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题(五)(含解析).docx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题(五)(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题(五)(含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题(五)(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 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 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 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 接力赛,第
2、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 定、更具有持续性。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 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 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 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
3、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 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 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 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 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 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
4、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 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 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 势而行。(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 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
5、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 己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日:“汝何不读书? ”子良日:“娘今何处?何用读书? ”帝异 之,即召后还县。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翻旧床, 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 军。子良少有
6、清向,礼才好才,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 着之文教。土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 *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项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 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 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着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大傅,增班剑 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
7、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日 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日/门外应有异/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日/门外应有异/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日/门外应有异/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日/门外应有异/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8、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百斛”,泛指多斛。斛,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A.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B. “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10/21C. “不豫”,“豫”为安和之喻,“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 帝,他便召回了裴后。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
9、,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 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土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 品,子良也让人撰录。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 不感兴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土,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己变服,物议疑立子良。【答案】10.A 11. C 12. D. (1)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土,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
10、 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2)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 良为帝。【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 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 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 其年疾笃,谓左右日/门外应有异”,这段话是说“隆昌元年,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 入朝不用趋步,赞拜不用报名,升任都督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
11、门外应该有异常情 况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如“隆昌元年” “殊礼”“南徐州”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 如“加”是动词,宾语是“殊礼”,结构完整,且后面应是“殊礼”的具体内容,故应在“礼”和“剑” 之间断开,排除BD两项;“入朝不趋”和“赞拜不名”结构一致,故二者中间应该断开,排除C项,故 选A项。【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
12、 答。本题中,C项,“友悌,与朋友相友爱”错误,“悌”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故选C项。【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 “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 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武帝暴渐,内外皇惧, 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可知,武帝生前无意传位于子良,只是外界有传言。故选D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
13、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册,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少”,少年;“清向”,清雅的志向;“礼”,礼遇;“才”,贤 才;“倾意”,全心全意对待;“才学”,有才学的人;“游集”,从各处来聚集;“焉”,兼词,于此。 第二句中,“居”,过了; “暴”,突然而猛烈,“渐”,病情加剧;“皇惧”,恐慌;“变服”,改变 服装,即穿上丧服;“物议”,众人的议论;“立”,确定继承位置,指立为帝王。【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 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
14、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 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 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 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 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 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 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 的句子时,“而”字
15、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 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 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 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 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 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日”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日”,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
16、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 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 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 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 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 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 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
17、、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 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 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 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 以“省略”。参考译文: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自
18、幼聪敏。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与裴后关系 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厅堂前很不高兴。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 ”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要读书? ”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 里。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 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萧子良罢任回家,便把床带回来了。后来萧子良在 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年),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 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萧子良少年
19、就有清雅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土,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 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 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着。土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也让人撰录。武帝生病了,诏令萧子良带着侍卫到延寿殿侍奉服药。萧子良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 一次。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 良。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萧鸾知 尚书事。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萧鸾,诏书说:“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
20、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 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赢得了很大的名 声。萧子良被晋升职位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职务。隆昌元年(494年),加给 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赞拜不用报名,升任都督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 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涌向城门。萧子 良不久后去世,终年三十五岁。(-)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21、。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 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 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3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
22、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 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上片第六句以“万斛”状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 多。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4. C 15.岁月蹉唬、青春不驻之悲慨。起首两句,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 突发奇问。斜日,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跖、青春不再之感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抒发 了报国无门之悲愤。欲
23、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范蠡大 夫,做个钓鱼隐土。这些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离别故土的愁绪。下片“千万里, 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冒雨,浪迹天涯,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 14/21生如寄之感叹。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 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 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
24、什么事,抒发了 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使用借代手法”分 析有误。“中有离愁万斛”以具体的“万斛”状江水写愁之多,没有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故选c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 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 接抒情的词句。本词中,“把酒对斜日”,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院、青春不再之感慨。“千万 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表达词人客游他乡,浪迹天涯,飘泊不定的感叹。“尚想三径菊花丛”, 抒发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邯郸市 大名县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期末 强化 训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