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全册.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全册.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 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 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 个主族、7 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Na、K、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2)Na 与 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 K、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Cl、B
2、r、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3、核素(1)核素的定义:A PX(2)同位素:1 1H、2 1H、3 1H(3)原子的构成:二个关系式: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A =质子数 P +中子数 N(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126C、146C、2 1H、3 1H、238 92U 2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
3、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 K、L、M、N(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 2n2 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 个电子(氦原子是 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 32 个电子。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3)比较钠镁
4、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1)寻找半导体材料(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 K 同一主族在 K 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 114 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3 1、离子键 带相反电荷的阴、阳
5、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2、形成离子键的条件(1)电子式(2)用电子式表示 NaCl、MgBr2、K2O (3)用电子式表示 Na2S、CaF2、MgO 的形成过程 3、共价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以氯气、氯化氢的形成为例)(1)用电子表示:H2、N2、H2O、CO2、CH4、NH3、Cl2(2)形成共价健的条件(3)极性共价健与非极性共价键的区别:非极性共价键:相同的非金属元素之间;极性键:不同的非金属元素之间。4、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成的化合物(1)含离子健的一定是离
6、子化合物,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2)只含共价健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3)全部是非金属构成的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化合物,例如有铵根离子的化合物。(4)分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氯化铵的成键情况。(5)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只有分子间作用力。4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 1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吸收 能量,形成化学键要 放出 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这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2当
7、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 放出 能量 当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 吸收 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3化学反应符合 质量 守衡定律和 能量 守衡定律,从能量形式上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 热量 的变化,所有的燃烧反应都要 放出 热量。4根据化学反应中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把化学反应分为 放 热反应和 吸 热反应。如果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是 放 热反应;如果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是 吸 热反应,实验 2-1结论:铝和盐酸反应是 放 热反应,类似的金属和酸的置换反应都是 放 热反应。实验 2-2结论:Ba(OH)28H2O 和 NH4Cl 反应是一个典
8、型的 吸 热反应。实验 2-3结论:盐酸和 NaOH 反应是 放 热反应;中和反应都是 放 热反应。5光合作用是 光 能转化为 化学 能;树木燃烧时 化学 能转化为 热、光 能。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电能是一种 二 次能源。2我国发电以 火力 发电为主。3火力发电中能量转化过程: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4原电池是一种 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的装置。所以一个化学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必须是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的化学
9、反应。5铜锌原电池:现象:锌片 不断溶解,铜片 有气泡产生。其工作原理是,负极:Zn 2 e =Zn2+,发生 氧化 反应。正极:2H+2e =H2 ,发生 还原 反应。电子流向:沿导线由 Zn 流向 Cu 。原电池的两电极需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通常情况下 较活泼的金属 作为负极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一 次电池)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锌会逐渐溶解,写出离子方程式 Zn 2 e =Zn2+。2.充电电池(二 次电池)放电时 化学 能转化为 电 能。充电时 电 能转化为 化学 能.5 锂离子 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3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反应所放出的热能直接转化
10、为电能。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_快慢_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_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_来表示。单位:mol/(L S)或 mol/(L min)。根据定义可知道计算公式 v=c(反)/t =c(生)/t ,只有 正 值。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化学反应的速率总是一开始最 快,越往后越 慢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 平均 速率。2课本中介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_本质_、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_快_,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_快_,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可以使反应速率_快_。3课
11、本第 47 页图 220 说明了什么道理?答:说明了任何反应不可能_完全进行到底_只能到达表面上静止的一种“_动态平衡_”,这时,_正反应速率_和_逆反应速率_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浓度_不再改变,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_最大限度_。但是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_外界条件_而改变。6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 1、甲烷的化学式 CH4,其分子式是 CH4,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CH4 2、空间结构:正四面体,4 个 C-H键的长度和 强度 相同,夹角相同。1、来源:天然气、沼气、油田气、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2、物性:无色、无 味的 气 体,密度
12、0.717g/cm3(标准状况),比空气的密度 小,可用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难溶于水-可用 排水法收集。3、稳定性:通常情况,甲烷比较稳定,不能被 H+/KMnO4、Br2等氧化剂氧化,与强酸和强碱也不反应 4、甲烷的可燃性:氧化反应 CH4+2O2 CO2+2H2O 注意:点燃甲烷时要验纯,条件不同,水的状态不同。该反应为 放 热反应。3、甲烷的取代反应方程式:CH4 +Cl2 CH3Cl +HCl CH3Cl +Cl2 CH2Cl2 +HCl CH2Cl2 +Cl2 CHCl3+HCl CHCl3 +Cl2 CCl4 +HCl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
13、代替的反应 逐步取代:1molCl2只能取代 1molH 原子 取代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5 种产物都有(HCl,还有各种取代产物)。:产物的状态:HCl、CH3Cl 为 气体,CH2Cl2、CHCl3和 CCl4为 液 体,甲烷的四种氯代产物都不溶于水。不论 CH4 和 Cl2的比例是多少,几种产物都有,n(HCl)最大,且 n(HCl)=n(参加反应 Cl2)4、主要用途: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天然气、沼气应用 知识点四、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结构特点:(1)链状,可带支链,注意分子中碳原子并不是直线状排列,而是锯齿状;(2)相邻碳原子间均以共价单键相连,碳原子其余价键均被氢原子饱和 1、烷烃:饱
14、和链烃 2、通式:CnH2n+2 (1)通式特点:H 原子数一定为偶数,其相对分子量也一定为偶数且除以 14 余 2,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已经达到上限。(甲烷是含氢量最高的烷烃)(2)碳原子数每相差 1,则相对分子量相差 14 3、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量增大而升高。分子中碳原子数在 4 以下的所有烷烃在标准状况下都为气态。4、化学性质:(与 甲烷 相似)(1)稳定性:常温下与溴水、H+/KMnO4不反应(2)都有可燃性 五、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1、定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要求:能分辨出 C 原子数为四和五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丁烷有 2 种
15、同分异构体:正丁烷 CH3CH 2CH 2 CH3 异丁烷 CH3CH(CH3)CH3 戊烷有 3 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 CH3CH 2CH 2CH 2CH3、异戊烷 CH3CH(CH3)CH2CH3、新戊烷 C(CH3)4 3、“四同”的研究对象:(要弄清楚四同的区别)同分异构体化合物 同系物化合物 同位素原子 同素异形体单质 点燃 7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乙烯 知识要点一: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 1乙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 C2H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2=CH2 空间结构:六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2工业制法:从 石油中获得,乙烯 的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
16、工发展水平。3.乙烯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无色、略有甜味的气体,比空气略 轻,不 溶于水 2乙烯的化学性质 由于乙烯分子中 C=C 的存在,使乙烯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燃烧 C2H4 +3O2 2CO2 +2H2O 实验现象:有黑烟生成,放出热量 产生黑烟的原因 含碳量比较高 注意: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验纯 使 KMnO4溶液褪色(乙烯被 KMnO4氧化后的产物为 CO2)应用:此性质可用于鉴别烯烃和烷烃但不能提纯(2)加成反应 定义: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乙烯与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化学方程式:CH2=CH2 +BrBr 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全面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