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生物会考必考35个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全面汇总归纳.pdf
《2023年初中生物会考必考35个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全面汇总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生物会考必考35个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面汇总归纳全面汇总归纳.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12 202035 1.动物概述: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 150 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2.鱼类的外形、运动、呼吸及主要特征:鱼类生活在水中,有两个重要特点是,一是能够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鱼的身体呈梭形,这样的外形特点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观察活鲫鱼时,我们会发现它有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这一过程主要完成了呼吸。观察鱼鳃时,先轻轻掀起鳃盖,会有许多丝状的结构是鳃丝,这种丝状结构是鲜红色的。鱼是适应水中生活的一类动物。体表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3.模拟实验: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试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4.其他水生生物:腔肠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低等生物,它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河蚌、蛾螺、扇贝等属于软体动物。它们的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5.水域环境的保护:人类活动正使许多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冲进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海洋是重要的水域资源,目前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把用高科技的方法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叫做“蓝色革命”。2 12 6.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与陆地生活相对干
3、燥相适应,陆生生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不受水的浮力作用,陆生生物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与多变的陆地环境相适应,具备了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等。7.蚯蚓的饲养和观察(主要观察其运动和呼吸):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蚯蚓的运动是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进行的,刚毛在运动中起支持和固定身体的作用。蚯蚓的呼吸要靠湿润的体壁完成。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
4、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除。8.家兔的形态结构特点:家兔体表的毛光滑柔软,有保温的作用,对维持家兔体温的恒定有重要意义。家兔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特征: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9.哺乳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 4000 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哺乳动物的牙齿有了分化,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10.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对于陆地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些动物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破坏,使它们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1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及鸟类的主要特征:
5、目前,世界上的鸟类大约有 1000 多种,其中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 3 12 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在自然界中会飞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它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鸟的身体呈流线型;羽毛排列是彼此重叠的;胸肌发达,胸骨很突出。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一端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12.昆虫的特征: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种类超过
6、100 万种,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这与它们运动能力强是分不开的。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13.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等,都属于节肢动物。其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14.两栖动物: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青蛙、蟾蜍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要经过变态发育成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15.动物的行为(先天
7、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4 12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遗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成为学习行为。16.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后者可绕过不同的
8、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运动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17.研究动物的行为 I(菜青虫的取食)、II(动物的绕道取食):I 白菜、卷心菜、油菜、萝卜等植物的花,每一朵都由四片花瓣组成,这些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因此,在分类学上,这些植物都属于十字花科。菜青虫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长大后先变成蛹,再羽化为菜粉蝶。阻止菜青虫产卵是防止菜青虫危害的好办法。II“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18
9、.社会行为的特征: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蜜蜂、白蚁、猴、狒狒、象、鹿等,它们的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19.社会行为的特征: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5 12 阿尔卑斯狒狒群体中,根据个体的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动,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护这个群体。例:白蚁群体成员与其职能:雄蚁(与雌蚁交配)雌蚁(专职“产卵机器”)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20.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群体中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
10、。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统一的整体。21.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绿色光合作用将二
11、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和氧气。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为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的繁衍后代;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6 12 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22.调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生
12、物与生物反应器、动物与仿生):调查:调查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开展调查活动可以用访谈法,也可以采用在图书馆或网上查询资料的方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是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占农业产值的 50%,有的竟达 70%以上,而我国人均占有动物性食物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例:荷兰一家公司培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生物 会考 必考 35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全面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