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招生就业处2022年度目标管理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招生就业处2022年度目标管理工作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招生就业处2022年度目标管理工作总结2022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招生就业处深 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 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 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聚焦学校中国前列、世界一流应用研 究型体育大学建设,围绕学校发展中心任务,扎实开展部门 工作,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深化党建引领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主题党日活动、支部 大会、每周处务会等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 十大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招生就业的重要指
2、示批 示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2022年以来全体党 员干部共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0余篇,专题研讨6次。二是 不断强化专业知识学习。采取领导领学、业务骨干授课等方 式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吃透上级文件精神,不断提升招生就 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不断深化清廉机关建设。认真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系列重要论 述,并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纪委通报典型案例及廉政 教育视频,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廉洁意识和思维。2022年以来,集体学习典型案例3次,观看警示教育片2次。二、严守廉政底线,招生组考水平不断提升(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稳中求进,优化各类生源质量。招生就业处按照“坚持
3、育人为本、提高选拔质量、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公平公正”的选拔原则,从转理念、定制度、 明纪律、严流程、重规律等方面着手,蹄疾步稳地推进改革 举措,着力招收“品德正、基础厚、专业精、实践强”的优 质专业人才。2022年,我校2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招生,计划数为2976人;4个 专科专业面向湖北省招生,计划数为300人;本、专科共录 取3281人。(二)创新方式方法,凝聚工作合力,不断构建招生宣传 新格局。在中国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许多综合性高校也开始逐步 创办体育学院,专业趋同化现象广泛存在,对我校招收高质 量生源带来了冲击和挑战。2022年我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4、 在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 利用“三微一端”定期推送招生专刊、招考信息、专业介绍。 全年发布量达100余条,阅读量达到400万余次。除此之外, 根据我校招生工作的特殊性,于3月份和4月份开展单招宣 传月和艺术类咨询月活动,派专人通过体教联盟App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招生热线、QQ群等全天候回答考生咨询达3万余次。(三)着眼招生全局,助力改革发展,顺利完成招生考试 任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2022年体育单招考试考务工 作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我校承担全国分区统考田径(华 中华南片区)和全国统考足球(女子)、游泳、蹊泳、空手 道、帆船帆板、摩托艇、滑水等8个项目
5、的考务工作。考生 总人数7813人,考试分别在武汉体育学院校本部、青岛奥 帆基地、青岛航校黄山训练基地、湛江潜水学校等地进行。 无论是承担的项目数量、还是考试人数,均排在各组考院校 前列。除此之外,还组织实施了艺术类校考考评工作,参考 人数4251人。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特殊类型招考改革做出 了突出贡献。(四)完善工作体系,提升保障水平,营造公平公正考试 环境。为严把考试入口关、考试组织关、考试评分关,确保考 试公平公正,招生就业处坚持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 局和各省招办规定要求执行。承接总局单招考试项目中,所 有定量考试今年首次实现仪器设备测试全覆盖,减少人为因 素干扰。此外,学校还进一步
6、加强招生考试信息化建设,逐 步构建“一台、两库、三系统”的招生考试工作体系和“考 生一考场一评委”三随机的排考模式。与此同时,继续实行 标准化考场监控摄像、人工摄像、监督人员驻场“三位一体” 的监督模式,确保考场监督全覆盖、全记录。三、精准构架“就业桥”,千方百计促就业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2704人,在疫情影响和社会整体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就业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但在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通力协作下,毕业去向落 实率实现逆增长,达到95. 53%,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且处 于前列,顺利通过教育部各项核查,无不良反馈。(一)加强组织领导。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牵头,学院联动,共开展了
7、 40余 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构建“四级”联络机制和 管理模式,积极服务各学院,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教职工育 人功效和帮扶职能;积极对接就业供需、校企合作、科研创 新等育人项目,多方发力,树立了全校一盘棋的就业观念, 营造了齐抓共管的就业指导氛围,为就业指导工作奠定了基 调,指明了方向。(二)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全年我们开展10余场线下招聘宣讲会和1场线下大型 供需见面会,100余家用人单位进校开展招聘,提供800余 个岗位。疫情发生后,我处积极求变,大力建设学校就业网 络主阵地,积极对接国家24365就业服务平台、湖北省91 就业服务平台,开启智慧“云”服务,打造“云推送、云招 聘
8、、云宣讲、云应聘、云签约”于一体的五朵云招聘服务体 系,累计开展50余场线上双选会,不间断推送各类与毕业 生相关的就业、考试政策和招聘信息,学校就业信息网、就 业创业中心微信公众号发文量150余篇,浏览量近10万人 次,关注人数相比去年增加5000人次,努力为毕业生拓展 更多就业岗位;除以上举措外,还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建设,不断加强大学生课外辅导培训体系建设,努力构建贯 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就业育人体系,2022年开展职规系列活 动5次、就指系列培训讲座10余场,年均接待职规、就指 咨询200余人次;锚定提升高质量就业这一目标,倾力打造
9、国家公考系列免费培训班、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周、一对一模 拟面试咨询等品牌活动,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三)抢占行业高地,勇担社会职能。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我校承担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体育服务行业就业创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由张飙副书记任主任委员、吴迪副处长任秘书长。完成了 2022年全国体育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的撰写工作,为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提供了行业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及 政策咨询的重要参考依据;协助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完成了 H7个就业育人项目的申报、审核工作;由我处牵头组织申 报的两门就业育人课题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创业特 色教材立项课题;已于12月在线上组织开展全
10、国体育行业 就指委“访企拓岗促就业”产教融合走基层系列活动,此次 活动得到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度认可并已在教育部网站挂 网宣传,不断提升我校社会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U!(一)招生宣传工作精准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随着考生择校意识不断增强,招生宣传工作要从传统的 以“高校”为主体向以“考生”为主体转变,这就要求招生 就业处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 之国家大力推行高考综合改革,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我校招 生主体地位,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成为我校亟需解决的 招生难题。目前我们更多注重新媒体信息的批量发布、重视 信息发布的覆盖范围,因现实因素对新媒体交互平台的管理 人力精力投入较
11、少,难以应对招生宣传互动技术。相较于传 统的电话咨询方式,考生在新媒体实时交互平台提问的时间 段分布更广、主题碎片化、流量更大。高峰期,互动平台经 常堆积成百上千条提问,会出现无力应对、应答不及时的现 象,可能会让考生产生负面的体验和评价。(二)高质量毕业去向落实率有待提升。毕业生期盼拥有更高质量的就业,不仅能满足温饱,还 能施展才华、建功立业。高质量就业对我校学科建设、更名 大学、招生宣传等工作也至关重要。虽然我校毕业去向落实 率每年都位居全省前列,但高质量毕业去向落实率与省属高 校之间还存在差距,升学率、协议就业率还有待提高。很大 一部分原因在于近年来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价值选择逐渐 多元化,“眼高手低” “缓就业”、“慢就业”等现象和问 题进一步显现。(三)创业特区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没有创新创业学院实体单位,无独立法人机构,创 业特区硬件建设滞后,实际使用面积为400平方,与上级部 门规定的拥有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服务场地,租赁场地应不 少于5个年度租赁期,能提供不少于30个创业工位或办公 空间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每年仅靠多方协调、内外发 力完成上级部门考核。且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和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归属教务处,“挑 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归属团委,而创业特区 由招生就业处管理,导致资源分散,难以集中发挥优势。2022年12月7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