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精品讲义.pdf
《2023年秋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精品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秋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精品讲义.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单元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P56P70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四、单元教学安排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 课时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高。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梯形则是第一次学习。全单元的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平行四边形
2、,再教学梯形。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安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体会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把梯形剪拼成长方形、把长方形剪拼成三角形。1 让学生通过“做”图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短短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图形特征的方法和途径:要以发现为主,而不是仅靠接受。(1)第 43 页例题要求学生凭已有的直观认识想办法“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做的方法一定很多,教材里呈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还有别的做法。“做”图形的目的是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时要注意四点:课前
3、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如小棒、钉子板、方格纸这些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的,也可以是学生准备的。有些材料是预设的,有些材料是教学中即时想到的。在做中发现特征,要让学生说说做的体会。“做”图形的目的是感受图形的形状特征,所以,要组织学生交流做法与思考。如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根小棒一样长,左、右两根小棒也一样长。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左、右两条边也互相平行 要抓住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进行教学。平行四边形有许多特点,如对角相等、邻角和是 180等。例题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所以要抓主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长度分别相等。至于其他特点,不必提出过多的要
4、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必须使学生充分体会。不仅凭眼睛看,还要用画平行线的工具和方法进行验证。两组对边长度分别相等是平行四边形的重要特点,在以后计算面积时经常用到。也要让学生通过度量发现或验证。要促进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互补共享。每个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的,用小棒摆容易发现对边相等,不注意对边平行;用直尺画容易体会对边平行,不注意长度相等。因此,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吸收、共享发现成果尤为必要。听听别人的发现,看看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也这样,就能做到互补共享。教师参与学生一起交流,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如把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左、右两条边互相平行概括地说成两
5、组对边分别平行。(2)在活动中体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图形。“想想做做”第 3、4 题都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分移拼”的活动变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不相同,另一方面体会到变化前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同。这些都为以后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了准备。第 6 题把 4 根饮料管先串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些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两组对边都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四个角上。(3)第一次教学梯形,先让学生观察屋顶的一个面、梯子、清洁箱的抛物口、足球门的侧面,形成对梯形的直观感知。然后
6、通过“做”梯形体会它的特点。教学线索和主要活动与平行四边形基本相同,仅有两点变化:一是“白菜”卡通的提问方式变了,不是问梯形有什么特点,而是问“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区别”;二是多了“辣椒”卡通在回答问题。这些变化是引导学生寻找梯形的本质特征,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梯形概念。学生有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体验,现在“做”一个梯形,教学可以放得更开一些。如做的材料自己寻找、做的方法自己设计,并要求学生通过做了解梯形的特点。在交流梯形的特点时,要紧扣教材中的问题进行,突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2 精心设计高的教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平行的时候,曾经让学生在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中间画几条与
7、两条直线都垂直的线段,通过度量还发现了画出的所有垂直线段长度都相等。那时候让学生做这道题的目的是体会平行与垂直是不同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长度相等,体会两条平行的直线永远不会相交。这道题又可以成为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起点。(1)平行四边形有两组互相平行的对边,有两条长度不等的高。教材把两条高分两步教学,先讲平行四边形上、下一组对边间的高,再讲左、右一组对边间的高。第 44 页例题要求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上、下一组对边间的距离。这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是它们之间垂直线段的长度,量距离要先画出垂直线段。画垂直线段的方法一般是在一条边上确定一点,从这一点向对边作垂线。学生经过这样
8、的过程,理解教材中关于平行四边形高的描述式定义就有了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并画一画两条红线间的垂直线段。“试一试”的左边一题仍然是上、下两条边之间的高,通过这题巩固对平行四边形高的初步认识。同时看到,画高的时候要在上面一条边上任意确定一点,这任意一点也可以是上面一条边的一个端点,即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右边两题是左、右两条边之间的高,要让学生想一想:图中的红线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为什么?抓住高的本质特征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2)第 47 页教学梯形的高,教材的编写线索和安排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基本相同,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习新
9、知识。不同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结合教学梯形的高讲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二是例题里的梯形的底是上、下两条互相平行的边,“试一试”里出现底是左、右两条互相平行的边的梯形,还有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高是垂直于底的那条腰。与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同,画梯形的高要在一条底上任意选一点。如果选的点是梯形的顶点,那么这条高把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选的点不是梯形的顶点,那么这条高把梯形分成两个较小的梯形。第 48 页第 3 题就为此而设计。第 1 课时 平行与垂直 一、教学内容:平行与垂直 P56-P57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通过观察、操作学
10、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线与垂线。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且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四、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 回忆直线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在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平行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1)展示其中一个
11、小组的展示板。(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5、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讨论第 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7、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
12、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 ab,读作 a 平行于 b。(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关系。)8、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第二环节 垂直 1、师黑板上把毛线拉,表示直一条直线,再拿出另一条毛线拉直,表示另一条直线,并与第一条相交。想一想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各是什么角?(如第 4幅图)2、如果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1 变成直角,那么这其余三个角会变成什么角?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记作 ab,读作 a垂直于 b。(这里要再次强
13、调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异面垂直的关系)4、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三)巩固发散 1、教材 P57 做一做(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 平行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平行:ab 垂直:ab 六、教学后记 第 2 课时 垂线的画法 一、教学内容:垂线的画法 P58-P59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难点:准确的
14、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四、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线吗?2、怎样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板书教学内容:垂线的画法(二)探索发现 1、先思考:画垂线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三角板或量角器)2、阅读教材 P58内容,想一想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独立完成做一做第一幅图 4、先小组内交流画法,再指名展示。教师总结: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的顶点是垂足)。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
15、落在给定的这点上。5、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独立思考后在P58上例 2 练一练。6、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展示。7、教师总结画法。强调不要忘记标垂足。8、仔细观察,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线段可以画几条,看P59 页内容,自己再尝试画出几条线段,再比一比这些线段,哪一条最短?你怎样知道的?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我们说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9、自读 P59 页例 3(2)的内容,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生: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长度是相等的。10、教师总结: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三)巩固发散 1、P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新人 四年级 数学 第五 单元 平行四边形 梯形 精品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