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022-2023学年度初中部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2022-2023学年度初中部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2022-2023学年度初中部第二学期教学 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初中部教学工作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理念、新要求,结合市教育主 管部门关于深入推进“双减”工作的指示精神及教研中心学 年重点工作,准确把握我校校情、师情、学情,紧紧围绕“强 课提质,减负增效”这一中心,创新教学教研方式,推动精 致教学内涵发展,积极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素 养的全面提升,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二、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工作的部署,拓展思路、创 新措施、聚焦短板、重点发力,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全面、均 衡、持续发展。三、工作目标1 .学校的教育教学
2、工作将立足于全面育人。办有特色、 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教育。2 .初中一年级要重视小升初衔接工作,强抓习惯养成教 育,促进学生形成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和科学良好的学习习 惯。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使学生形成重学、 勤学、笃学、博学的氛围夯实基础。3 .做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 学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培训活动,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 教学的深度融合,引领教师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变革教育行为,实现数字化教学对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和学校内涵发展的促进作用。(七)强化学生习惯养成,助力学生素养提升。1 .明确自我管理可视化
3、、显性化。(1)保持前期养成的常规习惯,如课前准备、记笔记、 错题整理、圈点划、演草纸、规范书写、规范坐姿、考试零 抬头等,继续加强检查督促,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实现“自律”,切实将既成的可视化常规习惯夯牢。(2)各年级各学科要结合备课组制定的习惯养成计划, 培育养成学生的隐形习惯,如:自主思考的习惯、合作探究 的习惯、课堂提问习惯、小组辩论习惯、敢于质疑习惯,提 炼信息习惯、灵活迁移的习惯等等。2 .明确自主学习类型化、常态化。(1)数理化等学科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要注重 知识的回头巩固,充分利用休息日作业及考试后平行练习等 形式进行回头;同时合理利用错题本及时反思整理错题,使
4、 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梳理问题,培养学生回头整理的习惯。(2)文科(语文、英语)低年级侧重于“听和说”、高年级“读和写”,教师要重视学生读说听写的习惯培养, 做到文科习惯常态化。(A)践行“五育并举”理念,培养时代高素质人才。1 .加强德育、劳育研究,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加强对实施强德固本行动推进中小学美德教育实施方 案、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研究, 深入挖掘各学科可开展劳动教育的元素,培育和遴选优秀学 科德育案例,凝练和推广育人特色鲜明的典型经验。持续推 动“党的领导”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探索优化教材体 系转化为学生价值体系的教学方法。根据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
5、各学科 在新课标分析、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红色故事 进课堂”教育活动。坚持“立足教材,打开校门、走出课堂、 踏入社会”的思政理念,在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3个学 科教学中深入挖掘弘扬爱国精神,传承大国文化的教育元素, 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以全科覆盖,推动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工作要求落实落地。年内我们将围绕基于新课标大单元教学引领下的“德育 与学科融合”这一主题开展示范课引领活动。全体教师相互 学习、借鉴、从中受到启发。2 .推进艺体社团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成立大课间活动社团。要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爱 好和能力,组建学校各类运动队、艺术团、书画社等学生社 团,建立各类活动
6、社团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 的大课间活动,定期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等文 体比赛,为学生锻炼技能、展示才艺搭建平台。(2)加强社团师资队伍培养。以专职体育、艺术教师 为核心,带动和培养出一大批有业余爱好的专长教师,每个 教师至少要掌握一项体育和艺术技能,辅导一个课外活动兴 趣小组。教师承担大课间活动工作应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学校要定期组织社团指导教师外出参加专项培训,聘请民间 艺术传承人、社会优秀人才、志愿者等进校辅导,提升师资 保障。3 .推进师生大阅读,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开展各学科阅 读教学研讨活动,探索全学科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情 景素材的筛选、组合、运用等方面为
7、研究重点,促进阅读与 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各学科将加大考试命题中对阅读能力 的考查力度,以试题促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希望全体干部及教师凝心聚力,抓 好落实,行稳致远,力争新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再攀新的台 阶!3 .初中二年级教学要继续抓实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确 保扎实、规范、科学;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 力、学习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两极分化, 力争全面提高。4 .初中三年级教学要加强学生管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 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上形成特色;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中心,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级风,推动级部教育教学 质量稳中有升。5 .初中四年级的教
8、学要强化年级组建设,充分发挥年级 的整体优势和优秀教师的潜质,团结协作,凝聚集体智慧, 务实苦干;落实“优等生拔高、中等生突破,学困生提升” 的工作策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力争我校在中考中再 创辉煌。四、主要工作及措施(一)结合师情学情,扎实做好教育教学衔接工作。6 .各班级集中开展“开学第一课”的教育,包含疫情防 控、安全知识、德育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养,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强化学生的爱党爱国爱人民 的社会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回报国家回报 人民的历史责任感。7 .开学前一周,各学科组要对上学期的知识进行精确串 解,综合复习。年级学科级组开展即时教研,结合
9、上学期线 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考虑限有教学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复 习计划,扎实推进复习教学。确保在开学初线上与线下这个 缓冲衔接期内,学生能够逐步调节开学的焦虑情绪,便于顺 利进入新学期新知识的学习。8 .对上学期开展线上教学效果不明显的信息技术、劳动 教育、音体美等学科,要实施“零起点教学”,尤其是体育 学科,要在全面考虑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前提下,低强度、 小循环、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逐步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 同时确保全面落实课程计划。9 .对因特殊情况仍不能返校上课的学生,以级部牵头汇 总各班级缺课学生,及时组织任课教师给予线上指导,线上 答疑,落实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帮扶。(二)开展心理健康
10、教育,塑造学生健康健全人格。1 .组建心育团队,提升育人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建立以心理健康教师 和班主任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心 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做好校内培训和二级培训,促进心理 教师和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加强探索、不断实践,努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 道德教育的有效整合。2 .开齐开足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齐开足心理健康课。间周一节,内容以画报社出版 的心理健康教材和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会学习活动手 册及校本教材为主,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情绪管理教育、 挫折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普
11、及心理 健康教育,提升学生自我调控情绪、解决心理冲突的技能。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月集体研讨制度,通过 集体备课形成教学案,并积极开展评课研讨活动;发挥大家 智慧,群策群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扎实有效地进 行。3 .积极进行心理普查和个体心理咨询工作。开学后立即开展一次全员性心理普查,期中期末坚持 完成各一次排查,建立完善的学生电子档案,建立学生心理 问题防范预制,对有疑似问题的学生进行监控,做到防范于 未然。本学期组织实施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专题 讲座。分别由各级部承担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实施。做好个体辅导的宣传发动工作,制定并落实个体咨询 制度,充分利用学校心理活动设
12、施,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 行跟踪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机制,帮助学生 解除心理困惑或障碍。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为学生创造方便快 捷的心理辅导网络服务。设立“心理健康热线”,向学生公布开放时间、地点,安排专职教师值守,接听心理咨询电话, 接待来访学生或家长。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及时广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 学生思想工作。(三)落实新课程标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1 .研究新课标,助推教学改革。以学科组集体教研为依 托,持续加强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 准的研究、学习,以课堂教学实践落实课程标准,推进课堂 教学改革。2 .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各学科组依据新课标,
13、深 入研究教材,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打造优质高 效课堂。根据教研中心关于优质课、优课等评选活动的安排, 扎实开展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下的各学科优质课、优课的评 选、打磨活动,各学科力争打磨出符合学校学情的优质课堂。3 .落实学段衔接,改进教学策略。各学科以教研中心主 导编写的学科初高中有效衔接指导手册为参考,结合各学科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初高中课程内容、教法、学法等方 面的有效衔接研究,重点研究衔接策略和路径,通过改进课 堂教学推进初高学段衔接的落实。4 .抓实命题研究,明确教学方向。学科组充分利用集体 教研日,依据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 加强对习题、试题的研究,
14、明确命题方向和思路。规范命题 程序,提高命题质量,加强命题质量评估。每个学科组要建 立起自己的资源库,包括每一节的学案、基础性练习题、提 升练习题、综合练习题、阶段检测题、中考模拟题等题库资 源。(四)深入“大单元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提质增效。1 .开展大单元教学研究,建设单元教学资源库。继续开展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在上学 期的试点年级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教研共同体 为依托,开展其它年级所有学科大单元教学研究,共同开发 出一系列单元教学资源和典型案例。各教研组在教学过程中 要相互借鉴、完善、改编,形成适合本校学情的教学资源。年内组织老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单元教学设计及课
15、 例比赛。2 .实施作业设计创新,落实“双减”政策。组织学科组认真研究并落实“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 量的实践研究”项目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提高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若干措施的通知及 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要求与 单元设计案例的通知。各学科组认真打磨、设计优质单元 作业设计案例,建立优质作业设计资源库,定期开展优质作 业展示交流,积极参与市级优秀单元作业设计展示研讨及各 类比赛。(五)立足细节抓实常规,规范管理务求实效。1 .规范集体教研,做到真研究,真讨论。各学科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围绕“教师提 能、课堂提效、教学提质”这一中心,抓牢“新课标理
16、念下 的大单元教学”这一条主线,“学段衔接”、“全科阅读” 两项研究,实行“三轮”研磨:一轮初步主备、二轮学科研 讨、三轮精品打造。明确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解决教学中 难题,提升教研品质。2 .规范课堂教学常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积极落实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熟练掌握、灵活 应用中心提供的各种课型课例模式,贯彻“以生为本”理念, 设计导学案或者随堂任务单,精讲精练,多练少讲。(2)强化“提优促良”意识,推进不同层次学生均衡 发展。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全面,又要有针对性 地个别辅导。课堂教学或班级管理要因人而异,因班而异, 要多提问、多鼓励、多表扬、多信任,给尖子生加餐,给良 好生补
17、灶,给后进生肯定。(3)落实“授课报告单”制度,做细学科同步监管。 各年级备课组长科学制定周教学任务,明确单元教学内容, 合理规划每周教学进度,细化到每日每课具体目标。教师授 课内容、进度与报告单必须吻合,报告单与学案在每周五中 午以前上交教导处。3 .规范学案命制程序,强化课堂高效使用。以学案或任务单设计为抓手,集体研讨教法、学法,规 划习题选择,提高课时教学质量。(1)学案设计要以问题驱动,突出“导学-阅读“功 能。通过问题的预设及素材的选取,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 会思考、学会学习,杜绝将学案演化成简单的教材“复制品”。 在教学和练习的具体“导学”时要强化学生的文本意识,引 导学生思考问题
18、时及时“坐标定位”,找准问题对应的语段, 并根据问题要求在文本中提炼、分析、归纳答案。(2)学案设计要前连后挂,凸现“学段衔接”特点。 学案设计要完成课时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的对接、学科教法 与学法的融合、各年级之间习题的衔接,尤其是要体现自主 学习评价的设计人性化,要让学生从学案使用过程中体验到 学习的快乐与进步。(3)学案管理要及时,突出“过程监管”时效。学校 定期对教师的学案设计进行检查,以学生问卷、抽查学案整 理、评比学案设计等方式,主要看学案的规范性,是否符合 教研中心要求。4 .规范作业管理,确保“双减”工作落到实处。(1)作业布置与批改。各学科组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 合理调控各学科
19、书面作业的总量。初中每天作业量不超过90 分钟,坚决不挤占学生的正常睡眠时间;教师对布置的作业 要做到全批全改。同时加强作业讲评的针对性,提倡面批与 集体讲评相结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不 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2)加强作业质量监督。备课组长对作业质量进行把 关,审查难易程度和配置梯度;级部主任对级部各学科作业 总量进行把关,审查与统筹作业总量,严格落实执行作业报 告单制度,同时完成作业网上公示;教导处要定期进行作业 检查,统计和分析各年级作业布置和完成的质量及批改情况, 及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六)做实教师培训管理,助推专业素质提高1.开展新岗及青年教师系列培训活动。(1)加强青蓝工程建设。发挥我校优秀教师的传帮带 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使其快速成 长,争取早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通过师徒结对、导 师指导、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学研 究等形式,培养青年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 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使青年教 师快速成长。(2)三课联动,以赛促推。观摩新岗教师的展示课、 骨干教师的引领课、青年教师的展示课及赛课,通过“三课 一赛”活动,促推新岗及青年教师及早熟悉教材,掌握教法, 尽快进入角色,投入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