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在课本上的页码.pdf
《2023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在课本上的页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在课本上的页码.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内容教材页码表 网上资料,稍微核对并修改了一部分,仅供参考!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P13-14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P17-19 第一章 名词解释:理想 P21 信念 P22 1、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P36-39 2、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P34-36 第二章 名词解释:爱国主义 P40 民族精神 P49 时代精神 P52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P40-41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P43-45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P50-517 4、时代精神的内涵 P53-54 5、
2、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56-61)?第三章 名词解释:世界观 P63 人生观 P63 人生态度 P66 人生价值 P73 价值观 P72 1、简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涵义。P74 2、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P75-76 3、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P76-78 4、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P80-82 5、良好的人生态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第四章 名词解释:道德 P90 个人品德 P116 道德修养 P116 1、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要求的三个具体层次。P106 2、联系我国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谈在
3、大学生中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P114-115 3、简述道德的本质 P91 4、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哪些?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什么现实意义?P95-98 第五章 名词解释:公共秩序 P122 社会公德 P126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P123 2、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P123-124 3、大学生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的现实意义是什么?P131-133 4、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P140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 P144 第六章 名词解释:职业道德 P147 爱情 P164 婚姻 P167 家庭
4、 P167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P152 2、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P156-163 3、结婚的法定条件 P170 4、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 名词解释:法律 P175-176 宪法 P178 法律遵守 P180 法律思维方式 P197 1、法律的一般含义 P 1174-175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P176-177 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P 199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P182-185 第八章 名词解释:自然人 P219 法人 P220 物权 P221 犯罪 P232 犯罪构成 P233 1、宪法的特征。P204 2、宪法的基本原
5、则。P205-206 3、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P218 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P213-214 5、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P215-216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二、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讲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法律的教育作用实现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二是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
6、是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三是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和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道德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需要着重抓好如下细节:1.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 2.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二、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调解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我们要大力提倡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三
7、、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婚姻家庭法是调节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婚姻家庭法的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我国婚姻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结婚 结婚是指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定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结婚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守法定程序,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结婚的必备条件: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结婚的禁止条件: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二是禁止患有
8、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生效的法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婚姻无效的情形包括: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婚后尚未治愈的;未达到法定婚龄的。2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3离婚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处理离婚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规则:一是保障离婚自由,二是反对轻率离婚。离婚有两种方式:一是协议离婚,二是诉讼离婚。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法律的定义:法律史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9、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
10、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7 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3 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进行 法律的运行所包含的过程: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1、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 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五、权利义务观念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1.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3.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显的界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六、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12、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七、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大学生来说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宪法的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
13、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三、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综合。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 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人
14、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四、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贵发的总和。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起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互不隶属,能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其合法权益平等的受法律保护。b.资源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民事活动,做出民事行为,并自主的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与内容,任何
15、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强迫或胁迫。c.公平原则:直至应当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其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d.诚实信用:是指民事主题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旅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约定。e.禁止权力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所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2.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18 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
16、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17、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四项: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按法人的功能、设立方法以及财产来源的不同,法人分为四类,即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其他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它主要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3民事行为制度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
18、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4民事权利制度 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民事权利可以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我国民法所规定的民事权利主要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5民事责任制度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我国民法通则以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为标准,将其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两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承
19、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回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6.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民事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制度。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7.合同法律制度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我国合同法对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违约责任以及主要合同种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 基础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课本 页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