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化学探究题分析修改好.pdf
《2023年初中化学探究题分析修改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化学探究题分析修改好.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初中化学探究题分析(含解释答案)类型一:C、Fe、Cu、FeO、Fe2O3、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碳的探究 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铁的探究 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 色。铜的探究 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FeO、Fe2O3、CuO等物质的探究 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让学生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常见的现象: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
2、,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3:FeO 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4:CuO 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5:Fe2O3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中,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举例如下:例一: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
3、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粉末是氧化铁。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1)、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正确。(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预期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分析:此题联系生活实际“脱氧剂”,考察
4、C、Fe、Cu、Fe2O3、CuO的性质。“脱氧剂”常温下应该能与氧气反应,而铜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氧化铜又是黑色的且铜生锈后的物质是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的,所以脱氧剂与铜、氧化铜无关。铁生锈后生成物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红色的粉末,故甲、丙的猜想不对,乙是正确的。那么针对乙的猜想进行实验即是考察 Fe、Fe2O3、活性炭的性质。可利用 Fe、Fe2O3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活性炭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加以说明。(对于铁粉也可以用磁铁吸)答案:(1)乙 因为铁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尤其是铁粉颗粒小,常温下更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而生锈。(2)用磁铁充分接触滤纸上的脱氧剂粉末
5、绝大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 脱氧剂的成分是铁粉 将红色物质放入小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现象。继续滴加足量的 NaOH溶液。红色物质溶解,溶液呈黄棕色,产生红褐色沉淀 红色物质是 Fe203 此项可有多种答案,只要原理正确,各项叙述清楚,能确定铁粉及氧化铁的存在,均可给分。(3)Fe203+3H2SO4 Fe2(SO4)3+3H2O 例二: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假设 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假设 2:;假设 3:;(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
6、想和分析: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假设 1 成立 假设 1 成立(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4)拓展:为了进一步探究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作了如下实验:将此黑色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木炭粉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你回答: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常见的现象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7、为浅色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烧杯中 (填“有”或“没有”)不溶物.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此题仍然是一道有关 C、CuO的性质探究题。木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粉末,所以假设时,可以是它们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对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区分上只能利用其化学性质的差异来进行,最常用的就是用酸来区分,木炭粉不溶于酸(即不与酸反应),氧化铜溶于酸且所得溶液为蓝色,所以填写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拓展考察碳的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的固体是铜。剩余的固体成分有两种可能(因为木炭粉无剩余
8、),一是只有铜生成,二是在生成铜的同时氧化铜剩下了。那么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加酸没有反应发生,溶液呈无色仍为硫酸溶液;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剩余的氧化铜会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的蓝色溶液,方程式也很自然的就写出来了。例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铜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探究实验,其操作过程如下:将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铜片放在酒精等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铜片表面变黑。因此,小刚同学得出结论:铜片在加热条件下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铜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碳单质)请你加入该小组的探究活动:(1)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2)请你用一步实验操作验证上述各结论:(3)为避免上述结论的不确定性,要
9、验证在加热条件下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反应,应如何改进上述实验。分析:此题是课本第一章第三节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变形题。考察的知识点及解法同上面的第二题 例四: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后,放入试管中,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34 分钟,冷却后,试管中只有红色物质。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红色物质可能是什么?进行猜想:你认为可能是 。实验方案: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预期的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物质放入试管中,。查阅资料:铁粉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得出结论:铁粉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
10、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常见的现象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色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分析:此题仍为一道考察 Fe、Cu、FeO、Fe2O3、CuO性质的探究题。加热后只有红色粉末,排除了 FeO,因为 FeO是黑色的。反应前是铁粉和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后固体为红色可知,生成物是 Cu和 Fe2O3,因为是置换反应方程式不难写出。Cu和 Fe2O3的验证仍然用加盐酸或稀硫酸的方法,红色固体部分溶解,且得到黄色溶液。类型二:NaOH 化学性质的探究题 氢氧化钠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常见的碱,既是中考的重点、也是热点
11、。有关它的化学性质在平时的练习,各省市的中考命题中更是屡见不显。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熟悉氢氧化钠与指示剂的反应,它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与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等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可溶性盐类例如铁盐溶液反 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例如,游泳池 里“蓝色水”的探究,工厂排放的污水硫酸铜或氯化铁的探究,都用到氢氧化钠与铜离子反应得到蓝色沉淀或与铁离子反应得到红褐色沉淀来说明。常见探究题分析如下:例一: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指示剂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步骤:在第一支试管中加
12、入约 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 2mL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 2mLNaOH 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是否变红):(1)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钠离子 。(3)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你得出的结论是 。分析:此题用排除法去解答。即 H2O分子,Na+离子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那么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只有 OH-离子了。类似此类探究还有,例如:实验探究: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
13、使指示剂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或探究盐酸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指示剂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等(分析同上)。例二: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沉淀、产生气体等。但 CO2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 CO2与 NaOH 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只收集有 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 NaOH 溶液的烧杯中,如图 1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2)第二组同学也得到了启发,也设计了如图 2、3、4、5、6 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他们各自会看到什么现象?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
14、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常见的现象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色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3 4 5 6 你认为以上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 种。一种是因为 CO2与溶液中的 NaOH 反应,消耗了 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 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 CO2与 NaOH 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可以说明问题吗?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化学 探究 分析 修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