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震勘探原理》复习全面汇总归纳——石油大学1.pdf





《2023年《地震勘探原理》复习全面汇总归纳——石油大学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地震勘探原理》复习全面汇总归纳——石油大学1.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章 绪论 1.地球物理勘探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利用物理学原理和相关技术获取某些地质参数、特征及变化规律,从而对地质问题经行切实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的油气勘探手段。分类: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 2.地震勘探的概念 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定位矿藏,确定考古位置,获取工程地质信息的勘探方法,它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解决油气勘探问题最有效的一种方法。3.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人工激发的弹性波在岩石中传播时,遇到岩层的分界面便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们返回地面时用高灵敏度的仪器记录,根据波的传播路程和旅行时间,确定发生弹性波反射或折射的岩层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从而认
2、识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油气圈闭。4.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 野外资料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第二章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1.基本概念 各种介质的概念(1)均匀介质与非均匀介质 均匀介质:介质内每一点的物理特性参数均相同 非均匀介质:介质内的物理特性参数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2)弹性介质与非弹性介质 弹性介质:介质卸载后能够完全恢复到加载前状态 非弹性介质:卸载后不能够完全恢复到加载前状态(3)各向同性介质与各向异性介质 各向同性介质:介质参数与方向无关 各向异性介质:介质参数随方向变化而变化(4)单相与双相、多相 单相:固体、流体(油、气、水)双相:固体骨架以及孔隙内的流体 实际地下介质的
3、特征:非均匀、非弹性、各向异性、多相 波动、弹性波、地震波、波前、波后、波面、振动曲线(地震记录)、波形曲线(波剖面、波场快照)波动: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波动;弹性波: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形成弹性波;地震波:地层中传播的弹性波;波前:在某一时刻,介质中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面;波后:在某一时刻,介质中刚刚停止振动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面;波面:介质中同一时刻开始振动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面;振动曲线:即地震记录,在某一点处质点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同一点不同时刻的位移形成的曲线);波形曲线:又叫波剖面、波长快照,某一时刻各点的位移(同一时刻各点的位移形成的曲线);波长、视波长、速度、视速度、周期
4、、频率 波长: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视波长:不是沿波的传播方向确定的波长;速度:在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波在单位时间前进的距离;视速度:不是沿波的传播方向确定的速度;周期: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频率:周期的倒数;体波、面波、纵波、横波 体波:振动能够在整个介质区域内传播形成的波。包括:纵波、横波。面波:沿介质分界面传播,且只是在界面附近才有适当强度的波,这种波随着远离介质分界面能量迅速衰减。包括:瑞雷波、勒夫波和斯通利波。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其传播方向平行,又称胀缩波;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其传播方向垂直,又称剪切波;反射波、透射波、直达波、滑行波、折射波 折
5、射波:地震以临界角入射到两个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产生沿界面滑行的地震波,滑行波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出射,形成折射波。波阻抗、时距曲线、动校正、正常时差、回折波、VSP、上行波、下行波 波阻抗:介质密度与波速 v 的乘积。时距曲线:时:地震波从炮点传播到检波点的时间,用 t 表示;距:炮检距(炮点到检波点的距离),用 x 表示;时距曲线:t-x曲线。动校正:把反射波时间 t 校正到炮检中心点自激自收时间0t;正常时差:界面水平时,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 x 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与以零炮检距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回折波: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当增加到 90 度时,射线会向上传播到地面,此时这种
6、波称为回折波。VSP:把检波器放入井中,在地面激发,即地面距井口一定距离激发,称作地震测井。这种观测方法得出剖面是垂直地震剖面(简称 VSP),得出的是地震波垂直时距曲线。下行波:下行传播到检波器的波,例如直达波;上行波:上行传播到检波器的波,例如反射波;2.基本原理、定理 惠更斯原理、费马原理、Snell 定理 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所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新的波源,叫做子波源,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向发射球面波。震勘探的概念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定位矿藏确定考古位置获取工程便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们返回地面时用高灵度的仪器记录根据波的处理地震资料解释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基本概念各种介质的概念
7、均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满足所用时间最短的条件。Snell 定理:3.时距曲线 直达波时距曲线 一个水平界面、一个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 水平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震勘探的概念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定位矿藏确定考古位置获取工程便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们返回地面时用高灵度的仪器记录根据波的处理地震资料解释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基本概念各种介质的概念均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下倾激发,上倾接受 上倾激发,下倾接受 一个水平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 水平层状介质透过波、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 震勘探的概念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定位矿藏确定考古位置获取工程便产生反射
8、波或折射波在它们返回地面时用高灵度的仪器记录根据波的处理地震资料解释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基本概念各种介质的概念均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单炮记录中各种波的识别 第三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一、野外工作概况 1.野外地震勘探工作 包括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两部分 2.试验工作的内容(1)干扰波调查 工区干扰波的类型和特征;(2)地质条件的了解 低速带特点、潜水面位置、地震反射界面存在与否、反射波的质量、速度特点等等;震勘探的概念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定位矿藏确定考古位置获取工程便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们返回地面时用高灵度的仪器记录根据波的处理地震资料解释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基本概念各种介质的
9、概念均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 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4)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 观测系统、组合形式、仪器因素;3.生产工作的内容 1.地震测量;2.地震波的激发;3.地震波的接收 4.干扰波的调查方法 小排列、直角排列、三分量检波器观测、环境噪声调查 5.干扰波的类型及特点(1)规则干扰:有一定的主频和视速度的干扰波 a面波:地震勘探中的面波通常指伪瑞雷波。特点:衰减特性、质点振动特性、频率低、速度低、频散现象:b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弹性波。特点:速度为 340m/s;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c浅层折射波 特点:同相轴为直线、能量较强、频
10、率接近有效波 d侧面干扰波:在地表起伏大的地区,地震波传播到地表面形成反射传播到检波器形成侧面干扰波。e工业电干扰波:50hz 正弦干扰波。f虚反射:震源产生的地震波首先向上传播,遇到地面或者潜水面产生反射,然后向下传播到地下界面产生反射。g多次反射波:发生的反射次数大于 1 次的地震波。(2)无规则干扰(随机干扰):没有一定主频、传播方向的干扰波 a微震:与震源激发无关,风吹草动、水流、人畜走动等;b低频和高频背景干扰:疏松介质中激发产生的低频干扰;浅层不均匀体产生的散射。6.规则干扰与随机干扰的比较 7.海洋地震勘探特点 空气枪激发(气枪阵列)、压力检波器(水听器)接收、需要导航定位、多次
11、波(交 混回响、鸣震)严重、施工高效方便。震勘探的概念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定位矿藏确定考古位置获取工程便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们返回地面时用高灵度的仪器记录根据波的处理地震资料解释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基本概念各种介质的概念均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野外观测系统 1.测线布置的两点基本要求 1.测线尽量布置成直线;2.测线一般应垂直于构造走向 2.不同勘探阶段的测线布置 1.区域概查(又称大剖面)(1)目的:了解区域性地质构造,确定含油远景区;(2)线距:几十公里或几百公里。2.面积普查(1)目的:在含油远景区,寻找可能的油气储层带,研究地层分布规律,查明大的构造;(2)主测线布置:垂直于构
12、造走向,线距小于预测构造长轴的一半;联络测线布置:一般垂直于主测线。3.面积详查(1)目的:查明构造,确定有利含油气区、井位(2)测线布置:线距 2-3公里,或者直接进行三维地震;4.构造细测(1)目的:配合钻井和油田开发(2)以三维地震为主,二维地震测线应加密,线距缩短到几百米。3.观测系统、覆盖、多次覆盖、变观、共炮点、共中心点、共接收点、共炮检距 观测系统: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覆盖:指对界面的观测,一次覆盖是指对界面进行了一次观测。多次覆盖:是指对界面进行了多次观测;变观:指观测系统发生变化;4.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震勘探的概念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定位矿藏确定考古位
13、置获取工程便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们返回地面时用高灵度的仪器记录根据波的处理地震资料解释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基本概念各种介质的概念均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三、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1.常用震源、常用检波器 常用震源:炸药震源、非炸药震源(陆上非炸药震源、海上非炸药震源、可控震源);常用检波器:动圈式地震检波器、压电式检波器、数字检波器;2.地震波激发要求 激发产生强的地震波能量;激发产生的有效波和干扰波在能量、频谱特性上有明显差异;激发产生的地震波有较高的分辨率;同一工区震源类型、激发参数等应基本一致。3.地震波接收要求、检波器埋置要求、道间距选择原则 地震波接收要求:检波器具有强大的信号放大功
14、能、记录仪器具有频率选择作用、足够大的动态范围、地震记录信息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检波器埋置要求:与地面充分耦合、挖坑埋置;道间距选择原则:满足空间采样定理x/2;4.可控震源记录的特点:地震波到达时间为峰值时间、主频较低、环保。四、低速带的测定与静校正 1.低速带的概念、低速带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 低速带:在地表附近的一定深度范围内,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往往要比它下面的地层地震波速低得多,这个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称为低速带。低速带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对地震波能量强烈吸收,产生散射、衰减;反射波旅行时明显增加,导致反射波时距曲线畸变。2.静校正的概念 消除因激发条件和接收条件变化(主要是由于地形起伏和近地
15、表速度结构的变化造成的)对 反射波所引起的时差,这个过程称为静校正。五、地震组合法 1.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四个主要差别 1.传播方向(视速度)差异:反射波近于垂直出射地面,面波沿地面传播 2.频谱(主频和频宽)差异:反射波、面波、工业电干扰、随机干扰 3.动校正剩余时差差异:一次反射波和多次反射波 4.出现规律差异:随机干扰和反射波 2.野外组合的目的、组合形式 震源组合:若干个震源同时激发(或时延激发),目的:提高反射波能量;检波器组合:每道多个检波器接收,将其叠加结果作为该道记录,目的:提高信噪比。3.检波器组合压制规则干扰波的基本原理 检波器线性组合具有方向特性,干扰波落入压制带,有效波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震勘探原理 2023 地震 勘探 原理 复习 全面 汇总 归纳 石油大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