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验精品讲义八年级物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实验精品讲义八年级物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实验精品讲义八年级物理.pdf(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0 八年级物理实验 教 案 官池初中理综组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八年级学生实验目录 序号 内 容 必做 页码 备 注 1 声音的特性探究 2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4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5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6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9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0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1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3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14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15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16 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17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8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注:标的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0 个学生必做实验 实验一、声音的特性 【提出问题】1、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声音中,有的听起来很尖、很刺耳,而有的听起来却很粗、很浑厚。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实际就是指音调的高低。既然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又为什么会造成音调有高有低呢?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相同物体也能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那么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与假设】1、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
3、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2、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实验方案:物体的振动有两个参数:振幅和频率。振幅是指物体在一次振动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频率是指物体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所以音调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应该与这两个因素有关。为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们可以利用一把钢尺按在桌子边沿,使它一端悬空,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子边的长度来改变它振动的频率,并保证前后振动时振幅基本相同,观察声音的音调是否发生变化。在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借助音叉来进行,通过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来观察音叉振幅的大小。但由于音叉的振幅较小,不便观察,我们可以利用乒乓球来放大
4、其振幅。所需器材:课桌、钢尺(或锯条)、铁架台、乒乓球(或泡沫小球)、细线、音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步骤:(一)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如图 1-1 那样,将一把钢尺(或锯条)紧紧按在桌子面上,使钢尺的一端伸出桌子边沿。用手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振动频率)。2、使钢尺伸出桌子边沿的长度增加或减小,再次拨动钢尺,且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与上面的相同,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同时注意听声音的音调变化。实验次数 伸 出 桌 子边的长度 钢 尺 振 动的快慢 音 调 的 高低 第一次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3、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 1 中。(二)决定响度大
5、小的因素 1、如图 1-2 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或泡沫小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改变音叉发声的响度,再将发声的音叉快速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再根据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来推断音叉振幅的变化。3、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 2 中。【分析与论证】1、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2、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评估】1、在本次探究中,你的猜想与结论是否相同?如有出入,原因何在?2、还可以利用哪些器材完成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第二次 实验次数 音叉发声的响度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音 叉 振 动的幅度 第一次 第二次
6、表 1 表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 实验二、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方法与步骤:一、估计和测量水的温度 1用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 将开水倒进杯中,把温度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温度计的水银柱(或液柱)很快上升,待温度停止上升时,读出温度计的读数。2手感估计水的温度 待杯中热水逐渐冷却(也可加凉水加速冷却),用手指轻轻试一下水的温度,先估计水温,然后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用这样的方法分别测出烫手、温、凉等几种感觉时水的温度,把每次的估计值和实测值记入下表。二、作水的加热曲线和冷却曲线 1烧杯里盛入 23 的水,然后把它放在有石棉网的三角架上。用温度计测出水的初温,将它记入自己设计的表格
7、中。2点燃酒精灯,并立即启动秒表,用中等火焰给水加热,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水。将加热时间 t 和对应的温度 T记入预先设计好的表中。3当水温到达 90,立即熄灭酒精灯,但是让秒表继续计时,然后每隔 5 分钟测定一 次水的温度,并把时间和对应的水的温度填入表中。4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在坐标纸上以加热时间 t(分钟)为横轴,以水的温度 T()为纵轴,描出所测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5 得的数据点,然后描出 Tt 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水的加热曲线。接着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紧接着加热曲线,画出水冷却时的 Tt 曲线,这条曲线叫做水的冷却曲线。【注意
8、事项】1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2用普通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必须使温度计的整个液泡全部浸入液体,否则测出来的温度会有偏差。读数时,也不应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3因为温度计是用厚玻璃管制成的,温度的刻度在管的外表面而液体却装在管子里,因此读数的时候,眼睛必须保持在温度计液面的同一高度上,否则会产生读数误差。4作水的加热曲线和冷却曲线实验,可以两个学生一道做,事先要合理分工,各司其责,互相配合。这个实验主要是实际训练。使用温度计,要注意正确读数,特别是不要将温度计碰到烧杯底部。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6 实验三、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1、你认真观察过
9、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是不是会越来越高?3、水的沸点是否是个定值?【猜想与假设】1、水沸腾时,伴随着大量气泡上升。2、水沸腾前温度一直上升,水沸腾时温度可能保持不变。3、水的沸点可能与大气压强有关系。【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为了证实上述猜想 1、2,设计如图 图 6-1 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一);图 6-2 所示的实验装置(二)是为了验证猜想3 而设计的。所需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小孔的纸板、钟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用实验装置(一)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从 90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把它填入下表中,然
10、后在方格纸上作出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6-3。时间/min 0 1 2 3 4 5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7 水的温度/2、用实验装置(二)甲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 T1=;移走酒精灯,观测到水停止沸腾后,再换上如图乙设备。拉伸活塞,立刻又观测到烧瓶中的水发生沸腾。【分析与论证】1、水在沸腾时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上升,并且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到达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2、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给它加热,但是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3、汽化存在两种方式:和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达到沸点 和 继续吸热 。5、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上方的气体压强有关。【评估】1
11、、如何缩短水加热至沸点温度的时间?2、水沸腾时和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沸腾前气泡少且上升变小,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且变大了?3、水沸腾时,为何烧杯口出现大量的白气?是否为水蒸气?4、气压对水的沸点影响关系是什么?温度/时间/min 90 95 100 105 图 6-3记录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8 实验四、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有很多物质在熔化时是先变软后再慢慢变成可流动的液体的,如蜡、橡胶、沥青等;而有些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变软、变稀的过程,而是直接变成液态,如冰、海波、铁、锡等,那么:1、不同物质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
12、同?2、不同物质熔化时的熔点是否一样?3、物质由液态变化为固态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猜想与假设】1、不同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状态变化过程有些不同,但要加热温度都会上升。2、不同物质熔点不同。3、物质凝固时,温度变化有无规律可循,取决于物质的种类。【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1、把一定量的海波和蜡分别放入试管中后,放在火焰上加热,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2、把海波已熔化的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再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所需器材:酒精灯、试管两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火柴、海波、蜡、钟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研究海波的熔化温度,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把
13、结果记录在下列表格中。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9 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2、如图 5-2、图 5-3 所示,用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写出。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3、研究液态的海波和蜡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把相应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海波的状态 时间/min 0 1 2 3
14、4 5 蜡的温度/蜡的状态 【分析与论证】1、分析实验 1 中的数据,得出结论是:2、分析实验 2 中的图像,比较得出结论是:3、分析实验 3 中的数据发现:时间/min 温度/20 30 40 50 图 5-3记录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图 5-2记录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时间/min 温度/20 30 40 50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0 实验五、光反射时的规律 【提出问题】用激光对平面镜照射,正对着照射、斜着照射,观察反射后的激光亮点,提出以下问题:1、射向镜面的光反射后将沿什么方向射出?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在同侧、异侧还是重合?3、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
15、系一定相等吗?4、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吗?【猜想与假设】1、激光经镜面反射后,红色的亮点在正对镜面的身前,表明反射后的光线一定是沿原路返回。2、激光经镜面反射后,红色的亮点位置不固定,表明反射后的光线沿着什么方向射出,无规律可循。3、激光经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可能与激光向镜面入射的角度有一定的关系。4、反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A如图 2-1 所示,取一个平面镜 M,一张 可以绕轴 ON水平转动的纸板 E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轴线 ON垂直于镜面,保持纸板 E、F在同一平面上。B在 A实验基础上,让一束激光沿着纸板斜射向 O点,同时把纸板 F 向后
16、转动,观察反射光线,重复几次操作。C 沿反射光线的反方向用激光入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所需器材:平面镜、白纸板、激光笔、直尺、水彩笔、量角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 AO,反射光线 OD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的入射方向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如图2-2。实验次数 入射角 i 反射角 r 第一次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1 第二次 第三次 2、按上述实验设计中 C分别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并将结果记录入下表中,如图 2-3 所示。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AO BO CO DO EO FO 【分析与论证】由于光在空气中传播我们看不见,无
17、法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我们将激光笔贴近硬纸板,根据光的反射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从实验记录中可以看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可以完全重合。1、分析实验 1 得出的结论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分析实验 2 得出的结论是:光路是可逆的。【评估】1、坐在教室前排两侧的同学,常常会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什么原因呢?2、人为什么能看到并不发光的物体呢?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2 实验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1、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
18、像还是实像?【猜想与假设】1、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2、像和物体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3、像和物体的对应连线与平面镜垂直。4、所成的像是只能用眼睛观测的虚像。【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该实验是要探究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和位置关系。而所成的像只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其大小和位置并不能进行直接的测量,所以要通过一个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来代替镜中的像来完成该实验。所以,我们先取一块玻璃板,点燃一支蜡烛后立于玻璃板前,让蜡烛在玻璃板中成一个像,如图 3-1 所示。然后,拿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并记下两只蜡烛的位置。这样,像与物体的大小,以及物体与镜面和
19、像与镜面之间的关系就可通过实验得到。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再一次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所需器材:玻璃板、大白纸、水彩笔、直尺、火柴、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在纸的中央处画一直线,在直线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只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3 4、在纸上记下这两只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
20、录于表中。5、移动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按步骤 1-4 重做实验,也将测量结果与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中。物体的位置 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大小比较 A B C 2、在一张白纸上用墨汁写上 A、B、C三个字母,当墨迹未干时将纸对折,然后摊开,这样在纸上就有 2 个对称的图形,再将一块玻璃板沿纸的对折线垂直于纸面竖起放置,从玻璃板前进行观察,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分析与论证】1、从表中的测量数据可知,物体与像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物与像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且物到镜的距离等于像到镜的距离。2、在实验中,两只蜡烛的外形完全相同,从而能将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
21、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物与像的大小是相等的。【评估】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用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什么?2、在玻璃板的同一侧,某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4 实验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像。但是,照相机所成的像比被照的物体小,并且是倒立的;投影仪所成的像比物体大,也是倒立的;放大镜所成的像却是放大正立的。这是为什么?凸透镜成像是否有什么规律呢?1、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2、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成放大、
22、缩小的像是以什么位置为分界的呢?3、实像和虚像是否都能用光屏接收?【猜想与假设】1、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使用投影仪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可能与物体和像的相对位置有关。2、无论是照相机还是投影仪(它们都成倒立的像),物体和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成正立的像)成像时,物体和像是在透镜的同侧。看来,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1、拿一个凸透镜,用“太阳聚焦法”找出凸透镜的焦点,测出焦距。然后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火焰,观察到的蜡烛能否用光屏接收,它比实际的烛焰大还是小,此时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23、满足什么条件?2、从左到右依次在水平桌面上放蜡烛、凸透镜(焦距在 10cm-20cm之间)和光屏,如图所示。所需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刻度尺、光具座(或直接利用水平桌面)【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5 1、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在光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进行观察。怎样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像在什么位置(只需估测)?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按上述操作,把数据填
24、入下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像的正倒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按照探究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选取焦距为 10cm的凸透镜,竖直立在水平面上,用一支点燃的蜡烛作为物体放在凸透镜的左侧,研究烛焰所成的像。在凸透镜的右侧用一块白色的硬纸作屏,承接烛焰的像。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并用刻度尺测出蜡烛到透镜、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把观测的结果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入下表中: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50.0 35.0 22.5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实验 精品 讲义 年级 物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