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方剂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方剂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方剂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期末方剂备考录 一 总论知识点 1.方剂起源与发展: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方书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君臣佐使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载方为“经方”孙思邈后著千金翼方以辅千金要方 宋代太平圣惠方是我国政府组织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 金元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开方论之先河 明代吴昆医方考为第一部方论专著 明代朱橚普济方是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 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只记 2 句话 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方从法出 方剂是表达治法的主要手段以方现法 3.方剂的变化12 字掌握 药味加减 药量加减 剂型更换 4.方剂所应八法 1汗法:解表剂 2和法:和
2、解剂;表里双解剂 3下法:泻下剂 4消法:理气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理血剂 5吐法:涌吐剂 6清法:清热剂;祛暑剂 7温法:温里剂 8补法:补益剂 另未归: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治风剂、治燥剂 5.举例说明君臣佐使的含义幻灯片例 1君药:是针对主病 or 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 or 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 or 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其在方中药力小于君药。3佐药 佐助药:是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or 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是制约君药臣药峻烈之性 or 减轻消除君药臣药毒性的药物。反佐药:是少
3、量与君药性味 or 作用相反但又能辅成治疗作用的药物。即配伍反佐另有服法反佐&炮制反佐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4使药:一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其在方中药力较小,用量亦轻。二 某首方的功用、主治证和临床表现 1.麻黄汤 1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实证 3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2.桂枝汤 1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3临床表现: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3.小柴胡汤 1功用:和解少阳 2主治证:A.伤寒少阳证 B.妇人中风
4、,热入血室 C.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3临床表现: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4.逍遥散 1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2主治证:肝郁血虚脾弱证 3临床表现: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or 往来寒热 or 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5.白虎汤 1功用:清热生津 2主治证:阳明气分热证 3临床表现: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6.仙方活命饮 1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2主治证: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3临床表现:红肿焮痛,or 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7.青蒿鳖甲汤 1功用:养阴透热 2
5、主治证: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3临床表现: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8.四物汤 1功用:补血和血 2主治证:营血虚滞证 3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or 经闭不行,脐腹疼痛,面色唇爪无华,舌淡,脉细弦或细涩。9.半夏白术天麻汤 1功用: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2主治证:风痰上扰证 3临床表现: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三 治疗同病证两方间比较问答*2 组成功用主治证 1.四君子汤 VS 理中丸 1同:四君子汤和理中丸均以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脾胃之气。2异:理中丸以干姜配人参为主,既补脾胃之虚,又温中祛寒具温中补虚之功,而治脾胃虚寒证;四君子汤以人
6、参配白术为主,重在补脾胃之气兼助运化,具补气健脾之功,而治脾胃气虚证。2.归脾汤 VS 补中益气汤 1同:归脾汤和补中益气汤均有补脾益气之功,同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 4 味。2异:补中益气汤配伍升阳举陷之升麻、柴胡,重在补气且能升阳,主治脾胃气虚证;归脾汤配伍养心安神之龙眼肉、酸枣仁、茯神、远志,意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神志不宁&脾不统血之失血证。3.黄土汤 VS 归脾汤 1同:黄土汤和归脾汤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共用甘草、白术。2异:黄土汤以灶心黄土、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
7、用黄芪、龙眼肉为君,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苓、酸枣仁、远志以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四 治疗不同病证方剂间的比较 1.咳喘 1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2小青龙汤:外寒内饮证 3止嗽散:风邪犯肺之咳嗽证 4麻杏甘石汤: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5败毒散: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6十枣汤:悬饮&水肿 7泻白散:肺热喘咳证 8葛根芩连汤: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9生脉散: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另治:温热暑热伤气耗阴证 10百合固金汤: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11炙甘草汤:虚痨肺萎&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12苏子降气汤: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13定喘汤: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14咳血方:肝
8、火犯肺之咳血证 15杏苏散:外感凉燥证 16桑杏汤:外感温燥证 17清燥救肺汤:温燥伤肺证 18麦门冬汤:虚热肺萎&胃阴不足证 19真武汤:阳虚水泛证&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20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2.崩漏 1理中丸:脾胃虚寒证&阳虚出血证&中阳不足阴寒上乘之胸痹,脾气虚寒气不摄津之病后多涎唾,中阳虚损之小儿慢惊 2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 3归脾汤:脾不统血证&心脾气血两虚证 4固冲汤:脾肾虚弱,冲脉不固证 5温经汤: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6桂枝茯苓丸:瘀阻胞宫证 7黄土汤: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3.泄泻 痛泻要方:脾虚肝郁之痛泻 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结之痞
9、证 香薷散:阴暑证 理中丸:脾胃虚寒证 四逆汤: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四君子汤:脾胃气虚证 参苓白术散:脾虚挟湿证 四神丸:脾肾阳虚之五更泻 平胃散:湿滞脾胃证 藿香正气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五苓散:水湿内停证 实脾散: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保和丸:食积证 4.痢疾 葛根芩连汤: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 黄连解毒汤:三焦火毒热盛证 芍药汤:湿热痢疾 白头翁汤:热毒痢疾 真武汤:阳虚水泛证 另:泄泻&痢疾同治 四逆散:阳郁厥逆证 真人养脏汤: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补中益气汤:气虚下陷证 乌梅丸:蛔厥证 5.胁痛 1十枣汤:悬饮&水肿 2小柴胡汤:伤寒少阳证另治:妇人
10、中风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3蒿芩清胆汤:少阳湿热痰浊证 4四逆散: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5逍遥散:肝郁血虚脾弱 6龙胆泻肝汤:肝胆实火上炎证另:肝经湿热下注证 7左金丸:肝火犯胃证 8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 9一贯煎: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10血府逐瘀汤:胸中血瘀证 11复原活血汤: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12咳血方: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13清燥救肺汤:温燥伤肺证 五某味药在某首方中的作用 1.败毒散中人参佐 1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和防邪复入 2祛邪不伤正,使散中有补不致耗散真元 2.理中丸中炙甘草功兼佐使 1伍人参、白术以助益气健脾,补虚助阳 2可缓急止痛 3调和诸药,功兼佐使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方剂学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全面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