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下文言文复习..pdf
《2023年八下文言文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八下文言文复习..pdf(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八下文言文复习知识梳理与练习大全 与朱元思书 一、文学常识 1、与朱元思书 的作者吴均叔痒“吴均体”_,是 南朝 _代文学家。字_,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二、解释重点字。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湍】急流。【奔】飞奔的马。【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
2、现”,露出。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随着江流。从,顺,随。【缥(pio)碧】青白色。【无碍】毫无障碍。【甚箭】比箭还快。【夹岸】两岸。【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泠泠(l ng)】形容水声激越。【作响】发出声响。【相鸣】互相和鸣。【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绝】停止。【鸢(yun)飞戾(l)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经纶】筹划
3、,治理。【柯(k)】树木的枝干。【蔽】遮蔽。【犹】像。【交映】互相掩映。5、重点句翻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三、课文内容提示 1、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2、结构: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 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
4、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4、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
5、的句子)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写听觉感受的: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欣赏。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6、主旨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7、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 8 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四、拓展延伸 1 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
7、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常规语凭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泠泠形容水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
8、的。3、本文与三峡思想感情的差异:三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本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含蓄表达了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阅读训练 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水皆缥碧,千丈见底。(piao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ling).好鸟相鸣,嘤嘤成韵。(ying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yuan )二、解释下列加线词语。从流飘荡:天下独绝:百叫无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互相轩邈:负势竞上:千转不穷:经纶世务者:水皆缥碧:窥谷忘
9、反:横柯上蔽:三、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四、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常规语凭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泠泠形容水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许里。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_ _ 六、课内
10、阅读训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与朱元思书 吴 钧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和_的特点。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常规语凭竞
11、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泠泠形容水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写山奇,分别从_觉和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 4 作 者 在 欣 赏 了 奇 山 秀 水 后 发 出 了 怎 样 的 感 慨?_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七、阅读拓展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
12、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常规语凭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泠泠形容水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
13、、.解释加线的词语。良多趣味()属引凄异()泠泠作响()2、.甲 文 先 写 山,后 写 水,层 次 井 然。写 水 是 按 (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 结构来写的。3.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4、.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5、.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把他译成现代汉语。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 桃花源记 ,诗有饮酒 归园田居其三 二、基础知识 2、人物欣赏:(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
14、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二是: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常规语凭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泠泠形容水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的
15、。(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是与民同乐。3、名句及成语:(1)不求甚解:现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2)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意思:不为贫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二、基础知识 1、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亲旧:亲戚、朋友。造饮:到、往。到别人家里去喝酒。期:希望,愿望。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打补丁。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戚戚:忧愁的
16、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兹若人:此人。俦:朋友,伴侣。觞:酒杯。嗜:爱好,喜欢。2、重点句子翻译:(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好读书,不求甚解:(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3、理解背诵:五柳先生传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兹若人:此人。俦:朋友,伴侣。觞:酒杯。嗜:爱好,喜欢。2、重点句子翻译:(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好读书,不求甚解:(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
17、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三、课文内容复习提示 1 五柳先生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淡泊名利、率真自然 兴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安贫乐道 生活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隐士 2 否定词(“不”)体现了作者与世俗格格不入,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3 表达的感情:厌恶追求名利、官场世俗;希望避世归隐 4 作者以幽默的笔调,着重表现了自己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5 文中最能突出五柳先生安于贫困,乐观豁达性格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6“不求甚解”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
18、好读书,不求甚解”?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常规语凭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泠泠形容水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7“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中的“志”是什么?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回归自然 马说 一、作者作品:1、韩愈唐朝文学家。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2、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二、基础知识 一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以:按照 道:正确的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面对 3、其真无马邪 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4、其真不知马也 其:表推测语气,相当于“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或:有时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喂 材:通“才”,才能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虽:即使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等同 9、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故:所以,因此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祇辱
20、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三、阅读理解: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s 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
21、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11 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
22、通现露出常规语凭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泠泠形容水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3、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1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送东阳马生序 一、文学常识、1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明初著名散文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 序,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前言后记)和赠序(文人之间以言相赠
24、,相当于议论性散文)(本文是赠序 二、基础知识 一)重点字词解释。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走送之:跑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经叩问:求教。叩,问。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援疑质
25、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俟(其欣悦):等待,等。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穷冬:严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至)舍:学舍,书舍。僵劲:僵硬。(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右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八下 文言文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