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7篇).docx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7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7篇)感动中国人物最新事迹材料篇1感动中国是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它能让我们知道那些英雄故 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泪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其中最让我感 动的是陈斌强。陈斌强,一个伟大的老师,因为母亲得老年痴呆症走失寻回 后,所以他决定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 的山路中,照顾母亲5年如一日。他的事迹经过广泛传播之后, 学校决定将陈斌强工作地点从乡镇调到县城。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经有泪水在打转了,我很佩 服他对妈妈的一份孝心,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他还是一心一意, 坚持一直背着母亲上下班,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孩子 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妈妈,却没有时间等
2、了。“让我顿时潸然泪 下,我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妈 妈,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看完后,我又在网上看了关于他 的新闻,他在QQ空间里这样写道:“不过是一个儿子孝顺母亲, 世间最普通的事儿,怎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想来,也许是 很多子女虽心里装着父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父母身边尽 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缘故吧? ”感动中国人物最新事迹材料篇2重要。距离出院已经一年有余,肖强除不能弯腰外,生活与普通 人无异,此前出现的腰疼、呼吸疼等问题也在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就在去年10月21日,肖强的女儿出生了,他特意拨通了梁益建 的电话报喜。在“我能治”几个字之中,有患者重获新生
3、的喜悦,也有不 为人知的风险。国际脊柱侧弯学会委员(SRS member)陶惠人说, 脊柱侧弯手术,医生需要承担病人瘫痪、出现呼吸问题等风险, “脊柱侧弯手术是骨科手术中风险最大的,在医学范畴内,手术 出血超过两三千毫升的,目前就是脊柱侧弯手术及肝肾移植手术。” 梁益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每天手术都很难,就像在青藏线 的悬崖边开车”,但他又将话锋一转,“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收? ”据公开报道,20年至今,由梁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 经超过千例。另据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统计,20年至20年 间,梁益建在该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达507名,其中,417人已 术后出院,余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疗。智
4、善公益基金会与全国20余家公立医院具有合作关系,“三 医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有75%是北、上、广大医院告知无法手 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治疗时间长。” 作为在全国范围长期救助家庭贫困脊柱畸形青少年的智善公益基 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说,“梁益建的勇气来自于对医学事业的敬重与执着。“苗强眼中的梁益建是位勇士, “勇于探索医学高 峰,挑战高难度的手术”。据悉,梁益建在治疗病例上已经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 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 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20年2月,梁益建发 表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的一个病例,以“无一问题提
5、出“ 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会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 问题的惯例。在每一天不断发生的工作细节中,梁益建的“勇气”源自对 己对人的“严格”。“严格”是对时间的管理。梁益建常常晚上7点之后带着病 人的片子回家研究,每天凌晨2点睡觉,而午夜12点之后是他的 练拳时间。梁益建举起右掌缓缓地在空中虚画出一个圆,圆圈末 了,化掌为拳,出拳带风,“太极讲定,定下心,才能在手术台上 处变不惊;太极健身,才能支撑七八个小时的手术。”早上7点 半,梁益建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7点45分,当很多病人睡眼惺 松的时候,骨科医生办公室里已经热闹起来。36位医生护士立定, 骨科交班5分钟后开始。根据医院相关规定
6、,各科室每日上班时间为上午8时。“梁 主任每天早上7点30分就会抵达病区,医生、护士也不好意思太晚。自然而然地,我们成了全院最早上班的科室。”包括护士长 陈澜在内,每日上午7时50分参加交班的医生、护士超过30人。 以30人每人每天多出10分钟的工作时间计算,骨科的医生护士 每天共额外投入5小时为患者服务。医生护士额外的时间投入, 一年超过1000小时,相当于50天。每天,梁益建要巡房两次, 除了上午的常规巡房,手术后,他总要到病房走走才能安心。“我 们做的手术太难,很多都是全国罕有的,现在的检查手段有限, 没有经验参考,有5%不可控的风险,要小心。”梁益建说。梁益建对医生的严格要求在科室是出
7、了名的。为治疗脊柱畸 形患者,骨科成立了多学科协作治疗组,骨科、呼吸、神经等不 同专业背景的医生都是成员。人称“大师兄”的胡正军从20_年 就跟着梁益建学习,“主任要求我们晚上12点再睡觉,多一点时 间看文献。”被称为“劳模”的汪飞,2年半前加入小组,家住医 院对面的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当天有手术,晚上10点就 会到骨科ICU转一圈,看看做完手术病人的情况,然后发条短信 给梁益建,“我不来看,主任也会来看。”“梁爸爸给我们重生,挺直脊梁实现梦想”“主任要求我们晚上12点再睡觉,多一点时间看文献”“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著名 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同时也是众多医务工作
8、者的座右铭,放在梁益建身上十分妥帖。他对病人的爱心和同情心,理解和宽慰, 有时比手术刀和药物还更有效。上午9时,骨科医生的大办公室里,8个打着牵引支架的脊 柱畸形患者沿着沙发边依次站着。骨科的医护人员给他们取了个 “萌萌哒”的名字一一“天线宝宝”。待梁益建从病区查完房, 拿着盛满扳手、螺母、螺帽等工具的纸盒子走进办公室时,大家 微笑着,眼神随着梁益建的身形移动。来自云南的张映清排在队 首,梁益建从一堆螺母中挑出一把10号的扳手,开始拧动她身上 固定支撑杆与头盆环的螺母。张映清紧咬着牙关,紧绷着,尽量 不让身体发抖。她的头部、腰部分别套着一个钢环,用四根高过 头顶的支撑杆连接固定。通过头盆环的牵
9、引,让弯曲的脊柱慢慢 拉撑。为了将头盆环固定在脑袋上,钢环上的每根钉子都穿过了 头皮。梁益建迅速翻动着手腕,尽量让拧动的速度变快。每调一颗, 梁益建便后退半步,双手插进白大褂的口袋,猫着腰,伸着脖子, 观察张映清的牵引架是否平衡。嘴里看似随意地询问着张映清的 情况,“现在能爬几楼了,心率要注意控制在140以下,每天两 个鸡蛋吃没有? ”梁益建指了指张映清,面向办公室里的其他病 友,“她老公挺帅的。”张映清双手攀着头盆环,腼腆地笑了。私下里,常有“天线宝宝”喊梁益建“梁爸爸”。在梁益建的个人网站上,有一位哈尔滨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出院,发帖感谢 梁益建,“您不仅是我们的主刀医生更像是我们的爸爸对于
10、梁爸爸,医生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治好更多人的信仰。梁爸爸 给我们重生,挺直脊梁实现梦想”病友圈内传言,“梁爸爸” 收了个病友做干女儿,让好多病友羡慕。有人向梁益建求证,被 直接驳回,“他们所有人都像我的孩子一样J平日里送些牛奶、 鸡蛋已是常事,梁益建还掏钱为他们办迎新春联欢会,专门请音 乐老师教他们唱歌,每周两次。8年多前,梁益建正是凭借一颗同情心,发现、治愈了职业生 涯第一位脊柱畸形患者。20年2月,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中,梁益建前往 盐源县做医疗支援。在泸沽湖畔的一家租车店遇到一个胸口近乎 贴着大腿的人。他叫伍才林,坐在凳子上,只要一起身,头就往 下栽,脊柱严重畸形,走路时眼睛只看得
11、到地面。梁益建眼里的 伍才林保持着一种“很痛苦的姿势”。当了多年骨科医生,第一 次见到“驼”得这么严重的患者。“一看就是强直性脊柱炎,脊 柱弯曲近120度。”梁益建围着对方打量几圈,说了句“我可以 做手术让你站起来”。见伍才林不相信,梁益建要来纸笔,边画边讲能让他站起来 的原理。磨了 40分钟,才让伍才林看到挺起腰杆走路的希望。电话征得院长赵聪同意后,同年5月,梁益建将伍才林接到了成都。 经过13个小时的手术,这个不到130公分、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 的“驼背”平躺着被推出手术室,康复后身高达到178公分。伍 才林给自己改名“伍才立”,铭记人生的转折。他和弟弟拿出全 部积蓄并贷款70万元,在泸沽
12、湖草海修了一栋两层的农家乐出租, 当起了小老板。手术改变了伍才林的生活,也让其他的脊柱畸形患者知道了 “梁益建”。短时间内,全国各地脊柱畸形患者蜂拥而至。梁益 建的职业生涯由此转折,从一名普通骨科医生转而主攻极重度脊 柱畸形矫正。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有90个“天线宝宝”正 在接受牵引,等待手术,还有61个患者排队等着入院。“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是叫不出 来爸爸这两个字的”疼痛、挣扎以及起伏的希望是脊柱畸形患者再熟悉不过的。 有人说,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只有当医生在某种程 度上了解患者的经历,治疗才能在谦卑、信任和尊重中进行。在 梁益建的带动下,参与了解患者经历的
13、人并不局限于医生,更包 括了医生的朋友、医院、公益组织甚至患者自己。而治疗的效果, 也在这些成员的深度参与之下拓展延伸。26岁的女大学生王丛歌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和心脏病,侧弯度数达到140度,身高仅有1.3米,手术费用需要16万元。由于 家庭困难,入院不久,有热心病友告诉王丛歌:如果担心手术费, 可以向智善公益基金会申请帮助。这是入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的脊柱畸形病人都知道的信息,也是老病友必向新病友传达的信 息。原来,为了给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及其 团队从20年开始与智善公益基金会展开了合作。智善公益基金会于20年10月在民政部登记设立,截至20 年10月27日的数据显示,该
14、基金会已向全国各地960位家庭贫 困的脊柱畸形患者捐赠手术费2899. 4万元。根据智善公益基金会 执行秘书长苗强的介绍,目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0名 脊柱侧弯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会的捐助比例达95%以上。20年 11月至今,基金会已累计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共149名患者提 供捐助,捐助金额达558.8万元人民币。此外,基金会目前已确 定对30名未入院的病患提供捐助。为什么将如此大比例的捐助投 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除了基于医院收治的大多是重度脊柱畸 形患者这一背景外,事实上苗强更愿意分享一个故事。20_年11月,为了让更多脊柱畸形患者获得实际帮助,苗强 曾挨家拜访北京、上海、广州、成
15、都等地有条件进行脊柱矫形手 术的医院,并建立联系。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联系后,苗 强每年会到成都三四次,与病友待在一起。晚上,他常看到梁益建与病友聊天,“哪有一个医生,做了一天手术下来还为患者揉 搓脊柱,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是叫不 出来爸爸这两个字的。”苗强所见,梁益建对患者极为照顾, 苦、痛、希望交织着的病房里,医生与病人、病人与病人之间变 成了好朋友。如今,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伍才林,不仅挺直了脊梁看见 泸沽湖的蓝天白云,还跟家人盖了二层农家乐当起老板;脊柱弯 曲达153的小伙子刘仁富顺利完成了手术,开始在资阳学习理 发;曾经呼吸困难多次经历抢救的肖强,如今也已成家并
16、有了可 爱的女儿自称为“小医生”的梁益建曾说:“我的病人,首 先要让他们活下去在他的救治下,这些曾被告知“无法治愈” 的脊柱畸形患者“活了”;在他的带动下,更多人的力量汇聚成 爱的洪流,让脊柱畸形患者不仅“活了”,还能拥抱人生未来的 更多精彩。感动中国人物最新事迹材料篇7“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12月17 日,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应邀参加了在贵州大 学举行的读书活动。活动当天,刘秀祥在贵州大学里见到了自己的学生韦天琴、杨娜娜和黄锦秀,看着他们现在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奋力拼搏的样子,刘秀祥很是欣慰。皮肤黝黑的刘秀祥,身高不算高挺,但在他身上,记者看到 了比同龄
17、人多一份的稳重与坚韧。20年,刘秀祥从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 专业毕业。这个曾背母求学从大山深处艰难走出的学子,选择回 到了家乡望谟县任教。或许是深知走出大山不易,也或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刘秀 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教学工作中,刘秀祥不只上好每一堂课,也常常奔波在控辍 保学、教育帮扶的崎岖山路上。8年的从教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 几乎跑遍望谟县的每个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8辆,先后把40多名孩子“拉回” 了课堂,并帮助他们考上大学。今年17岁的廖段写就是被“拉”回来的一名学生。20_年, 廖段写进入望谟县实验高中学习,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收入主要 依靠在外务工的母亲,家中经济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动 中国 人物 事迹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