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及详细精品教案过程1.pdf
《2023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及详细精品教案过程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及详细精品教案过程1.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 14 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 一、说教材 指导思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编排的课文全是议论文,除了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一些常识,培养阅读议论文的兴趣外,更要明白教材目标。“格物致知”是一篇漫谈式议论文,除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有服务人类,回报于社会的高尚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本文是丁肇中在 1991 年 10 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演讲的一篇演说词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
2、中国教育状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联系现实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本文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理透彻,语言准确。二、说学情 学生在七八年级侧重学习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而议论文很少接触,到了九年级才第一次真正接触议论文。关于议论文的问题知识,我在上第二单元 敬业与乐业一文时,已经系统讲过了,同学们对议论文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要想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通过上第四单元第一课事物的正确答案
3、不止一个可以看出来,除了部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其余大部分学生对议论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观望状态,因此,在学习此篇课文时,我想还是通过结合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课中,首先应在学生读课文时找出阐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引导学生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其次再让学生找出为了阐明观点作者所摆出的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几个事实,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辨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体会摆事实讲
4、道理进行说理的表达效果;第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反观自我,培养实验的精神。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我将利用 1 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设计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4.教学重
5、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探究“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的原因。【设计说明】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特点,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根据新教材阅读能力培养的这一要求,确定教学重点1、2。依据新大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确定教学难点。四、说教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篇演讲词,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分析讨论法;讲解法进行教学。五、说学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由着重研究怎样教
6、,逐步转到着重研究怎样指导学生学。教学追求的目标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光是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为让学生会学,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教会学生以下学法:养阅读议论文的兴趣外更要明白教材目标格物致知是一篇漫谈式议论文年月在北京人民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会上演讲的一篇演说词的一部分是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3.分析归纳法:分析归纳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某类事物共性或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理性认识的一种方法。分析归纳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7、随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六、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通过讲述 河中石兽 的故事,首先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学习还是在生活上,我们要注重实际,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给学生提前发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对生字词的理解;2、作者简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作者的一些生平简历。(三)感知内容,理清结构 首先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各段的中心句,然后分析归纳,理出课文的层次结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第一部分(l 2 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第二部分(
8、312 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 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 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 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 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我”举例。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丁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养阅读议论文的兴趣外更要明白教材目标格物致知是一篇漫谈式议论文年月在北京人民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会上演讲的一篇演说词的一部分是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023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说课稿 详细 精品 教案 过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