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题3制取氧气 第2课时精品教案.pdf
《2023年课题3制取氧气 第2课时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课题3制取氧气 第2课时精品教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制取氧气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教 学 背 景和 教 材 地位 这节课是建立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在第一课时里我们详细地重点探讨了如何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学习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即:实验原理的确定 装置的选择实验操作及步骤的总结注意事项的强调。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实验操作思路和实验步骤,而应该侧重于催化剂的概念理解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作出猜想进行分析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系统严密地证明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更为后面的实验探究建构一个框架。因此,本节课为后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
2、基础。教学目标 1、学会用双氧水和氯酸钾制氧气的原理。2、知道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3、通过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作用的探究,初步了解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4.学会判断分解反应,以及认识到分类在化学学习中重要作用。教 学 重 难点 重点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概念,分解反应类型。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的获得和催化作用。二、教学设计流程图 开始 回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 引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提出问题:二氧化锰的作用 查阅资料并作出猜想 演示实验、观察现象、验证猜想 理解催化剂概念和特点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学会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
3、理并找出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异同点 归纳总结出分解反应 课堂小结 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新课 导入 【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以及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归纳总结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板演】请一位学生板演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提问】1、选择发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 据是什么?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过渡】实验室除了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外,有时还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但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常加入少量的二
4、氧化锰,这是为什么呢?听讲 板书 回答 听讲并思考 对上节课的简单回顾,做到 温故而知新,引出新知。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 引导探究 二氧化锰是不是反应物 【PPT展示】过氧化氢 水+氧气【提出问题】二氧化锰有什么作用?【作出猜想】一、是反应物 二、不是反应物,但能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验证】(1)教师展示并介绍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物理性质以及一些常规的用途。(2)在试管中加入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阅读、记忆 思考、合作 查阅资料:1.反应物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会减少 2.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观察、听讲 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现象
5、:几乎不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不 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氧化锰 (3)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4)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5)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6)【讲述】如果继续重复上述实验无数次,理论上我们每次会得到同样的现象和结论。每次总是过氧化氢反应完了,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且一直起着加快反应的作用。这说明了什么?【结论】猜想二正确 即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率。复燃。结论:常温下,过氧化氢几乎不生成氧气。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课题3制取氧气 第2课时精品教案 2023 课题 制取 氧气 课时 精品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