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东佛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佛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 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 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 措的目的是A.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B.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将王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其目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巩固统治。故答案为C项。宗法制的目的是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材料所述为分封制, 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西周
2、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交流 与文化认可,排除D项。【点睛】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从政权角度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同姓诸侯是兄弟关 系或父辈与子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政治权力是根据宗族地位分配的;宗法制是 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2.“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 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A
3、.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答案】D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答案】c【解析】材料不承认内阁制度的合法性,“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之下”,说明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故选C;材料中毕竟赋予内阁的职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皇权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涉 及内阁的来源,排除D。20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 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
4、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 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 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是正确的;A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 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故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初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照帝根 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该现象在实质上A.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B.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C.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削的合
5、法性D.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答案】B【解析】【详解】B项,康熙帝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挑选继承人,可说明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B项正 确。A项,表述正确,但并不是材料想要反映的实质问题。故A项错误。C项,康熙帝的做法 并没有否定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故C项错误。D项,该表述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只是现象, 并非实质。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2.奏折是清代特有的只有部分官员享有的向皇帝上奏的文书形式;与前朝在政府内部公开的 奏章不同,其内容在皇帝亲自阅读之前是保密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奏折的重要机构。 奏折制度的出现A.有效杜绝了皇权的旁落B.保障了全体官员上递奏折的权利C
6、.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D.有利于皇帝掌握信息的控制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奏折是官员享有的向皇帝上奏的文书形式,“皇帝亲自阅读之前是保密 的”说明这种奏折有利于皇帝控制信息,D正确;杜绝了皇权的旁落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 B中“全体官员上递奏折的权利”不符合事实,排除;C中消除说法绝对。23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 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7、【答案】C【解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 帝宣召,A B两项正确;“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D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即选C项。24 .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 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 是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三纲五常受到挑战是材料中皇帝权利受到欺凌的表现,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下, 权利的高度集中,
8、一旦君主孱弱,会导致大权旁落,这是导致材料现象的根本原因,故B项 正确;宗法观念在现在依然有体现,宗法观念丧失殆尽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皇权的暂时 旁落是对材料的现象的表述,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皇权至高无上25.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 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 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
9、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材料“则专制权高 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每年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 统一(兼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为完善。所以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26.中文的“城邦”是从“波利斯” (polis) ”的英译“city state,即城市国家转译而 来的。在希腊人的观念中,“波利斯”首先是指高于家庭、村落和部落之上的特定人群的联 合体,即公民团体。它首先指的是人,而不是物,城市的含义是“波利斯”的内涵外延的结 果。据此可知,古希腊城邦的内在特征是A.小国寡民B.独立自治C.公民集体D.城市国家【答案】C【
10、解析】古希腊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从材料中的“波利斯首先是指高于家庭、 村落和部落之上的特定人群的联合体,即公民团体”来看,古希腊城邦的内在特征是公民集 体,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27.有学者指出,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政权向所有 等级的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学者认为伯利克里改革对雅典民主 的“发展”表现为A.民主基础的扩大B.对一般民众的讨好C.阶级矛盾的缓和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
11、放公 职津贴、观剧津贴等”中可以看出,雅典的民主基础不断扩大。所以答案选A; BCD选项与材 料无关,未涉及,排除。28.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 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 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A.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B.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C.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 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 说明情
12、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体现了罗马法根据实际情况来审理案件,表 明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B项正确;成文法的起点是十二铜表法,材料未体现,排除A; 万民法是适用于所有罗马统治下的公民的法律,材料未体现,排除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材料未体现,D项排除。故选B。29.十二铜表法第3表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押到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 脚镣,但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者听便。此规定反映了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巩固罗马帝国统治D.解决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答案】B【解析】“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说明罗马法重在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3、B正确;A材 料没有体现;C属于罗马法实质问题;D中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0.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开始出现私人法律学校。公元2世纪末,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 普遍存在。这些法律学校主要培养公民的法律素养,以使其在行政和法律职业方面谋取职位。 这一状况反映出,罗马法A.已形成完备法律体系B.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C.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D.只是维护奴隶制度的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普遍存在”来看,说明当时罗马法已广泛渗 透到社会生活领域,人们需要学习罗马法,许多职业需要罗马法。故答案为B项。罗马法形 成完备体系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时间在公元6世纪,与
14、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 项A;材料未反映出罗马法的阶级色彩,选项C排除;法律学校面向所有公民,其目的是培养 专公民的法律素养,并未反映出其对奴隶制的维护,选项D排除。31 .罗马法规定,债权人获得的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罗马法B.主要调节公民间的债务纠纷D.体现了公平理性的立法理念B.主要调节公民间的债务纠纷D.体现了公平理性的立法理念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实现了罗马经济的平稳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材料中罗马法的规定是依靠法律手段调节借贷关系,这体现 了公平理性的立法理念,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
15、材料并未体现对私有财产的保护;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债权人利息额度的规定,不能体现对债务纠纷的调节;C选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该规定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2 .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 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答案】A【解【详解】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 品”,可得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A项正确;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
16、 保护罗马公民,外邦人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罗马 公民与外邦人非公民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C项错误;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 缺乏法律保护,I)项错误。33 .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 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答案】D【解析】罗马法“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说明罗马法规范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故D项正确;罗马法代表奴
17、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罗 马法”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故B项错误;C项错在“世界各国”。34.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 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 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 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体现了一会对王权的限制,这一政治理念是君主 立宪,故C正确;天赋人权指的是自然权利,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
18、不限由法律 或信仰来赋予,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民主共和指的是国家元首有选举产生,故B项不符 合材料信息;权力制衡指的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利扩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本题考查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天赋人权和 权力制衡等名词的概念,考查的是教材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重要概念一定要掌 握清楚,学会区分。3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 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
19、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 是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权利法案限制 了国王的权力,使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权力 在议会与国王之间实现了逆转。所以B项正确。A、C说法错误,D不符合材料。考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36.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
20、厌恶占 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后,国王保有行政权。18世纪中 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 是最高权力的象征。18世纪初,国王解除议会中辉格党人行政要职的做法恰恰说明当时英国 国王权力还保有较大的权力,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C选项错误,18世
21、纪 中叶,责任内阁制才形成并逐步完善,材料并未体现内阁制的信息;D选项错误,1689年权 利法案颁布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至今仍在实行,并未被破坏。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7.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 将要功亏一簧。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 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701年” 可知,此时英国已确立君主立
22、宪制;材料中又提出议会通过法律来规定英王的继承人,可以 看出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所列四个选项中,A、B、C三项都体现了材料的表面意思,D项 体现了英国政体的特点。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英国在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 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国王的权 利受到议会的制约;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关系到宣战与媾和 等重要的事项均有议会决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38.“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 因为它
23、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 形式,D正确;”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不是现代政党制度,A错误;民族独立 是独立战争的胜利,B错误;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体制,不是议会主权,C错误。39.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佛山市 20192020 学年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