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秀资料 欢迎下载!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八年级上册 227 页)复习指要:注意: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不一定全是昆虫。基础训练: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211 页)1、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 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2、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的优点: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缺点是:受到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
2、全可靠。3、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完全吗?答:不完全,还靠(躯体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鱼鳍起(协调)作用。4、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鳃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流出鳃的水与进入鳃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5、各种鱼鳍的作用列表比较:6、用高科技的方法获得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叫做“绿色革命”,用高科技的方法开发海洋的资源叫“蓝色革命”。(过度捕捞)是许多近海地方渔业资源品濒于枯竭的原因。7、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捆扎鱼鳍的方法(最好),模拟实验的方法。
3、8、下列动物带有鱼字却都不属于鱼类:鲸鱼(哺乳动物),娃娃鱼(两栖动物),鳄鱼(爬行动物),墨鱼、鱿鱼、章鱼(三者都是软体动物)。9、鱼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捆扎 结 果 作 用 胸鳍 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保持平衡 保持鱼体平衡,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 这三种鳍都能 维持鱼体平衡 腹鳍 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保持平衡 保持鱼体平衡 背鳍 鱼体失去平衡而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 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尾鳍 鱼体很难前进,并且转向不灵活 尾鳍不但能产生前进的动力,而且能改变鱼体前进的方向 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体前进的方向和产生前进的动力作用。一般都有防止
4、水分散失的结构 如昆虫的外骨骼,爬行动物的鳞、甲 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运动系统,爬行、行走、攀援等)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气管和肺 普遍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呼吸: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特点是:鳃丝既多又细,并且密 布毛细血管。流出鳃的水(氧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了。“鱼儿离不开水”,实际上是离开水后身体会(缺氧)。生物对环境的依赖。1 腔肠动物:如海葵、海蛰、珊瑚虫等 2 软体动物:如乌贼(鱿鱼)、河蚌、章鱼、扇贝、蛾螺等 3 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水蚤等 4 哺乳动物:海豚、鲸、海
5、豹(生活在水中却用肺呼吸)5 爬行动物:龟、鳖(肺呼吸)。水中生活的动物都是低等的吗?否 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鳃呼吸)吗?否 水域环境的保护:1 建造污水处理厂 2 关停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厂 3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促进生态农业 4、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生活习性:土中穴居,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它的有机物为食)形态结构特点:身体有环状体节(灵活)、环带(前端)、刚毛(协助运动)。生理特点:呼吸靠湿润的(体壁)完成。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属于变温动物 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是保证蚯蚓的呼吸作用 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1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
6、吸。代表动物有:(青蛙、蟾蜍、娃娃鱼)。2 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冬眠期间的 青蛙,完全依靠皮肤辅助呼吸。3 变态发育、体外受精、变温动物 1 外形特点:体型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2 骨骼:轻而坚固。骨薄而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3 肌肉:胸肌发达。才能牵引两翼完成飞行动作。胸肌附着在(龙骨突)上 4 呼吸:肺和气囊(双重呼吸。“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5 体温:高而恒定(循环系统发达,心脏四腔,两条循环路线,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强)鸟适于飞 行的特点 23 页 鸟类主要特征(见下面资料)6 食量大,消化能
7、力强(为飞行时提供能量)7 直肠短,粪便不储存 1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蝗虫的呼吸器官“气管”在(腹部)昆虫的特征 2 胸部有运动器官足和翅(蝗虫胸部有 3 对足和 2 对翅。后足适于跳跃,后翅飞翔)3 体表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长大,因此昆虫有蜕皮现象。1 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 节肢动物四个纲:1 昆虫纲(无脊椎动物中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2 体表有(外骨骼);惟一会飞的动物);2 蜘蛛纲;3 多足纲(3 足和触角(分节)。蜈蚣);4 甲壳纲(水蚤、虾、螃蟹)三 空中飞行的动物 一 水中生活的动物 鱼类 2-3 页鱼鳍的辅助作用 游泳 其他水生动物 8、9
8、页 二 陆地生活的动物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2-19 页 蚯蚓 14 页 兔 16 页 形态结构特点:体表被毛(保温作用)运动方式:跳跃 体 腔:有膈(胸腔和腹腔的分界线。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循环系统:心脏分四腔,有肺循环和体循环(输氧能力强)消化系统: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盲肠发达 体 温:恒定(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扩大了活动范围)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成。能灵敏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结构和生理 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是保护动物的(根本措施)。陆地动物生活的基本环境条件(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
9、在我国仅有上千只大熊猫。它常作为“出国访问的友好使者”。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 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 游泳。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兔适于陆地生活的 6 个特征?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四肢和肌肉发达),能快速运动和支撑体重。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口内有齿,齿有“门齿、臼齿”的分化、适于摄食,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没有犬齿。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用肺呼吸。有发达的盲肠,适于消化植物纤维。优秀资料 欢迎下载!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买鱼时可以根据鱼鳃的颜色判断鱼的新鲜程度)10、其它
10、水生动物列表比较:名 称 生活环境 主要特点 代表动物 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 水 中 生 活 有口无肛门 海葵、海蛰、珊瑚虫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有贝壳 章鱼、扇贝、蛾螺、枪乌贼(鱿鱼)、河蚌 甲壳动物 体表有质地较硬的甲 水蚤、虾、梭子蟹、蜘蛛蟹 脊椎 动物 爬行动物 肺呼吸 龟、鳖、哺乳动物 胎生哺乳、肺呼吸 海豚、海豹、鲸 鱼 类 鳃呼吸、鳍协调游泳 中华鲟、鲨、银鲳、带鱼;青、草、鲢、鳙(四大家鱼)11、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这是鱼在(呼吸)。12、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
11、种类的变化 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13、鲫鱼的身体背面为(深灰黑色)腹面为(白色),这样的体色能避免被敌害发现,这是一种(保护色)。鲫鱼的体内有一个白色的囊,叫作(鳔),其作用是调节身体的密度。使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12-19 页)1、在观察过程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有利于蚯蚓的(呼吸)。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也是因为(缺氧而进行呼吸)。2、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能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体温恒定有利于动物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扩大活动范围。变温动物(除鸟类和哺乳动物以外的所有动物):其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12、。3、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是:(动物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动物是大熊猫。4、如何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5、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 4 个特征?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靠“体壁”溶解空气中的氧进行呼吸作用。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着作用产生运动。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生活习性穴居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层(变温动物)、昼伏夜出,以枯枝败叶为食。6、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更需要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调节体温。7、食性:植食性动物(如兔、牛);肉食性动物(如
13、狼、虎);杂食性动物(如人、鼠)。8、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 4000 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主要特征”。(其他特征有:a 心脏四腔,b 用肺呼吸,c 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d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e 体腔内有膈,其它动物的体内都没有膈。“膈”是哺乳动物体内独有的结构)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20-27页)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出现得最早的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哺乳动物中的(蝙蝠)。2、不能飞行的鸟类:(鸵鸟、企鹅)。3、鸟类飞行的(意义):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殖后代
14、。4、常见的鸟类有:鸢、天鹅、雁、信天翁家鸽。5、节肢动物有四类:蛛形纲:蜘蛛;甲壳纲:虾、蟹、水蚤、蜘蛛蟹、梭子蟹;多足纲:蜈蚣;昆虫纲(会飞):蜻蜓、蝗虫、蝴蝶、金龟子、蝇、家蚕、蟋蟀、瓢虫、蝉、蝼蛄、蟑螂、蚂蚁、蜜蜂等等。6、世界上的鸟类有(9000)多种。哺乳动物(4000)多种。7、鸟类的双重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满足飞行时身体对氧气的需要。(鸟的身体内有发达的气囊,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只能起(暂时储存空气)的作用,辅助肺进行呼吸。“肺才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8、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 100 万种
15、(占动物种类的 4/5)。9、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薄、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10、(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11青蛙的呼吸器官是()A鳃 B肺 C肺及皮肤 D气囊 12、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靠吃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有的动物以(植物)为食,有的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有的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其他动物。13、动
16、物要维持生存,既要善于发现和获得食物,又要避免被其他动物捕食。发现食物或敌害要靠(神经系统,包括感觉器官)。获取食物或避敌离不开运动。绝大多数动物都能自由运动。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八年级上册 2842 页)复习摘要:先天性行为 学 习 行 为 不 同 点 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必不可少的行为 后天形成的。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保证。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相同点 都是动物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
17、结果。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举例 蜜蜂酿蜜蜘蛛结网大雁南飞孔雀开屏红雀喂金鱼蜜蜂跳舞 谈虎色变、老马识途、惊弓之鸟、鹦鹉学舌、大山雀偷饮牛奶、背唐诗一切学习活动、闻铃声进教室 由肌腹(中间)和肌腱(两端)组成。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具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接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动物的运动 28页 骨骼的组成29 页图。家兔的前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骨骼由多块骨组成)。家兔的后肢骨(股骨、腓骨、胫骨、跗骨、趾骨)关节头:略微凸起的一面 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作用 关节 1 关节面 关节窝:略微凹陷的一面 是:缓轻震动,减轻摩擦 2 关节囊:分泌滑液(
18、增加关节的灵活性)。病变时会患“关节炎”3关节腔:内有滑液。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的现象叫(脱臼)骨骼肌 运动系统 的组成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当骨骼肌接受由神经传来的兴奋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2 研究一种动物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2页 1 概念: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具有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 2 社会行为的四个特征:有分工,有组织,有等级,信息交流(人有人言兽有兽语)3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4 意义:使动物内部能加强交流,促进联系,增强合作。使群体更好的适应
19、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有利于觅食和避敌,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5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举例: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象、鹿、鸡、鸭、羊、狼等 社会行为 37页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动物的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 动物的绕道取食:属于(学习行为),“错误与尝试”而后的“顿悟”形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图在中是边上的等腰三角形根据点的不同位分两大类讨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图当点在射如图因为所以为钝角则为等腰三角形时为中点又所以综上可得当为等腰优秀资料 欢迎下载!基础训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 节 动物的运动(28-31页)1、“大吊车可活动的部分”相当于动
20、物的(关节)。2、所有脊椎动物的骨骼都有(关节)。蚯蚓体内“没有骨骼”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3、运动的意义: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4、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5、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和关节(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关节)组成的。6、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7、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8、运动时,(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9、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运动强度应适当;佩戴护腕和护膝。10、
21、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11、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12、肌肉的协调配合分析 屈肘 伸肘 举重、提水 双手自然下垂 肱二头肌 收缩 舒张 同时收缩 同时舒张 肱三头肌 舒张 收缩 13、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有:(关节囊)内有(韧带),韧带外有肌肉包围。使关节灵活的结构有: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既可减少运动时的磨擦,又可缓冲动物时的震荡;(关节腔内有滑液),也可减少磨擦。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32-36 页)1、先天性行为举
22、例: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小鸟喂金鱼、婴儿的吮吸反射、燕子垒窝、公鸡报晓等;学 习行为举例:如谈虎色变、蚯蚓走 T 字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等。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就越多。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 3、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4、对一个人来说,学习行为更为重要。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狼孩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青春期(819 岁)是发展智力的(黄金时期)。5、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意义是(有利
23、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6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神经系统)的控制,也受(激素)的控制。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组成。7下列各项中,属于骨骼的是()A 手骨 B 股骨 C 肋骨 D 椎骨 (骨骼由多块骨组成,如脊柱、前肢骨、后肢骨)。8、人体完成某一动作,骨骼 肌收缩舒张的情况是:()A只有一块骨骼肌收缩 B、只有一块骨骼肌舒张 C、收缩和舒张的骨骼肌各有一块 D、收缩舒张的骨骼肌均有多块 第三节 社会行为(37-43页)1、用人工提取的“性外激素”做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诱杀的是雄虫(性外激素是雌虫分泌的)。这种方法能够(避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2、蚂蚁靠(气味)交流信息。同窝的蚂
24、蚁喷上不同的香水以后,它们就不能识别自己的同伴了。3、“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4、动物的三种语言: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动作如蜜蜂的“”形舞、8 字舞;声音如黑长尾猴不同的叫声代表不同的意义;气味如蚂蚁的通讯靠气味)。5、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团结力量大)。”6、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25、。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7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A 母鸡带领小鸡觅食 B 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 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 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八年级上册 4454 页)复习摘要: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4-47)1、人类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在“水稻 昆虫 青蛙”这条食物链中,如若捕捉青蛙,则昆虫的数量就会增加,从而导致水稻减产,最终导致(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上册 生物 复习 提纲 人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