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科技推广经验与中国的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农业科技推广经验与中国的创新.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国农业科技推广经验与中国的创新 第一篇:美国农业科技推广阅历与中国的创新 美国农业科技推广阅历与中国的创新以浙江农林高校科技特派员实践为 例 日期:2022-05-16 来源:世界农业2022年第3期 余学军 摘要:美国建立了以高校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实现了农业教化、科研、推广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具有确定的借鉴意义。中国推出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以浙江农林高校为例,组建多层次的科技特派员,围绕欠发达地区的木材加工产业、养殖产业、茶产业、竹产业等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同时,以法人科技特派员的形式与县域开展全面的科技合作与对接,有
2、效地促进了地方农业科技进步,同时也为高校老师提高创业实力搭建了平台。这种以科技特派员为载体的高校服务社会的模式是 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一个创新案例。 关键词:美国;农业科技推广;浙江农林高校;科技特派员;高校服务社会 农业科技推广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美国是以农业教化机构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这类推广组织体系在农业教化机构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站中心,由高校的推广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基层推广工作,并在各县设有推广站。其特点是农业教化、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实行统一领导,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是以政府农业部门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下属推广局和推广站中心
3、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全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美国这种通过高校教化机构的推广体系,主旨是“通过把农业教化机构带给人们而到达关心人民关心自己的目的,通过高校推广、高校的介入,加快了农业科技转化率, 具有确定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农业科技推广以高校为基础,农业教化、科研、推广相结合 1.通过立法,农业科技推广快速兴起 美国相继通过立法程序,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制度,使美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快速兴起,主要历程为:1862 年莫里哀法Morrill Act of 1862,亦称赠地学院法。该法案规定:拍卖拨给各州确定面积的联邦公有土地来筹集资金,用于每州至少成立一所开设农业和机械课程的州立农学院,负责本州的农
4、业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促进了农业教化的普及;1877 年国会通过哈奇法Hatch Act of l877。该法规定:为了获得和传播农业信息,促进农业科学探讨,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建立州农业试验站。试验站属美国农业部、州和州立高校农学院共同领导,以农学院为主的农业科研机构;1884年,南伯S.A.Knapp 担当艾奥瓦州农学院院长,后任美国农业部部长,强调通过亲自实践来学习,通过示范教化,让农夫根据自己农场条件进行耕种。南伯亲自由得克萨斯州创建合作示范农场,推广良种和新技术,后来被美国人称为“美国农业科技推广之父;1914年5月8日,威尔逊总统签署了史密斯利弗法Smith- Lever A
5、ct 即合作推广法。该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经费,同时州、县拨款,资助各州、县建立合作推广服务体系。推广服务工作由农业部和农学院合作领导,以农学院为主。根据这3个法的规定,美国50个州都先后创办了赠地高校即州立高校,并在赠地高校农学院的领导下设立了农业试验站和农业合作推广站。农学院既担负农业教化工作,也担负科研、推广工作,形成了以州立高校为依托,教化、科研、推广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作、互相渗透的三位一体的教科推体制。 2.美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美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由联邦农业推广局、州农业推广站和县农业推广站3 个层次组成, 其中州农业推广站居核心地位。 1 浩大的技术传送网络。美国设置农业推广
6、局主管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州农业推广站在美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该体系是个浩大的教化、科研和推广协作网,包括130多所高校、59个农业试验站、63所林学院、27所兽医学院及多数县级农业推广站。全国3 150个县农业推广站,共同组成了覆盖200多万个农场的技术传送服务网络。联邦政府每年拨款资助各州推广项目,经费一部分是按固定的比例支配,由州政府干脆管理运用,其余拨给专项课题。农业部还同联邦政府各有关部门保持联系,关心推广项目的完成,批准州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人事任命,同州政府协调推广支配和督导检查推广支配的执行状况。美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关岛以及维尔京群岛各设有一个
7、州级农业推广站。州农业推广站归属于各州赠地高校农学院。既是各州农业推广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科技各州农业科技推广支配的具体实施者。它上对赠地高校农业学院和农业部推广局负责,下对本州农场及公众负责,是美国合作推广体系的真正核心。县级推广人员受州立农学院领导,并以联邦农业和州立农学院工作人员的身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工作。这些推广人员的罢免,均需取得州立农学院和农夫团体的同意。 2显著特点:农学院专业推广。美国各州都设有州立高校,在州立高校农学院下设立农业推广站,站长由农学院院长兼任。农学院既负责农业教化、科研,又要负责全州的农业推广工作,这是美国农业推广的一个显著特点。推广人员由农学院各系、各
8、学科教授组成,教授们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参与相关的项目组,具体负责制订推广支配,设计推广方案,实施推广项目。县农业推广站是州农业推广站的派出机构,推广人员由州推广站雇佣,其中绝大多数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推广人员干脆与若干农场保持联系,随时将自己或者收集到最新科技成果供应给农场。通过举办农业科技讲座和短期培训班,以及供应经济技术询问等,向农场主传播最新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科技服务关心农户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学问,有效地从事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本钱,提高劳动效率。 二、美国农业科技推广对中国的借鉴以浙江农林高校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践为例 美国通过州立高校农学院这一中间环节,把农业
9、科研、人才培育和推广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体系使农业教化能针对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教化支配,培育需要的人才,克服了人才培育上的盲目性。还能把推广工作作为对农夫教化、正规教化、短期培训、接着教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保证了美国农业的快速进展。被认为是一个主动的有效组织,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已达80左右,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奉献率到达75以上。但是美国高校推广模式无法照搬到中国来,两国国情存在着极大差异。美国农夫人数相对较少,受过中学以上文化教化的在80%以上,学问获得实力较强。每个州立高等农业院校所担当的技术推广任务并不是很重的。而中国每个省就有数千万的农户,农村劳动力中中学以上文化的
10、不到12%,还有37%的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每个省的高等农业院校或高校是无法满意推广询问服务需求的。高校不行能成为公共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只能成为重要帮助力气。但是,这种帮助力气借助高校的社会服务工作,依据市场需求和农夫实际需要为农夫供应服务,把科技干脆导入农村基层,在科技人员与农夫之间建立起一个干脆联系的机制与平台,有效促进科技导入农村基层,旺盛农村经济。中国1999 年福建南平发起科技特派员制度,2000年由科技部代表国家正式确定、认可并在全国推广,高校及农业高校深度参与推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特派员科技推广服务类型,为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高校服务社会作出了有益探究。浙江农林高
11、校自2003年,已经连续7 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派出单位荣誉称号,向欠发达地区派遣科技特派员制度,干脆对农夫进行科技指导,解决生产上遇到的各种难题,增加外力支撑和带动作用,构建起一个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带头人为主体,以乡土人才和农夫为基础的宝塔形农业科技传导网络。这种以科技特派员为载体的高校服务社会的模式是中国农业科技 推广的一个创新案例。 1.围绕农业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环节开展科技推广 科技特派员推广服务模式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进展。通过瞄准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技术传播成为推动产业进展的重要手段,这也大大加强了科技推广服务的针对
12、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良种选育、壮苗培育、合理施肥、病虫防控、科学管理等技术环节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有效地提高农户的生产技能,并推动该项产业的进展。 2.与农户企业 结成利益共同体 在各地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中,科技特派员自身通过创办或协办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与农夫、专业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建了科技中介服务型、技术资金入股型、独资创办科技实体型、科技项目承包型等多种创业和服务类型,这些推广服务类型也是科技特派员进行科技传播的渠道和载体。在利益共同体中,进行无偿或有偿的科技推广服务成为联结科技特派员与农户的纽带,科技传播结果也成为能否实现共同利益的关键。舒尔茨认为,必需使大部分基
13、础探讨和部分应用或开发探讨“社会化。假如基础探讨完全依靠营利的私人企业,那么对这种探讨的投资必定会很少。而作为需求者的农夫,对新技术的接受速度主要取决于有利性,并且只有当经济进展到确定阶段,农夫才会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寻求新农业要素。向供应新投入的农业探讨以及利用新投入的农夫投资,将为农业的技术变革和生产率增加供应基础。 3.科技创业与科技推广关联 在科技特派员推广服务体系中,科技创业和服务是密不行分的,科技特派员在农村进行科技创业。农村科技特派员推广服务体系与传播机制分析是能够向农业、农村供应科技服务,并在服务中进行科技传播,进而带动产业进展和促进农夫收入的提高。创业熬炼提升了科技特派员的服务“
14、三农的实力水平,推广服务表达了科技特派员创业的价值。基于科技成果商品性和准公共性的特点,市场经济条件接受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形式是更好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途径,从而有助于促进科技要素带动人才、资金等其他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淌。据2009 年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年度报告显示,2009年科技特派员有偿和无偿服务类型比例分别为62%和38%,通过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形式主动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传播。高校科研院所派出的科技特派员要关心入驻乡镇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同时各级龙头企业也可以派出科技特派员,投资在入驻乡镇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和种养大户,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生产原料问题,还可以增加农夫收入,
15、高校在特派员制度的实践中广泛介入,发挥科技对农业进展的作用,同时科技人员实现个人价值而深化农业、农村生产一线进行科技服务或创业,以多种形式为农夫供应科技服务,有的与之结有利益关系,共同创业。科技特派员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开展科技服务或进行科技创业:创办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乡镇统一规划建设的科技园区里,接受投资入股,建立利益共同体;租用农夫承包地或公司土地,再转包给农夫,通过统一的技术指导,提高生产效益;以技术、资金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形式;组建公司、经济实体,以企业运作方式面对农村开展技术服务;把技术服务与供应新产品或开拓营销市场等结合起来,从实物的营销环节中表达技术
16、服务的价值。 三、浙江农林高校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创新,丰富了选派形式 从制度支配的角度动身,“科技特派员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特派员以学问为依托,深化农村一线,与农夫、龙头企业及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利益共同体,开展科技服务和创业的一种制度支配。林毅夫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制度创新理论进行了丰富。林毅夫认为,制度供应是国家的基本功能之一,制度支配是一种公共物品,弥补制度供应缺乏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代替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客观因素。浙江农林高校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创新,丰富了选派形式,进行项目支撑与人事保障,创建了新型校县合作模式和提升创业技能等。 1.丰富选派形式 浙江农林高校组建了7 个团队科技特派员,围
17、绕欠发达县市、区 的木材加工产业、山地林下养殖产业、茶产业、竹产业等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派出形式有个人科技特派员、团 队科技特派员与法人科技特派员3 种形式。 1 创新科技特派员遴选方式。浙江农林高校科技特派员选派实行组织选派、组织选派与双向选择相结合两种方式。组织选派是针对乡镇需求和每一位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点,并将科技特派员选派与地方产业项目建设、优势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实现科技特派员与项目的互动。组织选派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是将各县市、区 乡镇根据本地区农村经济与社会进展的需求与学校结对,由所辖区域内的各类农村生产经营主体、服务组织或农村社区等单位提出科技需求,按双向选择的原则,通过
18、个人申请,学院举荐,学校筛选,省委委派,层层把关的遴选方式,选拔出高素养科技人员,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2 创新多层结合工作方式。在团队特派员工作中,实施首席专家带技术专家的方式,首席专家起技术引进示范作用,负责面上的工作;技术专家抓落实,负责点上的工作,上下联动,点面结合。专家与乡镇两级科技人员组成课题组,实行手把手、传帮带的方式,培育本地的科技特派员,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科技服务成效。如派驻遂昌的老师,服务当地的乡村旅游产业和林下生态养殖产业,扶持了山区林下经济产业的健康进展;派驻庆元、江山、衢州的老师,为山区竹产业和经济林产业提升服务,对浙江山区特色产业进展和农夫增收起到了
19、主动作用。 2.项目支撑与保障 要真正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必需有项目支撑。一方面科技厅、学校和地方给每位科技特派员设立启动基金;另一方面学校和各地合作,主动申报争取科技项目,将每位科技特派员支配在研发推广科技项目中,共同实施促进当地林业增效、林地增收。5 年来,共争取并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110 个,项目总经费达5 800 余万元,有效促进了地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进展,而且为学校和老师了解林业生产科技需求、提高基层创业实力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为老师积累实践阅历和提高授课水平,为学习供应实践基地和提高动手实力起到了主动的作用。结合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科技特派员工作政策文件,浙江农林高校制定了
20、一系列激励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建功立业的政策,明确规定科技特派员下派期间,其行政关系、职务、待遇等保持不变,工资、奖金、福利从优,并对科技特派员实行人身保险;激励科技特派员领办科技企业,组建利益共同体,通过技术要素参与收益支配、技术入股或技术承包等形式参与产业进展。由于政策给力,老师在支配好工作后下基层的主动性很高,并真心实意地为基层服务,在基层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各派出单位可根据其工作表现,结合本单位实际,在年终考核评优中优先考虑,并享受相应的考核奖。其中,被评为市、省或国家级优秀特派员的,考核奖可酌情增加。对列入市科技支配的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项目,派出单位要在年终业绩考评、核算等方面
21、视同为由本单位牵头担当的市级科技项目对待。对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中成果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的,优先举荐。 3.创新校县合作机制,搭建法人科技特派员合作支撑平台 从20 世纪80 年头起先,浙江农林高校就与遂昌县开展了科技合作,法人科技特派员建立后,更以接力、辐射、繁殖等模式为内容,集一个法人单位的优势人才与技术力气,服务一个县域的社会经济进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个人特派员结对项目、团队特派员服务产业、法人特派员支撑全县的遂昌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建立了学校和地方双方党政一把手定期会议机制,双方领导的多次互访进一步促进了县校之间的合作,建立了学校科技处、二级学院与
22、县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环境爱惜局、旅游局以及相关乡镇等的对接沟通机制;成立了浙江农林高校和县政府科技特派员办公室,担当着双方技术人员的日常联络工作;围绕遂昌的6 大特色农业产业进展,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经营大户共同建立了12个科技合作与示范基地、6 个专业合作社。浙江农林高校法人科技特派员运作方式,并在浙江省内领先实行了法人科技特派员启动仪式,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合作以来,双方共同担当了国家星火重点项目“毛竹低产低效林综合生产实力提升关键技术推广、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优质阔叶用材树种资源培育关键技术中试与示范等35 项,进入生产应用阶段的有12 项。其中,张齐生院士领衔竹炭探讨推广团队,与
23、遂昌县文照竹炭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实施的“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一成果已开发出7 大系列300 多种产品,成果辐射到浙江衢州、遂昌及福建建瓯等地,形成了竹炭产业集群,在竹产区建成20 多条竹炭示范生产线,年产竹炭10 万t,产值20 多亿元。 4.提升创业技能,完善利益机制 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对科技特派员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学问的培训,每年举办若干期科技特派员创业管理培训班,提升创业技能。建立科技特派员网上创业信息沟通及创业技能共享平台,拓宽科技特派员信息沟通与学习渠道。组织创业胜利人士、政策专家、资深顾问等成立科技特
24、派员创业辅导团,为科技特派员创业供应询问辅导或结对服务,关心科技特派员提高基层创业技能。发挥优秀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科技特派员之间互帮、互传、互带的良性机制。同时依托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和科技创业中心,面对科技特派员建设一批表达林业科技进展特色的创业孵化器,关心改善科技创业条件,供应相应的创业服务。以创业孵化器建设为载体,加快建立科技特派员农业创业的要素优先保障机制,实现要素配置收益的最大化。同时依据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通过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特派员农村基层创业的利益机制。激励科技特派员以技术承包、项目承包等有偿服务形式获得合法收益,或以个人独资、资金入股、技术参
25、股等方式与服务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科技特派员到达乡镇后,每年不少于1/3 的时间在驻地乡镇创业服务。大家都从6 个环节去探究:一是依靠当地林技人员和乡村干部,与他们交挚友;二是深化调研,分析当地社会经济进展的特色优势、资源环境等状况;三是提出符合实际、可操作的进展建议;四是申报科技项目;五是联系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组织企业 实施项目,作出示范;六是推广辐射普及。几年来,浙江农林高校科技特派员共扶持进展了园林花卉、竹产业、水果、林下养殖、竹木加工、农家乐等39个专业合作社,开展各类好用技术培训630 余期,培训农夫2.8 万人次,为山区培育了一批驾驭好用技术的现代农夫。
26、其次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阅历总结 创建区域农技站 加强基层农技体系建设 县地处渭北旱塬西端,全县辖10镇5乡,240个行政村,人口25万,土地总面积22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87万亩,人口密度103.7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之后,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指导工作,我县针对乡镇农技站力气薄弱的实际,在加强县级农技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尝试区域站的基层农技机构设置模式,先后创建区域性农技站7个,以此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服务网络,使全县农技推广事业健康进展,为全县农业增效,农夫增收做出了主动的奉献。 一、建立区域农技站
27、,探究农技推广服务新路 80年头以来,为了加强农技体系建设,我县依据县建中心乡建站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在健全完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19个乡镇农技站,但因受地方财力的制约,当时成立的乡镇农技站基本上是一人一站,人、财、物三权归乡镇政府,农技人员常被当地政府派搞其他工作,难以顾暇农技推广事业,工作不独立,技术服务乏力。针对此种状况,1988年以来,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我们充分利用渭北旱塬综合开发建设、粮食自给项目、商品粮基地项目、旱作农业项目以及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等项目配套资金,依据集中财力,高起点、高标准建站原则,根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呈现状和特色农业区域分布特点,经
28、过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在我县西部深山区、南北部浅山区、千河沿线川塬区等不同自然区域,相继建立7个跨行政区域的县级以下区域性农技站,每站占地面积2-3亩。区域农技站建设总投资78万元,建有办公楼、营业房、仓库及其他附属建筑,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并配有恒温箱、天平、土壤水分速测仪等简易检测仪器设备57台套,价值16万元。每站配备工作人员3-4名,区域性农技站人、财、物三权由县农技中心干脆管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有基层农技站,已成为我县农技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员配置上,依据区域农业经济特点,从县农技中心在岗人员中抽调相应专业的工作人员22人,配备区域农技站。22人中,农艺师2人,助
29、理农艺师7人,技术员5人,技术工人8名。区域农技站自建立以来,坚持以三农服务为宗旨,以技物配套服务为手段,以科技示范基地为阵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主动参与实施重大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区域农技站由于三权归县农技中心,保证了基层农技站国有资产不流失,管理不脱节,业务工作能正常顺当开展,充分弥补了因乡镇农技站管理体制不顺而造成的种种弊端。多年的实践证明,区域农技站在新技术引进及产前、前中、产后服务中起到了中坚作用,农情监测、新技术示范、农夫培训、田间指导等主要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大都由区域站完成,是符合我县实际的一种新的农技服务模式。 二、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区域农技站的基层网络
30、优势 区域性农技站是县农技中心下设的基层派出机构,也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前沿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站的重要作用,增加农技推广活力,我们从加强管理入手,着重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实行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技物配套服务相结合的一站两制。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业务工作依据县农技中心的总体推广支配,将任务分解到各区域农技站,并将示范样板和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硬性指标任务下达各站,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也首先支配在区域站实施。技物配套服务按各区域站实际状况及地域优势,确定合理的经营任务和利润指标,同时将精神文明建设也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三是严格检查考核。县农技中心对各区域站和工作人员制定了翔实的考评考核方
31、法,按照目标责任书,逐项量化考核打分,并将平常的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根据。各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下人事聘用的重要根据。四是实行工作人员聘用制,即由县中心聘请区域农技站负责人,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再由区域站负责人聘请各站工作人员。 区域性农技站作为县级技术推广机构与乡镇农技站联系的纽带,在完成县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对辖区乡镇农技站的技术推广工作起着指导作用,组织乡镇农技站,协调与乡镇的关系,并参与实施辖区乡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及科技宣扬培训工作。近年来,全县三田建设、优质粮油、设施农业、平衡施肥、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等主要技术推广工作都以区域站为主导力气组织完成。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 xie
32、xiebang 网。 区域性农技站实行一站两制的运行机制,在目前财政困难,推广经费不能保证的状况下,通过技物配套服务,来弥补经费缺乏,促进了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当开展。如我县温水区域农技站在黄姜引进示范推广中,所需的技术培训、资料发放、示范推广等经费都来自经营服务创收,使黄姜生产成为温水地区的一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到达1万多亩,被誉为县黄姜生产第一镇,有过辉煌的一页。 三、区域性农技站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实行一站两制,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使得各站留意追求经营利益最大化,确定程度上减弱了公益性技术推广的工作力度。二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力气薄弱。7个区域农技站共有农技人员
33、22人,其中非专业技术人员8人,占总人数的36.4%。三是推广经费严峻缺乏,农技人员学问更新,新技术成果引进、试验、示范难以深化开展。县财政只保人头工资,各区域站的水电费、办公费等正常开支费用通过技物配套服务只能牵强维持,工作人员的下乡补助、各种津贴等福利待遇更无从谈起。四是服务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测试仪器、交通工具及通信设施。五是技物配套服务上缺乏确定的资金投入,效益比较差。 四、区域农技站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对策 在工作思路上,紧紧围绕农业两法和中心有关文件精神,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建立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实行科技产业化开发。为此,要抓住时机,主动改革,创新机制,
34、进一步放活科技人员,实行产业开发,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一是激励支持区域农技站和个人开展技物结合,综合服务,在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的同时,经营良种、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增加收入。二是激励农业技术人员深化基层办点,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参与收益,探究农技服务新路。三是利用推广单位自身优势,参与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打破铁饭碗,建立新型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主动性。 第三篇: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对农业进展的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对农业进展的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作用: 第一,科技创新从根本上确定着农业进展的速度和质量。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科
35、技竞争,产品科技含量的凹凸,干脆表现为市场价值的优劣。农业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向前进展的基本动力和有力杠杆,在引导人们新的消费观念、促使开发新的涉农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同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根本作用。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现代农业,没有科技创新的农业在国际市场中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科技创新的农业就不能满意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其次,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生产与消费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生产与消费是一对冲突的两个方面,在正常状况下,生产满意消费,消费促进生产。然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常常因产品自身的问题导致市场与生产的脱节,从而使生产与消费不能协调进展。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
36、法,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变更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更好地满意消费者的需求。从科技创新在农业中的地位分析,其将来进展目标可表述为:在现代农业的进展历程中,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高产、优质、低耗、平安、生态等效益;不仅满意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而且满意人们精神生活享受需要。将来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目标,就是开拓人类高品质生活的健康时代。 第三,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有序调整的动力。事物运动进展的规律说明,某一事物状态的变更,必定带动与其互相关联事物的转变或组合或产生出新的事物。农业科技创新在变更生产工艺的过程中,必定打破原有产业结构的构成环节或方式,形成新的产业结构组合,导致大批新型产业
37、的出现和进展,从而适应市场新的消费需求。 第四,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的基本出路。在现阶段,我国农业进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是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农夫收益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科技创新,即通过科技创新,变更生产环节的科技生产手段和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创建知名优品牌,满意市场需求;通过科技创新,在降低生产本钱的同时,使产品获得志向的市场价格,实现良好的产出效益,到达农夫增收。 农业推广作用: 第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大国,当时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依靠农业技术作支撑,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是一项战略性任务。现代农业是一种集约化、市场
38、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农业,就是要扭转以人力劳动和蓄力耕作为主、以自然赏赐为基础的落后状态。通过引进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和广泛运用工业产品的过程。农业的基础地位得以强化,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照旧薄弱,必需通过农业推广体系将农业技术传播注入到农业进展之中,变更人力劳动和蓄力耕作之下的低生产率,变更以自然赏赐为基础带来的不确定性,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从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其次,加快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干脆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进展的特点和现状告知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
39、,同它们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农村经济进展滞后#农夫收入不高的状况下提出。这些限制条件阻碍了农业技术进入农夫的手中,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推广是连接农业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一个科学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担当着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使命,也是加快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重要的渠道。 第三,提高农夫收入。农业进展,农村旺盛,农夫富有,新农村建设要取得成效,三农问题要得到妥当解决,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农夫是否得到了实惠。农业技术推广旨在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信息和技术的传播为宽阔农夫群众供应了一次免费教化机会。可以说,提高农夫收入,改善农夫生活是新
40、农村建设的动身点,也是落脚点。 第四,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的特点,只有农村人民的素养得以提高,在平常的生活中能够以文明的心态自处,才能造就文明的乡风与整齐的村容。以人文学问为主的软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农夫们的观念大为变更,从而适应技术变革和现代社会带来的变迁。 第五,协调人与自然协调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不仅包括为生产服务的硬科学,也包括为人文服务的软科学,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农业技 术推广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人们更加留意生态问题,有很多新技术是以生态良好进展为目标的,也有很多为生态进展而出现的农业管理理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论,科学的农业技
41、术推广体系是协调农村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重要工具。 第四篇: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探商量文 摘要:发呈现代农业,需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制度创新为重要支撑。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进展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员匮乏,农夫交互机制缺失,严峻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因此,必需把握好农夫的需求与农业科技的需要,切实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表达机制,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员的培育工作,精确推断和分析农业科技推广与农夫互相依存的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共同体机制,从根本上全面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农业科技服务 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属于公共物品
42、范畴的农业科技服务,在确定程度上是政府供应的基础,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但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是依靠政府主导发挥作用来实现有效供应,导致农夫需求表达缺乏,很难实现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因此,必需把握好农夫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解决好农业科技在推广、服务与应用方面的难题,这需要“将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与农夫科技需求结合起来,以促进农业科技有效推广为导向,摸清农夫对农业科技的真正需求,树立创新意识主动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和转型,因为农业科技服务和应用的最终目标始终是农夫,农业科技成果也是为农夫服务的,只有农夫接受,主动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
43、挥好农业科技推广员的作用,以政府推广为基本目标,深化农夫与村庄进行调查,动员农夫主动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来,摸清农村农夫的底细,以他们的利益诉求与思想动态为基础,以村情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方向等进行普遍调查和非正式访谈,并集中村集体一切可利用的力气,深化探讨和分析农夫对农业科技的需求,集中小组探讨,搜集整理出农业进展所需要的资料,就农夫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动身探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理清思路把握好农业科技服务的真正意义,从评价、应用效果动身,以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动员农夫主动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并将信息反馈到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中,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汇总和整理各种信息,传递到农业科研部门,
44、结合每个地区的实际状况,动员高校科研人员、村里探讨人员与农业科研部门共同开展课题探讨,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商品化、市场化为基础刚好传递到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强化地方政府的作用,瞄准时机有效地整合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服务的推广资源。总之,农业科技推广需要以农夫需求为基础,以农业科研、推广与应用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保障农业科技供应效率的基础上,满意农夫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率,从而切实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 2建立健全表达机制 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要把握好政府推广与农夫农业生产活动的需求,从农夫的农业科技需求动身,实行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农夫农业科技需求为
45、基础建立健全表达机制,从而精确表达农业科技需求,强化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部门的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双向沟通机制。事实上,受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不高,农业农业科技需求缺乏确定的表达渠道。因此,必需建立畅通的农夫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机制,确保农业科技部门和农夫进行互动,在保证农夫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的基础上,深化探讨和分析农业科技的愿望和要求,主动培育相关组织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因为我国农夫普遍呈现分散的、小规模的生活活动经营,农夫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必需全面、精确地把握每位农夫的需求。一方面,要主动培育与村情相符合的村民自治组织,以村民委
46、员会为单位,激发村民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动性,以农夫代表会议为基础动员农夫和农村合作社等组织对农夫科技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深化探讨、推断、整理、分析和整合信息,确保信息精确刚好到达,再通过农业科技推广员和推广部门,有针对性地向农夫传达农业科技政策方针,形成良好的决策机制,将其与农夫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机制结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另一方面,要拓宽农夫需求表达和诉求的渠道,增加农夫参与和表达意识,结合村情主动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培训,激发宽阔农夫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与在科技需求表达机制中的作用。 3结语 要把握好农夫需求,以政府推广为基础,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表达机制、农业科技推广员与农夫的利益共同
47、体机制,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员担当起项目推广、下乡技术指导和培训的责任,并制定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来激励、约束和规范农业科技推广员的行为,从工作看法、业务水平、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动身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以农夫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全面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 第五篇: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汇报 淄博市农业综合开发 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状况汇报 2022年5月13日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心、国务院支持“三农进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财政投入农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努力保障粮食平安和大宗农产品的有效供应;通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带动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夫持续增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办将科技推广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一项重要措施,全面融入于农发项目的整体建设之中,提高农业进展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为全市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有关状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大力加强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是突出节水浇灌。项目区内新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