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之文言文阅读.pdf
《中考之文言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之文言文阅读.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8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学习目标搜索i .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2.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3.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4.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5.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6.表达臼己的阅读体会。自学方法点击1.掌握语句朗读的节奏2.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观千剑而识器,操千曲而晓声”,考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文言实词,才能学好文言文,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词是复习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弄懂弄通。通假字:通假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古汉字通假的主要特点是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例如:满 坐(同“座”)寂然,无敢哗者。便 要(同“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寒暑易节,始 一 反(同“返”)
2、焉。政通人和,百 废 具(同“俱”)兴。辨析通假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依据字音,求得本字。例如在 陈涉世家中“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一句中的“唱”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音同和音近方面方面去寻找本字,找 到“倡”字就讲通了。凭借字形,求得本字。例如在 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字,用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但从字形相似和相近方面去寻找本字,找到“披”字就讲通了。初中阶段实际上把古今字和异体字都当作了同通假字,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必要进行深究。考试中般从三个角度进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的读音、指出它的意义。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有相当数量的词语
3、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给阅读带来了障碍和困难,为此我们也必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古今异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词义扩大。例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在现代汉语里,“江”“河”则泛指一般江河水流。词义缩小。例 如“池”,古代常跟“城”连用,专 指“护城河”;现代汉语里则只指“池塘”。词义转移。例 如“卑鄙”,古 代“卑”指地位低,“鄙”指见识浅;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指“品质恶劣,不道德”。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时季节,指春夏秋冬:四时之
4、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时候、时间、时辰:明月何时照我还?时代: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时机、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运:是不利兮雅不逝。按时:学而时习之。那时:时先主屯新野。时常、经常:冻风时作。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呢?养成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习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不断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学过的词语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词类活用:文言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一类词,这就是词类活用。如名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可以活用为名词;使动
5、用法、意动用法以及名词作状语等。初中阶段虽不要求掌握这些名词术语,但在具体的学习中却经常碰到,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下面举儿个常见的句子: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一 狼 洞(打洞)中;一 鼓(击鼓)作气。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如: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动词活用为名词。例如:尔敢轻吾射(射箭的本领)。惧 有 伏(伏兵)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如:将军身被坚(坚固的铠甲)执 锐(锐利的武器)。名词作状语。例如:其 一 犬(像狗一样)坐于前。西(向西)行百二十步。使动用法。例如:苦(使苦恼)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意动用法。例如:不 耻(认为可耻)下问,渔人甚异(认为奇异)之。3.
6、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4.把握常见的特殊句式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的发展,它们之间也有相异之处,作为初中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四种即可。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表判断,文言文中很少用“是”表示判断,通常情况下 用“者,也”、“也”、者,”,或主谓之间用“即”、“乃”、“则”等词语表示判断。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常 用“于”、“见”、“味”、“见于”、为所”等形式表被动。例如:帝 感(于)其诚;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倒装句。所 谓“倒装”,是指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主要有四种类型:主谓
7、倒装。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定语后置。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宾语前置。例如:何陋之有?介宾短语后置。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省略句。例如:(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近几年中考虽未出专门考查文言文句式特点的试题,但从文意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的角度也都考查了这一知识和能力。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有助于全面准确理解文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5.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如何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呢?略读全文,猜测文章大意。中考文言文的选材一般都较为短小,并且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因此,通过略读我们完全可以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的
8、印象,为下一步打下一个基础。精读全文,落实词句含义。猜测了文章的大意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落实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全文,进一步落实开始获得的整体印象。研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在研读阶段,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脱离“语境”,凭空猜想;不要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拔高文章的主旨。6.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表明,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是较为流行的考题,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必须多加注意,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答题时必须做到两点:要有感而发。要有的放矢。经典妙题回放回放1:(2 0 0 3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
9、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隹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臼:“吾不能拜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厘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日:“国亡,承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法然出涕,日:“国亡不能揉,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宋史?文天祥传)【注: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屋(y d)山
10、: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杆(h a n):保卫。汝(xu a n)然:水滴下的样子。揉(j i C i):同“救”。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兵马司: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乡(xi d n g):同“向”】1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2 .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1)书:(2)涕:(3)殊:3 .弘 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 .选出对画线句子“国亡不能抹,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理解正确的项。【】A.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贰之心呢!B.国家灭亡
11、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贰心呢!C.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贰之心呢!D.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贰心呢!5 .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弘范敬重天祥的句子。(不少于两句)6.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参考答案:1.遣 使/使 送 天 祥/至 京 师(1 分)(只要标对一处即给分,出现读破句不给分)2.(1)书:写(书写等)(2)涕:眼 泪(泪、泪水等)(3)殊:特 别(很、十分等)(3 分,各 1 分)3.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可以
12、吗?”他将所写的 过零丁洋一诗给弘范(以明志)(2分;只要答对意思即给分)4.B (2分)5.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弘范义之(如能答到“丞相忠孝尽矣”也算对)(2分)1 5.要求能结合选文并联系所学课文如 过零丁洋 谈骨气等阐明文天祥的民族气节。(2分;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回放2:(2 0 0 4 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王献 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帽布衣,徒行于路。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 精 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
13、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注:缜(z h M):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刘王献(h u d n):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芒(j u 6):草鞋.(三礼:仪礼 周礼 礼记的合称.萧琛:南朝人.】1 .用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2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少:从:善:3 .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用原文句子回答),而 恒芒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性格.4 .选出对画线句子”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A.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B .刘王献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
14、在他的门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C.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家门口(看),觉得无比羞愧。D.刘王献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5 .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王献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6.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回放3:(2 0 0 5 年江西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日:”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
15、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三国志王粲传 注 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倒 屣(ql):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强(q i S g)记:记忆力强。属(z h t i)文:写文章。宿构:预先谋划准备。精意草(t d n)思:精心深思。加:超过。1 .用“/”画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争取停顿。时邕才学显著。2 .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奇:一:识:3 .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
16、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的意思。4 .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5 .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6 .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参考答案:1 时/邕/才学显著(1 分画出其中一处即该给分,其它处画线均不给分)2.着 重(以为奇)全(满)记(各 1 分,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3.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2分,视意思利语言酌情给分。)4.强记默知;善算;善 属 文(2分,答出一个给0.5 分,两个给1 分,三个给2分)5.没想到蔡邕热情欢迎的客人竟是个年幼矮小的孩子。(2分,需要说出前后
17、两句的原因,若只说出其中一句的,给 1 分)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敬佩):或年轻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或,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2分,其它角度的合理答案,均给分。)回放4:(2 0 0 4 年上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献曲求诗北宋 苏轼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间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 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曝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日:
18、“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注释:嘉 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酣()(2)腰()(3)既()(4)袖()2 .翻译(1)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2)坐客皆引满醉倒3 .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件事。成语:参考答案:1.(4分)喝得痛快腰间插着己经从袖子里2.(4分)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3.(3分)抛砖引玉或醉翁之意不在酒。回放5:(武汉市2 0 0 4 年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终不知车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
19、,蜿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注:越:越国。辐(f U)”与下文的“独(n i)”、“辕(y u d 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诸:相 当 于“之于”。相属:一个接着一个。绐:d a i,欺骗。1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辐腐而轮败 败:以为车固若是 固:效而为之者相属 效:越人以为绐己,不 顾 顾:2 .翻译下列句子。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译文:及寇兵侵其境译文:3 .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20、答:参考答案:1.坏、毁坏;本来;模仿、仿效;理睬。2.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3.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彷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要自以为是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回放6:(2 0 0 4 年杭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
21、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 啊 阅微草堂笔记)注:干:岸边。圮(p i):倒塌。阅:经历。棹(Z h ):船桨,这里作动词用。柿(f i):木片。颠:颠倒、荒唐。河兵:治河的士兵。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
22、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一老河兵闻之果得之于数里外A.和句相同,和句不同B.和句相同,和句相同C.和句不同,和句相同D.和句相同,和句不同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