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建筑史精品讲义1.pdf
《2023年中国建筑史精品讲义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国建筑史精品讲义1.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章 前言、原始、奴隶 教学前言 一、教学计划与教学要求 二、中国古建筑概况及特征 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风格变化不大,以木构架承重体系为主,重视建筑群体的组合,图0-6,0-7,0-8 1、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2、建筑群的组合 3、建筑与环境 4、工官制度 三、学习中建史的目的及重要性 四、学习方法 1、培养兴趣 2、运用比较法 3、注重建筑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 4、从“使用功能、科学技术、建筑艺术”等三方面入手 五、中建史学科发展概况 1、理出中建史的头绪,建立了中建史学科体系 2、拓展成果,向纵深发展,逐渐进入到专题研究 3、研究在达到一定的广度后进入新的阶段 理
2、论研究阶段 六、中国建筑史的学习内容:以汉族建筑为主流,建筑类型主要包括: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民间公共建筑、王府、居民、长城、桥梁等 七、古代建筑的时段划分: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前 21 世纪)奴隶社会(公元前 21 世纪476 年)夏、商、西周、春秋 封建社会(前 475公元1911 年)战国清 作业:1、谈谈你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理解。2、中国古建筑所主要包括哪些类型?每种类型举两个遗存实例。3、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4、宇文恺是哪朝代人?他在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有那些?5、李诫是哪朝代人?他在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有那些?古 代 建 筑发展概况
3、 第一节 原始社会(公元前21 世纪)一、前建筑活动 1、树居,2、崖下居 3、岩洞居 二、建筑的创造 1、巢居:树居的发展 2、风篱和窝棚 3、窑洞 三、建筑创造突进 1、穴居(半穴居)从地面窝棚演变北方(黄河流域)2、干阑从巢居演化南方(长江流域)3、窑洞沿用西方(地质条件许可),(1)穴居系列:穴居系列建筑的发展: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下建台基的地面建筑居住面逐渐升高 从室数看:一室多室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从平面看:园形园角方形长方形 从形式看:从不规则规则,(2)干阑(南方)树居巢居干阑系列 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约 7000年前),(3)概述史前建筑两大流派 四、史前建筑艺术的体现“
4、大房子”、祭坛、巨石建筑 1、“大房子”(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2、祭坛,图 1-42,1-43 原始祭坛是原始人露天祭祀自然神灵的场所,新石器中期开始出现 3、原始墓葬、巨石建筑 墓葬方式土葬、火葬、水葬、天葬、高架葬等,以土葬为主。积石冢 石棚 五、史前建筑的环境选择,树落规划 村落的群体规划,以向心集团式为特征 作业:1、以图文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建筑主要两大体系的发展过程、特点及 对以后建筑的影响。2、简述我国史前建筑的环境选择、村落规划。3、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为何类建筑形式?西安半坡村建筑遗址为何类建筑形式?陕西临潼姜寨建筑遗址为何类建筑形式?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公
5、元前 21 世纪-476)(公元前 2070 年-前 476)夏、商、西周、春秋(共约 1600年)“城市的出现是建筑艺术上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是危险增加和防卫需要增加增加的标志”恩格思 一、城市 (1)郑州宫殿 (2)盘龙城宫殿 (3)殷墟宫殿 (4)凤雏先周宫殿(宗庙)3、西周洛邑王城宫殿 4、春秋战国宫殿 5、春秋战国宗庙 三、园林 农耕与围猎既是苑囿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其原始阶段最基本的功能,原始园林之另一重要性质是通神。四、墓葬“封土”人工堆成高出平地的坟丘“椁”棺材外套的大棺材 1、商周墓葬 西周墓已有封土,大量杀殉之风在西周中期后已稍有减退 2、战国墓葬 同商一样,建享堂 五、建筑
6、装饰与色彩 台基、屋身、屋顶三大部分的组合,已基本确定 1、台基与柱础,晚商,柱下常有装饰处理柱础 2、屋身 装饰手段:涂饰、彩饰、雕刻、壁画 木构色彩:夏崇尚黑色,商崇尚白,周崇尚红,考工记 3、屋顶 屋顶形式以“四阿”为主,夏、商以茅草覆顶,西周:瓦的发明促使屋顶材料的变化。制度三学习中建史的目的及重要性四学习方法培养兴趣运用比较法注重展逐渐进入到专题研究研究达到一定的广度后进入新的阶段理论研究阶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前世纪奴隶社会公元前世纪年夏商西周春秋封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瓦当:战国前盛行半当,汉以后半当消失,全为园当,秦以全当为主。5、家俱:席地坐、卧之家俱 作业:1、解释何为兆
7、域图。2、简要说明“凤雏西周宫殿”在建筑艺术上的重要意义,并图绘“凤雏西周宫殿”平面图。3、简述奴隶社会建筑的装饰特征。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建筑概观 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根据史学界意见,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从夏代开始。主要依据:1.奴隶数增多;2.已能组织大规模水利活动;3.城和军队的建立;4 在随葬品中贫富差别明显。一 建筑史分期 1 夏(公元前 2070-前 1600 年)代表建筑 城、宫殿、高台建筑 2 商(公元前 1600-前 1046 年)商代在夏的基础上有较大发展,这突出反映在青铜器与甲骨文。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于:城郭建设、宫、庙、陵墓、囿、版筑技术 3 西周(公元前 1
8、046-前 771 年)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顶峰 礼制建筑:庙、堂、宫、室、寝 二 中国奴隶社会建筑特征与成就 1 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 主要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会虽然尚属草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2 中国奴隶社会是宗族和宗法制度控制的社会,神的崇拜远次于祖先的崇拜。在整个奴隶社会,尚未形成的神的崇拜体系。使得中国奴隶社会建筑,既没有古埃及、古印度宗教建筑的压抑和神秘,也不象古希腊奴隶民主制下的建筑那样自然、明朗。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
9、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3 从建筑材料和技术看,中国奴隶社会木工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准,砖、瓦已用于建筑,但建筑还没完全脱离原始状态。4 周礼的萌芽、形成,对中国以后三千年的建筑:从城市、宫殿到民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夏朝建立了军队、修城郭、制定了刑法、修监狱,筑宫室台榭。夏朝使用了铜器,史籍中有禹铸九鼎记载。二里头遗址中,不但发现了青铜器,而且还发现冶铜、铸铜遗址。近代夏史一度被视作虚构的疑古派 目前夏朝的史料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二 夏代建筑考古资料 1 河南偃师二里头 1 号宫殿遗址 制度三学习中建史的目的及重要性四学习方法培养兴趣运用比较法注重展逐渐进入到专题研
10、究研究达到一定的广度后进入新的阶段理论研究阶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前世纪奴隶社会公元前世纪年夏商西周春秋封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从发现的遗迹、出土的遗物以及地层叠压关系来判断,二里头文化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商代文化早期之间的一种文化。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衔接的。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之后是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之后紧接着是商代文化。三 商代建筑 (公元前 16 世纪-前 11 世纪)商前期 16001300 商后期(盘庚迁殷后)盘庚、小辛、小乙 13001251 50 武丁 12501192 59 祖庚、祖甲、廪辛、康丁 11911148 44 武乙 11471113 35 文丁 11121102
11、 11 帝乙 11011076 26 帝辛 10751046 30(一)概况 商朝最早的国都在亳(亳音伯,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中共迁都五次。公元前 14 世纪,商朝第二十位国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今安阳小屯),直至商朝灭亡。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殷朝,此地也称殷都。殷都被西周废弃之后,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二)城市、宫殿 1 郑州商城(嚣,或西亳)遗址在郑州附近,发现大片遗址和一段夯土墙。约 25 平方公里范围内,断断续续地分布着居住遗址和各种作坊,大部分遗址在郑州市区,无法探明 竹书纪年:“帝仲丁迁于嚣”从遗址规模、居民分布、职业和大量作坊看,是 城市遗址。这是目前
12、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 夯土墙遗址在城北,尚有数段露出地面。遗址宽4-6m,最宽处约7-8m,高 4m,最高达 9m。采用版筑技术 2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位于湖北黄陂盘龙湖畔,商代前期城市遗址,建于公元前 15 世纪前后 面积约 1.1 平方公里 古城平面略呈方形,南北约 290 米,东西约 260 米 城垣四面中部各有一缺口,可能是城门 城墙基宽 21 米,现今南、西垣及北垣西端尚存有高出地面约 13 米的夯土残垣 城垣的夯筑是以每层厚 810 厘米左右的夯土筑出主体,内侧又有斜行夯土用来支撑夯筑城垣主体时使用的模型板。推测城垣原为中间高耸而内侧有斜坡以便登临,外侧较陡以御敌 城垣外有宽约
13、 14 米、深约 4 米的城壕,壕内侧往往高出外侧 1 米以上。在城南壕沟底部曾发现桥桩的柱穴,可知当时是架桥通过的。3 小屯殷墟宫殿遗址 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殷”)分为甲乙丙三区 选址与布局 遗址未发现瓦,有铜锧(三)陵墓 1 商周陵墓制式 不封不树 设有棺椁 四出(二出)羡道 人殉 深埋,上建有祭祀堂 2 实例 殷墟墓葬区 妇好墓 妇好墓 1976 年发掘。制度三学习中建史的目的及重要性四学习方法培养兴趣运用比较法注重展逐渐进入到专题研究研究达到一定的广度后进入新的阶段理论研究阶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前世纪奴隶社会公元前世纪年夏商西周春秋封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 四、
14、西周建筑(公元前 1046 年-前 771)西周年表:武王 公元前 1046 年前 1043年 在位 4 年 成王 前 1042 年前 1021 年 在位 22 年 康王 前 1020 年前 996 年 在位 25 年 昭王 前 995 年前 997 年 在位 19 年 穆王 前 976 年前 992 年 在位 55 年 (共王当年改元)共王 前 922 年前 900 年 在位 23 年 懿王 前 899 年前 892 年 在位 8 年 孝王 前 892 年前 886 年 在位 6 年 夷王 前 885 年前 878 年 在位 8 年 厉王 前 877 年前 841 年 在位 37 年 (共和
15、当年改元)共和 前 841 年前 828 年 在位 14 年 宣王 前 827 年前 782 年 在位 46 年 幽王 前 781 年前 771 年 在位 11 年(一)概况 商朝后期,居住于陕西歧山之南周原一带的周族兴盛起来,文王时其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武王继位的第二年,联合许多方国部落,大败商军于牧野,灭商建立周朝,迁都于镐(今陕西省西安市),史称西周。以藩屏周 灭商第二年,武王病死,由周公摄政,武王弟管叔、蔡叔与商王后裔武庚叛乱。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叛乱,迁部分商遗民于洛邑(今洛阳),建造东都“成周”。同时,大封诸侯,“以藩屏周”。周礼 周建立了礼制。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周礼,是体现等级差
16、别的各种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所使用的礼器,其组合各不相同。庶人不得使用贵族的礼仪。刑罚 周建立了严格的刑罚,作为控制和镇压的手段。手工业和商业 手工业作坊分工比较细,号称“百工”。青铜器铸造业在西周中期以后,已经出现了一模翻制数范的新技术,许多铜器上铸有长篇铭文。原始瓷器的制作已经比以前普遍,并且在建筑上开始使用瓦。西周的手工业和商业主要为官府所垄断,因此称“工商食官”。文字 与商一样,周代凡大事也要进行占卜和占卦,视兆象和卦象判定凶吉。井田制与农业 井田制是西周时的土地制度。全国土地名义 上皆归周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各级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分到的土地,只有使
17、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西周中期以后,发生了土地转让和交换的现象。周朝建立以后,农业进一步发展。生产工具仍以木、石、骨、蚌器为主。耕作方法主要为协作式的“耦耕”,耕作技术实行定期休耕的撂荒制。(二)建筑实例 制度三学习中建史的目的及重要性四学习方法培养兴趣运用比较法注重展逐渐进入到专题研究研究达到一定的广度后进入新的阶段理论研究阶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前世纪奴隶社会公元前世纪年夏商西周春秋封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西周的都城丰、镐、洛邑王城,遗址已无存 发现主要于今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地区,是周人灭商之前的“岐邑”。周文王、武王虽然迁都丰、镐,但周原一带仍是重要的政治中心。1 岐山凤雏村甲组建筑
18、遗址 1976 年发现,凤雏建筑基址有 2 组 建筑坐北朝南,面积 1469 平方米,是一座高台建筑 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北布置了广场、照壁、门道及其左右的塾、前院、向南敞开的堂、南北向的中廊和分为数间的室(又称寝)。中廊左右各有一个小院,室的左右各设后门 乙组基址位于甲组西侧,坐北朝南,墙内发现有柱础石,建造结构与甲组相同 2 召陈建筑遗址 召陈建筑基址已发掘出 15 座,布局不按中轴对称。其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是 3 号、5 号和 8 号 3 号基址为夯土高台建筑,台基高出当时地面 0.7 米左右。东西长22 米,南北宽 14 米。东西有 7 排柱础,南北纵列 56 个柱础
19、 2 号房基 的东边和南边保存有用小河卵石铺成的 散水,宽 0.6米 这顶部已全部覆盖了瓦,并最早创造使用了瓦当。瓦当均为半圆形,质地坚硬,呈青灰色,当面平整,无突起的边轮。有些出土时当面纹痕内还残留有 朱红颜色,这种瓦当涂朱的做法为秦汉所继承。瓦当分为素面无纹和刻画纹饰两类 五 夏、商、西周建筑研究(一)史料 1 古籍 尚书、史记 尚书 原名 书,古籍中“书曰”,指得就是尚书。大约西汉初年,才在“书”前加“尚”,认为是上古的书。(二)主要建筑类型及意义 1 庙 在金文中使用频率很高。庙的作用之大,以至于要做器献给庙。如阜父壶铭文:阜父乍壶 酋其庙 用途:祭祖 同宗 天子册命大臣;如龙敦铭文中
20、:佳元年既望丁亥王才雍位日王格庙即立宰忽右龙立中庭 天子发布命令 (廟)庙的几种名称 宗庙 大庙 太庙:清庙 肃穆清静谓之清庙 享庙 宫 祖庙 始见于甲骨文。金文中有大宫、太宫 室 室属于宫(宗庙)的一部分。始见于甲骨文,金文中有大室、太室、昊室等 寝 天子诸侯日常居住场所。“寝”始见于甲骨文。金文中,天子有大寝、路寝。榭 始见于金文中的宣榭,早期记作射。为建于高台上的 “习武屋”,属于宫的一部分。制度三学习中建史的目的及重要性四学习方法培养兴趣运用比较法注重展逐渐进入到专题研究研究达到一定的广度后进入新的阶段理论研究阶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前世纪奴隶社会公元前世纪年夏商西周春秋封学习必备 欢
21、迎下载 第三章 春秋、战国建筑概况 一、建筑史分期和历史文化背景:春秋(公元前 770 年-前476 年)战国(公元前 475 年-前221 年)春秋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期,铁器、耕牛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井田制随之瓦解,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的发展。从文化方面看: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产生了对后世有深广影响的儒家、道家.(一)建筑特征与成就:1 从建筑材料和技术看:木工技术成熟,促进了室内装修和家具的制作 鲁班(公输般)瓦的数量和品种增多,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瓦 瓦匠 曾认为战国出现了砖,20XX 年周公墓中发现砖 2 儒家学说,为礼制奠定了基础。不仅出现礼制建筑明堂,更对此后的城市规
22、划、宫殿、坛庙、陵寝,乃至民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工记、周礼、礼记 3 诸侯出于政治和享乐的需要,大建高台建筑.一 考工记反映的建筑制度 考工记 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手工业技术的官书。其作者不详。西汉年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一篇,就以此书补之。至刘歆校订时,又将 周官 改为 周礼,称为周礼 考工记。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它记载了 6 门工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的 30 个工种的技术规则(缺两种)。其中攻木之工部分“匠人”一节,反映了春秋战国许多重要建筑制度。1 匠人的职责与工官制度 考工记中规定匠人的职责有三项:建国 即给都城选择位置
23、,测定方位、高程 营国 即规划都城,设计王宫、明堂、宗庙、道路 为沟洫 即规划井田,设计水利工程、仓库 由此可见,匠人是主管建筑工作的专职官吏。设专门部门掌管城市和建筑设计、征工、征料与组织管理,总结经验,制定规范的一整套制度,称工官制度。秦开始置将作少府;汉景帝中元六年(前 144 年)改名大将 隋称将作监,工官称将作监大监。唐代工官仍称大将;宋设监、少监各一;元代有将作院;明初设将作司,后隶属工部。2 都城、王宫规划 都城规划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注:涂 道路 一夫 100100步2 1步约5-6尺 王宫规制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
24、九卿朝焉。“九五之尊”道路规制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制度三学习中建史的目的及重要性四学习方法培养兴趣运用比较法注重展逐渐进入到专题研究研究达到一定的广度后进入新的阶段理论研究阶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前世纪奴隶社会公元前世纪年夏商西周春秋封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总结: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 礼制秩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 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 井田方格网系统式规划方法 二 周礼 礼记等古籍反映的建筑制度 周礼 典命:公之城,盖方九里,宫方九百步;侯伯之城,盖方七里,宫方七百步;子男之城,盖方五里,宫方五百步。城和宫殿规格,随所封的爵位升
25、减 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鲁 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天子宫殿五重门,诸侯宫殿三重门 皋门 皋,远。皋门在宫殿最南端 天安门 库门 有库房,战前笈阅,战后献俘 端 门 雉门 中门,建有双阙,上悬国典,以示国人 午 门 应 门 正 朝 之 门 太和门 路门 寝门 乾清门 礼记 玉藻:天子诸侯皆三朝 三朝制度:外朝(大朝)、治朝、燕朝。管子 乘马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 川之上城选址考虑到环境关系 三 明堂、辟雍 三种表达方式:明堂、辟雍 明堂辟雍 明堂 辟雍 1 明堂 明堂 是中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建筑,用于朝 会、祭祀、庆赏、习射、选士、教学等大典。明堂已无实物 周礼、考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建筑 精品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