的作用,害处,尤其是抗生素。预期教学效果 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4、指导霉菌也使微生物的一种。5、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地作用。6、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在什么情
11、况下物体容易发霉。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教时 2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大烧杯、馒头 学生准备:发霉的食物(馒头)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了 解 到 霉 有颜色差异。二、用显微镜观察,认识到霉 有 形 状 差异。三、探讨发霉的条件。设计实 验 进 行 研究。1、出示发霉的馒头,请学生观察。2、请学生借住放大镜进行观察。3、分发显微镜,要求仔细观察,用图画画下所看到的霉菌样子。4、师给于肯定,提出质疑:这些霉菌在什么情 况 下 最 容 易 产 生呢?根据是什么
12、?5、让学生做出预测,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预测设计实验。比一比1、学生观察带来的发霉食物,比较其颜色,认识到颜色多样:黄、绿 等 2、汇报发现: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霉成颗粒状或则丝状等等。3、按小组进行观察,边看边画,师给于指导。然后汇报。4、引发学生的讨论。温暖潮湿?温暖干燥?寒冷潮湿?寒冷干燥?5、学生根据预测,小组讨论如何实验。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谁最快发霉,发霉最多?6、师分发同样对的同一时间生产的馒头。6、
13、进行实验。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大烧杯、馒头 学生准备:发霉的食物(馒头)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展示霉菌生长情况,比较得出:温暖潮 湿 的 环 境中 最 容 易 发霉。二、讨论食物和 其 他 物 品防 止 发 霉 的办法。三、霉的功与过。1、请同学们出示各小组地馒头发霉情况,比较生霉的多少。2、师小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滋生与生长。3、引发讨论:那么我们该怎么来防止发霉?4、介绍其他一些防止生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5、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6、霉菌在生活
14、中经常可见,我们有时要运用它,有时要避开它。介绍霉的功与过。(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孚莱明青霉菌青霉素,使食物霉变)1、小组展示并介绍馒头是在什么环境中。2、进行记录。3、讨论得出:寒冷、炎热、干燥的环境中都不易发霉。4、黄梅天气后晒衣服,食物的存放等等。5、学生自学。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3.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认识植物构造,是由宏观逐渐走向微观
15、的。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认识到细胞的重要作用。内容有:一、说明细胞就好像是构成人体的“积木”。二、让学生观察几种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及特点。三、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比较动植物细胞的不同。四、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细胞及其发现。预期教学效果 1、能有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3、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拨并进行比较。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
16、 学生准备:洋葱、小刀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认识细胞的形状、结构和特点。二、借助显微镜 比 较 洋 葱表 皮 细 胞 和人 体 表 皮 细胞的区别。三、进一步了解 细 胞 有 着不同的功能。1、通过谈话(积木)引出细胞,请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认识各种细胞。2、组织讨论:细胞有些什么特点?3、组织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教师具体介绍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制作方法,及观察方法、注意事项等等。4、教师到小组中巡视,具体指导有困难的小组完成实验。5、组织汇报。6、提供人体表皮细胞切片给小组进行观察。7、引导学生自学资料1、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17、的特点。2、让学生观图讨论,汇报得出:细胞很小(除了蛋黄),细胞各种各样,各不相同,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3、学生提出疑问。4、学生领取材料和仪器。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5、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新课|标第|一|网 6、学生观察人体表皮切片。7、学生自学资料,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查找到的有关细胞的资料。8、由学生自学资料“伤口 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胡克发现了细胞”。8、了解细胞的特殊作用。9、教
18、师补充介绍有关细胞的简单知识。化脓是怎么回事”。ww w.x k b1.co m 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4、火山和地震 教学内容分析 火山和地震是显著的地质变化,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本课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研究,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了解人们对火山和地震的监测和保护自己的方法。内容有:一、了解火山。二、研究地震。预期教学效果 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部内力作用的结果
19、。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导入 二、探究火上喷发的原因 1、复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么?2、谈话因为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得地球表面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火山爆发和地震,今天我们来研究。3、播放录像火山爆发。4、组织谈话:看了刚才的录像,你对火山又
20、有了哪些了解?心中还有哪些疑问?5、教师对于学生的叙述适时给予补充介绍。6、火山爆发时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指导学生做火山爆发模拟实验。7、组织汇报交流:火1、学生:地核、地幔、地壳。2、生说自己对于火山和地震的认识。3、生观看录像。4、火山爆发的原因和火山的结构。5、生领取材料根据教师要求进行实验。师进行巡视指导。小组交流观察的收获。6、火山冒烟、地热、鸡犬不宁、火山灰落下等。7、生看录像。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
21、备 欢迎下载 三、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四、谈谈安全教育。山在即将爆发的时候有些什么征兆?8、火山很可怕,地震也很可怕,而且我国是一个地震很多的国家。引导观看录像。9、师 介 绍 我 国1976.7.28 发生的唐山大地震。10、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呢?11、师做演示实验。12、我们国家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对于地震的研究也很早。师介绍张衡和地动仪。13、地震来临我们该怎么做呢?8、学生补充对于唐山大地震的了解,或是其它大地震。9、生阅读资料。师补充介绍。10、生观察并描述。11、生可以补充介绍有关张衡的资料。12、生小组讨论。组织全班交流。师做小结:在室内应该躲在空间狭小的地方,在室外应该跑到空旷的
22、地带,远离高大的建筑物。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5、地表的变迁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一、从喜马拉雅山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的情况。二、研讨千姿百态的地表的形成,欣赏千姿百态的地表风光。三、教材以由小到大排列的岩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风化作用。四、通过模拟实验和研讨,认识侵蚀作用。预期教学效果 1、知道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2、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3、。3、之奥什么叫风化。4、知道什么叫侵蚀。5、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会使地表产生变化。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对地表的影响。难点:了解家乡地表的改变情况。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导入推测喜 马 拉 雅 山的过去。二、初步探究是 什 么 力 量使 地 球 表 面变迁。三、了解家乡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赏。2、师质疑: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上能找到鱼龙、蚌壳的化石呢?3、有什么证据证明你们的猜测?4、喜马拉雅山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地表现象,还有很多地表形态,是
24、什么力量使他们形成的呢?5、引导学生观赏书中的插图:石林、火山口湖、风蚀石、海边礁石等,并质疑学生它们的形成可能性?6、我们家乡有些怎样的地貌呢?它们又是1、生观赏,阅读书中资料。2、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这里很久以前可能是海洋。3、化石是以前生物留下来的痕迹,是我们认识过去的重要依据。4、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火山、地震、风吹日晒雨淋等等自然界的力量。5、生小组进行讨论,并形成共识:石林是因为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形成,风蚀石是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6、生课后完成。7、小组交流如何来验证日晒雨淋的力量。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
25、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地表的变迁。四、探究自然界 的 风 化 和侵蚀作用。五、了解人类活 动 对 地 表的影响。怎样形成的呢?建议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解释。7、大自然真有这么巨大的力量吗?我们借助实验来验证。8、组织交流,指导学生实验:日张冷缩影响岩石。9、汇报实验收获。10、当岩石因为日张冷缩而变成沙粒和泥土后会怎样呢?指导实验:水流对沙石泥土的搬运。11、引导:其实我们人类也在促使大自然发生变迁,你知道人类有哪些行为使得大自然在变迁吗?8、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提醒注意安全。9、学生进行实验
26、,小结:越细小的沙石越容易被搬运。10、小组讨论并形成共识:砍伐森林、拦河筑坝、围海造田、开采煤矿 组织汇报后教师补充“三峡大坝带来的影响”、“砍伐森林带来的影响”等。等。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1.蜡烛的变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溶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形态。安排内容有:一、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事物的两种
27、基本变化,二、有根据的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那一种变化。三、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得出属于那一种类型的变化。预期教学效果 1、能从蜡烛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ww w.x k b1.co m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化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蜡烛溶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蜡烛、白瓷碗、烧杯、醋、鸡蛋、学生准备:易拉罐、干净的吸管 教 学 活 动 设
28、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认识事物的两大变化。1、出示一支蜡烛,并点燃。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根据你的经验,蜡烛 会 有 哪 些 现 象 发生?2、组织交流,并适时追问:蜡烛为什么会有蜡油流下来?蜡油从何而来?为什么又会结成块?3、对于有价值的回答及时表扬,并总结、板书:这叫受热熔化、遇冷凝固。这是蜡烛的一种变化。4、我们看到蜡烛越烧越短,这是为什么呢?5、师追问:看来这也是一个变化,那么蜡烛1、学生:蜡烛变短、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蜡油留下来,并在蜡烛上结成块、蜡烛的火焰有时候会跳跃或者抖动、蜡烛的灯芯也会变短 2、生:蜡烛本来是不会流下来的,可是火焰把它烤了就化
29、了,然后就流下来了,因为没有一直烤它所以就结成硬硬的块了。3、按小组进行观察,边看边画,师给于指导。然后汇报。4、小组讨论,汇报:蜡烛燃烧消耗了蜡烛(蜡油),所以越来越短。5、学生观察发现,出现黑烟、和产生烟雾,这就是变化成的新物质。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有根据的分 析 辨 别 变化的所属。三、试验中观察,并分析得出所属变化。变成什么了呢?我们来研究。师做演示实验。烧白瓷碗底、用烧杯罩住。发现了么?6、总结:
30、物质的变化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形态的变化,二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7、引导看 31 页的图,小组讨论这分别是属于那一种变化?8、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变化,分别属于那一种呢?我们来研究研究。9、根据学生汇报进行评价。6、学生观察并汇报交流。7、学生:把易拉罐挤压至变形。用吸管朝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汇报出现情况和分析得出所属变化类别。、师示范实验:把生鸡蛋放入醋中,组织学生预测出现情况,展示,并总结:生鸡蛋变软,且出现气泡,所以生活中变化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定能准确的区分它们。聪明的人是不会被表象蒙蔽双眼的,总能认识真实的一面。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
31、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2铁钉生锈了 教学内容分析 钢铁会生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据估计,全世界一年生产的钢铁大约有四分之一被锈“吃”掉了;不仅如此,设备还会因锈蚀而损坏,引起停工停产,使产品质量下降,对社会财富造成巨大的损失!锈是钢铁的大敌。因此,研究钢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生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铁生锈是个复杂的过程。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铁生锈与铁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水分以及各种酸碱盐等类物质有关。就其实质来说,是铁在接触有关气体或
32、液体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结果使铁从外向里逐步转化成各种铁的化合物。铁锈是暗红色疏松的物质,容易剥落,使铁受损,本课是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了解钢铁生锈的原因进而理解各种防锈方法的原理。预期教学效果 寻找家中厨具、家具、工具、家电,采取了哪些防锈措施。这是一个拓展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体会其中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 学生准备:脏布条、洗衣粉、洗洁精、肥皂等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
33、分析 一、导入 二、进行假设 X-k-b-1.-c-o-m 三、讨 论 变量,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可出示各种生锈的铁器让学生观察,然后问学生;这些铁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继续问学生:你曾在哪里见到过生锈的物品?铁生锈是什么样子?由铁生锈的事实,你想到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铁钉生锈的原因进行猜想,因此,花一点时间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到过生锈的物品”很有必要。然后,利用教师准备的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主要是水分和空气中的氧气,设计前,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待所有的学生都选定影响铁钉生锈的某一个因素后,再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可发给每组一份空白的实验方案(见下
34、表),用以记录本组的实验计划,并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第 25 页上“王刚小组的计划”。提醒教师注意,如果选用透明塑料袋作为盛放铁钉的容器,透明塑料袋要厚一点,铁钉尖最好用胶带包一下。创设无水或无氧的环境用塑 由 于 学 生 的经验不足,对实验的器材选择,有水、无水的环境创设,有氧、无氧的条件建立等许多问题都会考虑不周。因此,建议教师在学生初步完成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分组汇报、互相补充的形式,带领学生初步完善实验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
35、必备 欢迎下载 四、小 组 实验,收 集 证据。五、交流研讨 冷却的沸水、植物油、砂纸等,学生带来的无锈铁钉、矿泉水瓶或透明塑料保鲜袋、干燥剂、细线绳等组装实验器材,创设所需环境,以便课后观察研究。分析:既然钢铁生锈与水、空气接触有关,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钢铁才能不生锈呢?待学生认识到防锈需要隔绝水和空气后,教师再介绍各种防锈方法,并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ww w.x k b1.co m 料袋最好操作,只需把塑料袋内的空气放完即可。交流研讨、得出结论。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汇报,要求学生把实验的装置带来,让全斑学生都能看到不同条件下的现象,由此总结钢铁生锈的条件。这部分内容应多花费一些时间,使学
36、生能够真正理解钢铁生锈的原因。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 方案。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1.假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安排有:一、说明猜测与假设的关系。二、介绍“大陆漂移学说”和“恐龙灭绝假说”,表明假说是大的完整的假设。三、学生回忆以往做过的假设的内容,为强调有一句的进行假设做好铺垫。四、强调假设必须要有一句。预期教学效果 1、知道假设的含义,能有一句地提出假设。2、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中
37、的作用。3、意识到假设需要验证。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 1 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提出假设 三、认识假设的价值 四、收集关于恐龙灭绝的假设的资料 五、回忆做过的假设,说明1、谈话: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到答案。2、小结:虽然问题不一样,但只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去探索,就能获得答案。3、利用多媒体出示“三棵小树”的故事场景。4、引导观察,思考,并提出假设。5、
38、补充介绍让学生了解具体真实的情况。6、过度: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科学史上,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7、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出示魏格纳的假设与做出的努力。8、教师出示更多的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介绍,假设所做的重要作用。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新-课-标-第-一-网 3、读魏格纳的故事。4、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介绍自己的想法和依据。阅读书中资料。6、学生回忆并写下曾经做出过的假设。谈 话 科 学家 门 提 出 了哪 些 假 设呢?平 时 的 学习 的 过 程 中也 提 出 过 很多假设,你还记 得 么?有哪些呢?我们提出的 假 设 有 些经过实验,
39、形成 正确的结论,有些经过实 验 发 现 是错我的,为我们 研 究 指 名了新的方向。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假设必须要有依据 9、出示恐龙灭绝的假设资料。讲述:恐龙生活在离我们现在几千年前,它们曾经是这个地球的主任,课现在,我们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了。提问:你们知道恐龙是怎么灭绝的么?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2.实验 教学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一、介绍模拟实验的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和感受模拟实验述大体编写结构
40、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内容分析 的价值。二、介绍对比实验的例子,引导学生回忆和感受对比实验的价值,三、分析既是模拟实验又同时是对比的实验。预期教学效果 1、知道什么是模拟实验,什么是对比实验。2、知道并重视对比实验中的公平原则。3、能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难点:如何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教时 1 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教 学 活 动
41、 设 计 教 学 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情 况分析 一、导入新课 二、认识模 拟 实验、对比实验 1、谈话: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合适的材料,连续 13 个月实验了 1600 多种矿物与金属,进行了 2000 多次实验,终于解决了电灯灯丝材料的问题。2、鼓励学生介绍类似的例子。3、小结: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和总要方法。1、谈话:在科学研究中,有事受客观条件的先限制,不能对某些自然能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时就得人为的创造条件,进行模拟实验。新课|标第|一|网 2、我们曾经进行过哪些模拟实验呢?3、有时候我们必须同时进行实验,还得确保,公平,这叫什么实验呢?1、学生介绍类似的实例。新-课-标-第-一-网 2、回忆我们曾经进行过的模拟实验。3、学生说:对比实验。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中注意了什么。5、小组讨论。我们本学期进行过哪些 对 比 实验?这些实验中我们注意些什么?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月球陨石坑的形成实验,你们认为这是属于哪一种呢?教 师 小结:我们在研 究 过 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显微镜才能看到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教学重点难点重设计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