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练习参考超详细解析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练习参考超详细解析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练习参考超详细解析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鉴赏练习 一、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1、为加点字注音。怡然称快()庞然大物()癞虾蟆()项为之强()2、上文选自 ,作者是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为之怡然称快()(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翻译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译: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译:5、第 1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6、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答:7、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答:8、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答:9、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
3、要原因是什么?答:二、论语十则 (一)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0、孔子认
4、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阐述为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C“择”是选择之意。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乙)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5、也。”(选自论语为政)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答: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3、翻译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4、这则语录是论述学习态度的?还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答:三、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
6、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B 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C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D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2、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恒(经常)不一见 相顾(看)惊疑 B始悟
7、为(成为)山市 以(用)亿万计 C惟(只有)危楼一座 则明(明显)渐少 D或凭(凭借)或立 与世无别(差别)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数至八层,裁如星点。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4、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5、本文说明的顺序是()A空间顺序 B 游踪顺序 C 时间顺序 D 逻辑顺序 6、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解释:。,解释:。,解释:。,解释:。,解释:。作用:。7、“一切乌有
8、”中的“乌有”意为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 。8、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句话。译:9、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答:10、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答:11、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 到 为初生阶段;为发展阶段;是高潮阶段。四、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9、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解释加点的字。(1)未尝识书具()(2)指物作诗立就()(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事言其父()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A父异焉 ()B稍稍宾客其父 ()C父利其然也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E邑人奇之 ()4、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5、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6、翻译下列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10、译:(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7、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征?答:(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归纳回答。答:(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答:(4)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答:(5)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答: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之怡然称快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翻译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五、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11、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中:不:引:顾: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是因为“友人”“”又“”。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
12、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 B 学而不思则罔 C 路转溪头忽见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敝人 卑职 陛下 令尊 寡人 足下 令郎 老朽 麾下 敬词:谦词: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答:8、这则故事选自 ,作者 ,(朝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六、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
13、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本文选自 ,此书为西汉淮南王 编著。成语“”出自于此。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独以跛之故()3、翻译下面的句子:此何遽不为福乎?译:近塞之人,死者十九。译:4、本文是一则 (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是:。七、古诗词阅读 1、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枯藤老树昏鸦
14、D明月别枝惊鹊 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下列问题。(1)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答:(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3、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篇名 作者 出处 体裁 观沧海 白居易 全元散曲 元曲 西江月 马致远 乐府诗集 古体诗 天净沙 秋思 王湾 稼轩长短句 五律 钱塘湖春行 曹操 白氏长庆集 词 次北固山下 辛弃疾 全唐诗 4、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B 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教课 标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文言文 古诗词 鉴赏 练习 参考 详细 解析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