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30 分,每小题 2 分)1在下列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A 千克(kg)B 秒(s)C 米(m)D 摄氏度()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长度的国家单位是米,符号是 m 解答:解:A、千克(kg)是质量的单位,A 不正确;B、秒(s)是时间的单位,B 不正确;C、米(m)是长度的单位,C 正确;D、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D 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要掌握国际单位制长度的基本单位,可与其物理单位结合记忆 2(2 分)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2、)A 月亮 B 黑板 C 篮球 D 太阳 考点:光源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根据光源的概念答题: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而反射其它物体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解答:解:月亮、黑板、篮球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太阳自身能够发光,所以太阳是光源 故选 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源概念的掌握,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关键是看它本身是否能够发光 3(2 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 日全食 B 亭桥在水中的倒影 C 铅笔好像折断了 D 墙上的手影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日
3、食、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铅笔在水中折断等 解答:解:A、日全食光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B、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C、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D、墙上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点评: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
4、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4(2 分)小林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他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 则小林选择的参照物是()A 地面 B 汽车 C 房屋 D 树木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路旁的树是被研究的物体,路旁的树飞速向后退去,树是运动的,汽车(或乘客)和树木之间发生位置所以树木向后退是以汽车(乘客)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房屋和树木为参照物,路旁的树与它们没有位置变化,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故选 B 点
5、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5(2 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真空可以传声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C 天坛的“回音壁”的回音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3)声音在传播时遇到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样就会形成回声;(4)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调的高
6、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故错误;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错误;C、天坛的“回音壁”的回音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故正确;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故响度不同,故错误;故选 C 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特性的理解及回声的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6(2 分)小丽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1m 处,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的像()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由平面镜
7、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所以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像也远离平面镜,但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故选 A 点评: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 7(2 分)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噪声干扰,下列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A 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 B 给学生配备防噪声的耳罩 C 给教室内安装监控摄像 D 保持教室周边环境的安静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 解答:解:A、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可使老师的
8、讲课声音增大,但不能起到减弱周围噪声的作用,不合题意;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合题意;C、给教室内安装监控摄像对噪声没有影响,不合题意;D、保持教室周边环境的安静可在声源处有效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防治噪声的具体做法的理解情况,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8(2 分)(2013 金华)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液化 B 汽化 C 熔化 D 凝固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汽化和液化
9、、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解答:解:加油站储存了大量汽油、柴油,这些汽油和柴油在常温下汽化,产生大量燃油蒸汽,这些蒸汽遇火很容易燃烧而发生危险,因此加油站附近禁止吸烟、打手机等 故选 B 点评:本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类型,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9(2 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B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考点:光的色散;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漫反射;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10、分析:A、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B、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C、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 解答:解:A、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 A 正确;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 B 错误;C、小孔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错误;D、能从不同方向看
11、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而不是镜面反射,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10(2 分)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 10 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A B C D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逐渐变大,可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选择 解答:解:A、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但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故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故 A 不符合题意;B、相邻小球的间
12、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也相同;故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不符合题意;C、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逐渐增大,则说明小球做加速运动;故 C 符合题意;D、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在减小,则说明小球做减速运动;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打点计时器的题时,一定要注意隐含的条件是相邻两点间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11(2 分)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体周围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 人体内呼出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 人体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 人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13、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的 解答:解:北方的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户外的人们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冷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故选 D 点评:水蒸气是气态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的,二者要区分开来 12(2 分)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无关 B 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C 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D 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
14、物质(状态一定)密度相同,不会随其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故 A 正确;B、生活中说“铝比铁轻”是指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但不能说质量轻的物体密度就一定小,如果 1kg 的铁就比 2kg 的铝轻,但铁不比铝密度小,故 B 错误;C、一滴水和一桶水是同种物质,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即密度相等,故 C 错误;D、液态水银的密度是 13.6 103kg/m3,固态铁的密度是 7.9 103kg/m3,水银铁,这就是反例,故 D 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物质的密度不受质量的大小影响,一般是指固体、液体,如粉笔用掉一
15、半,饮料喝掉几口,其密度不变,气体由于其体积的特殊性,一般会影响到密度,如一瓶氧气用掉一半,体积还是一瓶,质量减小,故密度减小 13(2 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
16、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 CD 不正确;(2)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二者概念不同,故 A 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4(2 分)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 10kg B 一枚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 0.3kg C 正常成年男子的鞋子长度约为 42cm D 一支新的中华绘图铅笔长度约为 18cm 考点: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首先要对题
17、目中涉及的物体质量和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从所学的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中选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即可 解答:解:A、一支铅笔的质量在 6g 左右,一块橡皮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 6g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10 个鸡蛋的质量大约 1 斤,而 1 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 50g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正常成年男子鞋子的号码为“42”,长度约 26c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 18cm 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 D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
18、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15(2 分)小亮看到礼花绽放 3s 后又听到它的爆炸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340m/s,真空中的光速为 3 108m/s礼花燃放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A 1km B 1020m C 1 109m D 1 109k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的传播路程就是烟花绽放处距小亮的距离 解答: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由 v=得,声音的路程 s=vt=340m/s 3s=1020m,则小亮与烟花绽放处的距离是 1020m 故选:B 点
19、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灵活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3 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铁棒不能传播声音 B 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 C 大象能听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蝙蝠可以发出超声,超声在遇到障碍物后可以
20、发生反射(3)低于 20Hz 的叫次波声,高于 20000Hz 叫超声波(4)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铁棒能传播声音故 A 错误;B、蝙蝠在飞行的过程中,可以发出超声波,用来定位故 B 正确;B、大象依靠次声波交流,所以大象能听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故 C 正确 D、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故D 正确 故选 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7(3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漫反射现
21、象也遵守反射定律 B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 90 C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20,则入射角为 60 D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1.5 108km,则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大约需要 500s 考点:漫反射;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知道在光的反射中,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知道光的速度,根据速度、时间计算路程 解答:解:A、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不例外所以 A 正确;B、当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 0,所以入射角等于 0,所以 B 错误;C、
22、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12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 60 所以 C正确;D、光速为 3 108m/s,所以 s=vt=3 108m/s 500s=1.5 108km,所以 D 正确 故选 C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现象中光的反射及定律的应用,并且考查了光速和速度公式的应用,考查得很细致 18(3 分)如图所示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 屋檐上的冰棱消融 B 铁丝网上出现霜 C 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 D 草叶上出现露珠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过
23、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B: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C: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D: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特点,物态变化是热学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19(3 分)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
24、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 光屏上仍能得到像 B 光屏上一定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 光屏上一定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D 光屏上不成像,要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烛焰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换烛焰和光屏的位置,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烛焰和光屏对调位置以后,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
25、像规律的应用 三、填空题(共 12 分,每空 1 分)20(5 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950m=9.5 105 mm;(2)72km/h=20 m/s;(3)15min=0.25 h;(4)0.5kg=5 105 mg;(5)1.3kg/m3=1.3 103 g/cm3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根据时间、长度、速度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1m=1000mm;1m/s=3.6km/h;1h=60min;1kg=103g=106mg;1g/cm3=1 103kg/m3 解答:解:(1)因为 1m=1000mm,所以 950m=950 1000mm=9.5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学年 北京市 西城区 年级 学期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