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自考.pdf
《2023年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自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国文学史复习要点自考.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 1一 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题为(弹歌 )。2.上古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礼记郊特牲,题为(蜡辞 )。3.上古歌谣:“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周易贲卦六四)4.中国古代四大神话都保存在(淮南子 )这部书里。5.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名称(“盘古开天地”)6.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人类自身起源的神话名称(“女娲补天”)。7.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神话名称(“大禹治水”)。8.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神话学价值最高的古代文献是(山海经 )。9.诗经是我国第
2、一部诗歌总集。或称(诗 三百 )。10.诗经的篇数共有(305 )篇。十五国风计(160 )篇。11.大雅大明描写了历史上武王灭商的(“牧野之站”)和(“师尚父”)的活动。12.大雅生民描写了周人始祖(后稷 )神异的出生。13.诗三百”演变至汉代随着经学的兴起,被尊称为“诗经”。14.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 )四家,今天所见诗经是(毛诗 )。15.诗经五篇史诗是:生民 、公刘 、绵 、(皇矣 、大明 )。16、被誉为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的文献是(春秋)。17.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 )。18.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 )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 )所著。1
3、9.列举两个以上孟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的著名比喻(“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20.先秦散文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21、“楚辞”是(战国后期 )由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22.名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3.九章 的作者是(屈原 )。九辩 的作者是(宋玉 )。24.屈原的九歌的篇数(11 ),九章的篇数是(9 )。25.九歌本是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民间歌曲,仅供(祭神 )之用。(屈原 )在此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26.九歌最末一篇是送神曲,题为(礼魂 )。27.悲秋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出自宋玉的(九辩
4、)28.被鲁迅称为()的汉代政论散文,是(贾谊 )的代表作 过秦论 。29.汉赋的三种类型按时间顺序是:(骚体赋 )散体大赋 (抒情小赋 )。30.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家是(贾谊 ),他的代表作有(吊屈原赋 )。31、名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是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3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评说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事 )的断代史。它的最具文学性的篇章是(陈万年传 )。34.开创汉代(散文体赋 )体式,标志这种文体正式形成的是汉初枚乘的(七发 )。35.论衡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它的
5、作者是东汉的王充。36、“开魏晋小说先河”的 新序 的 说苑 两本散文集的作者是(刘义庆 )。37、杂史类的历史散文的代表作是()的吴越春秋与袁康的()。38、长门赋是司马相如代人抒情之作,所代之人是汉武帝的失宠皇后(陈阿娇 )。39.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张衡的(归田赋 )。40.东汉(班固 )所写咏史诗,被认为是最早和最完整的文人五言诗。41.东汉班固咏史是后世(咏史诗 )创作的起点。42、曹丕的(燕歌行 )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体诗。43.曹丕的(典论 )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44.钟嵘在诗品中评论曹植诗歌特点的著名话语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45.曹植的 洛神
6、赋 本篇名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46.建安七子分别是:“(孔融、王粲、陈琳 )徐干、阮瑀、应旸、刘祯”47.刘勰的文心雕龙称(王粲 )为“七子之冠冕”。48.古代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体诗的作家是(曹植 )。49.刘勰文心雕龙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此语是评(建安文学的特点 )。50.王粲登楼赋所登之楼在今(湖北当阳 )。51、阮籍(咏怀 )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此后抒情组诗的新体制。5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探讨(华美 )问题的文献是西晋陆机的 文赋。53.鲍照代出蓟北门行名句:“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7、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54、潘岳(悼亡诗 )开创了后世文人悼亡题材写作的先河。55.苏轼曾说:“吾于诗人无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东坡续集卷三)56.苏轼曾说:“吾于诗人无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东坡续集卷三)57.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说:“(游仙诗 )假栖遁之言,四大神话都保存在淮南子这部书里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代文献是山海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称诗三百诗经的篇数共有为诗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今
8、天所见诗经是毛诗诗经五篇史而激烈悲愤,自在言外”。58.玄言诗是指主要盛行于(乐晋时期 ),以谈论老庄以及佛家道理为内容,抽象玄虚,缺乏韵味的诗体,主要代表作家为(孙绰、许询 )。二、基本问题简答 1、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答:首先,诗经显示出中国古代抒情诗歌特别发达的民族特色,奠定了以抒情诗为主的创作传统。其次,诗经是我过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2.诗经 大雅、小雅、国风讽喻怨刺歌的主要区别和原因 答:大雅中的怨刺诗 大多出自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作者,针砭朝政,情绪愤激,但讽刺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小雅中怨刺诗 的作者,没有大雅作者身份地位高,他们
9、虽然也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在等级社会中却处于较低的甚或受压抑的地位。因此,小雅中的怨刺诗,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国风里的怨刺之作。国风中有部分作品与“二雅”相同即表现对宗周倾覆,朝政日非,世衰人乱充满哀怨悲愤的情感。3.写出论语“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主题思想,并简要描述篇中四弟子答问时之态度表现。答:“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主要记述孔子弟子子路等人申述各自的志趣与愿望,以及孔子的态度,反映了当时儒家的政治理想,主要倾向是积极入世的,比较关心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足。几个弟子以为各自的个性不同,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也不同。子路主动表现,说话不
10、拘礼节。冉有、公西华等待发言 说话有分寸。曾点不即不离 从容应对。4.晋楚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主要特点 答:首先,它不简单、孤立地描写战争本身:作者为了揭示战事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晋胜楚败的原因,而把战争与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结合起来描写。其次,侧重描写战争双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样为了揭示晋胜楚败的原因,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能以精炼而清晰的笔法描写战争场面。5.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答:(1)春秋战国之际,有老子、论语和墨子。老子,又称道德经,共 81 章。篇幅简短,韵散结合,富有诗意。论语也多为简短的语录,开创了语录体散文写作之先河。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
11、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四大神话都保存在淮南子这部书里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代文献是山海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称诗三百诗经的篇数共有为诗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天所见诗经是毛诗诗经五篇史同时也还有语录体的篇章,文体比较驳杂。(2)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庄子一书现存 33 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的被认为是庄子本人所作。列举三个以上出自庄子的成语:朝三暮四、运斤成风、望洋兴叹。孟子基本上是一部对话语录集。好辩而善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列举两个以上孟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的著名比喻“挟泰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
12、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成语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就出自韩非子。6.汉赋演变的基本线索 答:“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整个汉代辞赋创作,沿着两条线索演变:一是 骚体赋作品的时时出现,延续始终;二是汉大赋从兴起到衰落,最后由抒情小赋作为结束。7.史记与汉书的两点区别。答:在思想上,汉书不象史记那样自由,富于个性,而是秉承家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
13、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8.汉代散文文风特点与演变的大概情形 答:汉代散文主体特征是“内容切中时事,语言朴厚无华”。但当中也有变化。大体说,西汉初期的贾谊,其文章情感浓重,文气纵横;代表作 过秦论 ,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到了西汉中后期;刘向的写作一变为引经据典,书卷气浓重;东汉以后,王充的论衡:尚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继之,王符、仲长统的文章:抨击时弊,愤世嫉俗。在此变迁当中,汉代散文的语言形式也在东汉以后,从原来的比较地散化,逐渐向着整齐、骈偶的方向发展。9.简述五言诗发展形成过程。答:(
14、1)诗经少数诗章已出现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诗句,但这只是四言诗中偶尔出现的五言片段,自然不能看作是五言诗的起源。(2)春秋末到战国期间,民歌中偶见五言的形式。(3)西汉时期少数歌谣和乐府诗歌出现了明显的五言成分。(4)东汉时期,乐府民歌里开始出现较为成熟的五言诗。如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长歌行等。(5)根据现存资料,有作者可考且信实的文人五言诗,最早是东汉前期应亨的赠四王冠诗。(6)东汉后期即班固四大神话都保存在淮南子这部书里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代文献是山海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称诗三百诗经的篇数共有为诗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天所见诗经是毛诗诗经五篇史(作有咏
15、史诗,被认为是第一守比较成熟的文人五言诗)之后,文人五言诗渐渐增多。三、作品解读 1、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中的“静女”是否正面出场?请表明观点,简要陈述理由。答: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 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2.诗经秦风蒹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唏。(音西)所谓伊
16、人,在水之湄。(音媚)溯洄从之,道阻且跻。(音计)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音迟)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俟。(水旁,音四)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音职)阐释本诗的抒情艺术。答:在抒情艺术上,三章作连章重沓,反复吟唱同一内容,而在情绪上逐步加重,层层渲染,从而塑造了一个情思满怀、不惧险阻却难以与意中人相会的苦恋者的生动形象。三章分别以“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唏”、“兼葭采采,白露未已”起兴,既描绘了芦荻萧飒、露结霜凝的清秋景物,也暗示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从而把暮秋时节的河畔景色与诗人伫立清秋的怀人之情融会为一,表现了深邃感人的意境,渲
17、染、烘托了诗人的独特感受。3.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请描述诗中歌唱的场景和气氛 答:表现了新婚闹洞房情景,气氛热烈而真诚,有对新人的祝福,也有对新娘的嘱咐。绸缪,这是形容紧密缠绕之意的一个联绵词语。诗中每一章里的“束薪”、“束刍”、“束楚”,都是用来象征结婚的。4.屈原九歌湘夫人片段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蘩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翻译此片段,之后阐释本段的抒
18、情手法。答:是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四大神话都保存在淮南子这部书里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代文献是山海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称诗三百诗经的篇数共有为诗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天所见诗经是毛诗诗经五篇史5.屈原九章哀郢片段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晁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顺风波以
19、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就这一片段谈谈九章的表现艺术特征。答:九章哀郢的表现艺术特征:写自己对故都的思念。表现特点:(1)诗歌语言质直激切。这种语言风格与离骚辞真是有很大不同。如这样的诗句: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士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2)抒情结合着叙事。在叙述流亡这一经历过程当中,写出自己对故都的思念,以及对楚国命运的忧虑。6、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20、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请自行确定一个角度,简要解析本诗的抒情艺术。答:其特点是“言浅义深”。它的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它的意思也很明白: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可是细加品味,它的含义,它的情感,非常具有厚度。以“行行重行行”为例,如果把“游子不顾返”-句的“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也可以看作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思妇想念游子,其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的,可以产生不同的体会。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不论是游子、思妇甚或处于其它离别的情境,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联系自
21、身的经历,去感受、联想甚至补充这诗的情感内涵。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上却含蕴不尽,它的每一句,都可以作更为丰富的体会。这些涵容很大的抒情特点,为读者留下了白由联想的广阔天地。7.陶渊明 归园田居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请就“情”、“景”、“理”三个字谈谈对本诗的体会。(言之有理即可)答:陶渊明的有些诗把“情”、“景”、“理”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如他的 归园田居,前半部分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后半抒发欣赏自然最有妙处。“悠然”见者,是说无意之中与南山相遇。在此物我合一的境界里,人生的种种真实四大神
22、话都保存在淮南子这部书里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代文献是山海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称诗三百诗经的篇数共有为诗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天所见诗经是毛诗诗经五篇史已寓含其中,但不须说,不必说,都在意中。忘言者,是说正在不言意会之中。8.曹操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趋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解读本诗的抒
23、情风格 答:抒情风格:凉沉雄,悲凉主要体现在开篇对人生几何的感叹,沉雄是说情感表现深厚而有力量,体现在后八句理想激情的抒发。整体感受,全诗激荡起伏的情感充分反映了整个建安时代一般人的心态:既感到时代动乱带来自己生命的迷茫和悲凉感如开篇,又要坚持拯救社会的使命,有所作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呈现:虽然对现实充满困惑、厌恶,但还未失掉理想、激情。四、问题阐释 1.分析下面文字在艺术方面的特色: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而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
24、若鱼者。(庄子外物)答:2.晋楚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主要特点 答:首先,它不简单、孤立地描写战争本身:作者为了揭示战事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晋胜楚败的原因,而把战争与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结合起来描写。从而在布局安排上,抓住晋、楚两国矛盾发展这条主线,详写战争背景的介绍、胜败原因的分析;略写战争场面。其次,侧重描写战争双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样为了揭示晋胜楚败的原因,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楚军主帅子玉意气用事,傲慢轻敌,“请与君之士戏”、“今日必无晋矣”等话语,表现他的口出狂言,目中无人的精神状态。这与晋文公、先轸等人的小心谨慎,谋划再三,思虑周全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能以精炼而
25、清晰的笔法描写战争场面。3.结合离骚诗句谈其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答:以“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为例,作者所使用的象征物又包含有以下四个分支系统:植物系统。动物系统。所谓善鸟“配忠贞”,恶禽“比谗佞”。四大神话都保存在淮南子这部书里写出一则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神代文献是山海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称诗三百诗经的篇数共有为诗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天所见诗经是毛诗诗经五篇史人物系统。事物系统。离骚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也有以下几种:以道路象征国家政治前途;以规矩绳墨象征法度;以驾驭车马象征治理国家。4 要求综合以下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国文 复习 要点 自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