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七年级语文《诫子书》超详细导学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初中七年级语文《诫子书》超详细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七年级语文《诫子书》超详细导学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七年级语文诫子书导学案 故事导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 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 800 株,薄田15 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
2、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课内词语:诫:书:君子:修身:养德:淡泊,致远:明志:宁静:致远:须:广:成:淫慢:励精:险躁:治性:年:与:时:驰:日:意:去:遂:枯落:多不接世:穷庐:将复何及:本文中心论点 拓展与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4.本文的论点句,并说说论证方法。5.你是如何看待“夫学须静也”这句话的?6.诫子书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补充一个论据。7.读完本文,你受到什么
3、启发?中考链接(一)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乙】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A俭以养德 以德报怨 学以致用 自以为是 B意与日去 出其不意 词不达意 意气风发 C淡泊明志 志大才疏 志同道合 志在四方 D年与时驰 心驰神往 驰名中外 纵横驰骋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甲】静以修身 翻译: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理解:
4、诸葛亮强调提高自身修养,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如果放纵、轻浮则不能修养身心。【乙】学须静也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理解: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他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对社会有所贡献。3上文是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主要阐述了“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深刻道理,这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结合上面文本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美德在许衡和怀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 分)【链接材料一】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5、?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节选自元史许衡传 )【链接材料二】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节选自僧怀素传)答:(二)诫子书宋史 欧阳修传阅读练习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 1-5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6、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宋史 欧阳修传)【注释】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嶷(y)然有声:很高的声望。簏(l):竹编 的盛物器具
7、。赜(z):精微,深奥。治:研究。服:服从。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 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2.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 分)A.诚子书 以荻画地学书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富贵不能淫 C.夫君子之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D.死狱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 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
8、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 帽),表示已经成年。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险躁则不能治性。_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_ 5.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3 分)_ (三)虽有佳肴诫子书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 分)【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9、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虽有佳肴)【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佳肴(即使)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B.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D.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其真无马也(表反问)2.下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诫子书 2023 年初 年级 语文 子书 详细 导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