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精品教案.pdf
《2023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精品教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修订:常州市第 24 中学 凌 婷 审稿:常州市清潭中学 顾亚珍 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2朗读体会本单元散文优美、含蓄的语言,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3在名家名篇的启迪下,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并能够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4学会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说话和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的方法。二、单元课时安排:(共计 15 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 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课时 月迹 1 课时 三颗枸杞豆 2 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1 课时 柳叶儿 1 课
2、时 诵读欣赏 1 课时 写作 3 课时 口语交际 1 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 课时 三、教学设计: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流淌在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让我们走进本单元所选的五篇作品中,追随作者的思绪,去了解他们多彩的童年生活,去体会他们童年的酸甜苦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叙述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写三味书屋则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的老师形象
3、。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体会“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异同点,找出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进行比较。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散文。整个构思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布局全文,突现出孩子们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种纯真与童趣,从而写出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三颗枸杞豆 用回忆的笔法,叙述了“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从而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故事。本文的语言含义深刻,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体会其内涵,明确本文所要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成才。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
4、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文章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写出了孩子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泛读和精读,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对“男子汉”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体味一下本文生动幽默又含蓄的语言特点。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无穷乐趣,让人回味出其中“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珍 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本单元,应该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
5、的回忆,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四、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课堂学习: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我们初一学生即将告别童年生活,对“童年”这类话题一定有着浓厚的兴趣。第二单元五篇文章将带领我们去体会作家笔下各种童年的不同情趣。产生共鸣,激发兴趣。2 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明确任务。3 引导学生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浏览目录、课文。4 说说心中最向往哪篇文章中描述的童年生活。自主发言,交流、评价。第二块: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引导学
6、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解,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学习小组,共同确定本单元的探究问题。自由交流,组建学习小组,确定本单 元的小组探究问题。2 开展一次“我的多彩童年”个人小报比赛,明确评价要求。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提出个人设想。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出示评价内容:1.你对“童年”这一话题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自我反馈 4.你能品味文章中生动幽默,含蓄深刻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6.你参与了以“我的多彩童年”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吗?2 小结:自我小结 第
7、 2 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者回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情感。课前学习:1.查资料,了解作者生平,了解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2.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同学们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进入中学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鲁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有必要对他的生平有个初步的了解。检查课前预习。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鲁迅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 19 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
8、一起编人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记录重要信息。3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为文章划分段落。自由朗读,划分段落。第二块:整体感知,体会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默读第一段,选文中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自读、思考、概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 齐声朗读第二段。读后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
9、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物。)4请同学速读此段下面的内容,然后把课本扣在桌上,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要求用形象化的语言复述这部分内容。)5作者先描写的是什么,后描写的又是什么?以你个人的经验、体会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先写动物,后写植物。参考答案: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第 3 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学习目标:学习作者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模仿训练。课前学习:1划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进行摘抄和朗读。2细致
10、体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能对这两种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学习:第一块:研读“百草园”,展开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速读“美女蛇”的故事,读后记住故事情节,请一位同学到台前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故事。(不必背课文,力求有感染力)尝试复述,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2 听后请大家补充或更正。评议这位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体态是否自然大方,口齿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表 情是否得当,有无感染力等)3 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 更 有 情 趣。其 他 方 面 不 必 涉及。)朗读、体验、评价。4 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
11、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创作、修改、朗读、评价。第二块:研读“三味书屋”,展开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默读 10-24段,划出有关词语或句子。2 组织交流。倾听、评价。3 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小组讨论,倾听、评价。4 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提出不懂的问题,供同学和老师研讨。5 从文中看
12、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课后学习:学习作者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截取童年有趣的生活片断加以描绘。第 4 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学习目标:1、讨论文章的主题。2、能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课前学习:回忆自己的童年乐趣。课堂学习:第一块:归纳小结,探讨主题 1 组织学生回顾上堂课内容,讨论文章的主题。回顾、讨论 2 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讨论,说出自己的心声。3 谈谈自己学习这一课的收获和体验。谈体会,交流学习心得。第二块:我和鲁迅先生比童年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说出你认为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说明理由。交流。
13、2 以协作小组形式交流,说说自己童年时代的乐趣是什么。小组交流,选出本组代表。3 全班交流,选出最佳。全班交流。4 教师小结。听讲。课后学习 以“我和鲁迅先生比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第 5 课时 月迹 学习目标:1、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寻月的全过程。2、深入探讨课文,了解作者立意。课前学习:查找与月亮有关的诗文。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纯粹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天上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学生背诵、积累。2 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
14、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第二块: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仔细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思考、回答。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沙滩)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板书:“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2 明确文章重点:寻月亮。交流。3 仔细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们”寻月的过程。明确:寻月所见:中堂里,镜中看月,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银银”,月亮既大且圆,里面清清晰晰有什么东西,原来是桂树,并不知道还有人。又进一步在院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在其中。兴之所至,院外河中寻月,
15、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又突然在各人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小组讨论。4 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样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过程?明确: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有“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河中寻月,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读书并概括。课后学习:皎洁的月亮,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神奇与享受,相信在晴朗的夏夜,你也一定凝
16、视过神奇的夜空,神往过灿烂的星辰,请以“夏日星空”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一定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一切与星空有关的人和事都可以写进去。本课小结:附板书:七、月迹(散文)贾平凹 镜中看月 长腿 圆 亏 消失 失望 童 院中望月 玉玉、银银、有桂树嫦娥 争执 心 升 杯中“饮月”一人一月,月亮在心 人人拥有 华 月迹 之 河中寻月 哪一处水里都有 处处都有 迹 眼瞳见月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竟是这么多 沙滩议月 月亮是我们的印章 满足 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作为全文重点部分的“寻月亮”又按照“中堂里”“院内”“院外”的顺序来写;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苏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下第 单元 精品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