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2023年德育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2023年德育工作要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2023年德育工作要点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之基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 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 治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 材、进课堂、进头脑。更好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 程的作用,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 育读本,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总体国家安全观 等教育,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
2、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开展“四史”教育,充分挖掘线上 线下、课内课外蕴含的丰富元素,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3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党中 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 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 建设的意见精神,紧密联系中小学实际,深化中小学思政 课改革创新,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统筹用好各类 教育资源,大力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 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着力培 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夯实德育常规,
3、增强德育实效4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实施纲要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 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把爱 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课 堂、进教材、进头脑。充分发挥博物馆、图书馆、大朗书院、 大成柑子根第一党支部旧址、大成张世聪纪念馆、六万山烈 士陵园等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弘扬民族精神,激 发爱国热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5 .加强诚信教育。弘扬诚信文化,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 德育工作计划,将教师诚信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 学生诚信考试教育,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6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
4、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入开展“壮族三月三”“民族团结宣传月”“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月”等活动,引导学生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自豪 感和凝聚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及民 族文化进校园活动。7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网络建设,推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 队伍建设。推动县辅导站、学校辅导室网络体系建设。开展 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 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 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 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8 .抓好劳动教育。组织实
5、施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 动教育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 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 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 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 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和学生社团活动,推进学校劳动 规范化,社会劳动多样化,家庭劳动日常化,切实提高学生 劳动意识。9 .加强法治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 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 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
6、罪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法治宣传教 育基地建设与利用,推进依法治校达标建设,扎实开展“学 宪法讲宪法”“宪法卫士”“宪法宣传周”等系列主题教育 活动,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 法治辅导员普法宣传作用,将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计 划,通过以案释法、四警进校园、开学第一课和法治第二课 堂等方式,切实提高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10 .加强养成教育。全面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和中小学生守则,加强公民教育,发挥榜样作 用,促进规范养成。把诚信教育作为德育重点内容,纳入学 校教育教学计划,开展“诚实立身”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 少年学生诚实为人
7、、诚实做事、诚实立身。加强长寿之乡的 宣传力度,弘扬倡导文明、守信新风,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 争做文明的浦北人。11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在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开展绿色学校创建、 “禁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河湖长制进校园宣传 教育”、评选钦州市中小学生“节水大使”等主题活动。推 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 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师生生态文明 素养,推进美丽浦北建设。12 .加强活动组织。进一步规范升旗仪式活动的组织实 施,充分发挥入学仪式、成人典礼、
8、毕业典礼等仪式教育的 育人作用。继续组织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和汉字听写大赛、 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大型活动,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 不断创新“戏曲进校园”活动形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提高学生戏曲素养。进一步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指导 学校做好“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的设计、组织 与开展。三、汇聚德育资源,提升育人合力13 .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地 级以上)测评体系操作手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工作测评体系操作手册中小学文明校园测评细则和每 月工作提示单要求,对标对表,提前谋划,扎实做好县教育 系统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区域,突 出重点环
9、节,形成“一校一案”创建管理方案。加强文明创 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以创建促工作,以工作带创建, 切实做到两结合两促进,大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和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助力学校教育教学。14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开展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系列活动。持续做好“书香校园阅读 圆梦”网络征文评选、“我邀明月颂中华”爱国主义诗词诵 读大赛等系列阅读征文活动;鼓励县城中小学组织学生开展 “走进浦北大朗书院、小江瓷、浦北神蜉酒厂了解浦北文化” 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浦北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激 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15 .加强国防教育。各学校要将国防教育列入
10、工作计划, 加强对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对国防教育工作定期 进行考核并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纳入考试范围,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组织 学生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活动,推动县第八小 学少年军校创建工作上新台阶。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初,根 据有关规定及军训计划,组织全县高中及中职学校新生开展 军训。做好我县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相关工作。16 .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 依托“快乐科普校园行”“少年强科普教育工程”,实施科 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钦州市青少年机器人比赛等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开
11、 展知识产权教育,鼓励青少年学生发明创造,开展青少年科 技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树立创新意识和尊重知识产权法律 意识。17 .聚焦“家校社”共育。建立健全家庭、学校、政府 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探索推进“体教”“卫教”“科 教” “艺教” “文教” “团教”融合,充分利用家庭、政府 和社会等有利条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学习贯彻家庭教 育促进法,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依法高 质量开展家教工作,持续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大走访活 动,进一步巩固家校共育成果。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工作 职能,举办好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健全“校长接待日”“校 长有约”“家长开放日” “校园开放周”等家校联系制
12、度, 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促进家校沟通。18 .加强研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关于推进中 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要求,严格落实中小学研学旅 行活动审核备案制度。依托第八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及石祖 禅茶园、神蜉酒厂等研学基地,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历史和 旅游资源,坚持“游”“学”并举,创建我县研学品牌。鼓 励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涵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 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学习生 活技能、参与家务劳动、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和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四、锤炼德育队伍,推进内涵发展19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组织广大德育教师认真学习习 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
13、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 精神,提高理论素养。加大对班主任、德育干部的培养力度, 积极开展德育研究和德育活动,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20 .打造德育品牌。坚持“一校一品牌“,提高德育品 牌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差异化发展中逐步形成学校德 育特色。实施德育名师、名工作室培育工程,支持和加强思 政课、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 等名师工作室建设。加强德育文化建设,铸牢德育活动品牌, 设计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推进德育活动内涵式发展。主动适应新时代对德育提出的新要求,不断融入新元素、新 内容,铸造时代经典,增强德育卓越品质。21 .加强德育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工作。聚焦德育工作中 的难点、痛点、热点问题,组织研讨,开展研究,深化对德 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增强德育队伍德育科研能力、政策执 行能力、工作统筹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充分发挥德育名师 的专业引领作用,组织学术交流,加强课题研究,促进研究 成果转化与经验推广。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自治区德育精品 课的遴选,派员参加全国中小学德育骨干、班主任和心理健 康教育教师网络培训示范班培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