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精品讲义1.pdf
《2023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精品讲义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精品讲义1.pdf(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 5 个生字。会写“坪、坝”等 12 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 19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学习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词语卡片。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
2、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范读。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4、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座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学生议一议,教师小结。三、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这座民族小学的美,从哪
3、里能看出来?同学们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学生读后,说的可能有:环境的美:路上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大家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窗外 人的美: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2、这是一座美丽的学校,还是一座怎样的学校?再读再议。学生读后,说的可能有:团结、友爱。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来读一读,培养从阅读中感悟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学习习惯。3、这座小学是一座边疆的民族小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提示:找与我们的学校不同之处。四、整体回顾,细读品悟,感情朗读
4、。1、“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的印象怎样?交流感受。学生说后,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吧。展示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2、现在,让我们仔细看看他们上课的情景吧。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
5、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他们上学路上、课堂学习、课余玩耍的情景,感受到这是一座美丽、团结、友爱的边疆小学。你喜欢这座民族小学吗?请对那里的学生说几句话吧。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如果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参考课本第 11 页的做法。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1.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13
6、 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4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难: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教学时数: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字形:“绒”“耍”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4抽读课文。三、初读课文,感知
7、全文。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第一课时不愿意去参观一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师范读二自学生字新词试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体会蒲公英的多。2、朗读。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3.
8、汇报表演.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5 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三.理解第三自然段.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3 汇报:4 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5 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6、齐读 4 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五、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
9、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六、有感情地朗读。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教学过程:一、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回顾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1读:自读课文。2画:画出文中生字词。3查: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中查找所学的生字。4找:根据词义,从字典中找出难解字的字义。二、指名按自然段读文,检查自学情况。1读准字音:2注意字形:3理解词意。(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终于: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文指努力向上登攀。
10、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第一课时不愿意去参观一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师范读二自学生字新词试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汲取:吸取。犹豫:拿不定主意。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出乎意料,令人敬佩。三、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
11、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 1840 米,登山石阶约有 1.5 公里长,坡度在 70 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 90 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 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 1000多级石阶。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 1 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二、围绕课题,质疑。1谁爬天都峰?2怎样爬天都峰?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1了解大意:
1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 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 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
13、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第一课时不愿意去参观一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
14、小学教师范读二自学生字新词试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15、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五、课外拓展。(1)开展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为
16、话题的讨论会,可搜集一些典型事例交流。(2)开展“黄山风景图片展”活动或出一期墙报、手抄报专刊 4、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学习时间:12 课时 学习准备:1、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2、教师准备学习网站;学习过程: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1、从“*”认识略读课文 2、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1、默读课
17、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2、再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第一课时不愿意去参观一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师范读二自学生字新词试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1、打开网站:(1)积累词语;(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2、反馈学习情况: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
18、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3、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四、巩固练习 1、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3、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课后记:语文园地一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
19、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4齐读巩固。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 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4齐读巩固。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3朗读比
20、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第一课时不愿意去参观一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师范读二自学生字新词试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2班长或
21、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5 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 5 个生字。会写“郊、散”等 12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 14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2.了解列宁用
22、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23、: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 n)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第一课时不愿意去参观一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师范读二自学生字新词试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胸(xing)脯(p)”、“白桦(hu)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三、指导学习,读懂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24、,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深入学习
25、,读懂第 3 至 10 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 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 3579 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 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 4 8 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人教版 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精品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