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3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docx
《0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3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3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32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含碳水化合物 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比较便宜;而且,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速度较快,能够及时供给能量以满足机体需 要,所以,碳水化合物是大部分人摄取能量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它们也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 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 是营养物质,
2、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糖与免疫活 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 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摘编自太平洋亲子网什么是碳水化合物) 材料二:研究人员将低脂饮食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脂饮食均导致 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减轻,但只有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减少了亚临床炎症。并非所有含有任何碳水化合物 的食物都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有些碳水化合物确实与抗炎物质混合在一起,尤其是纤维和抗氧化剂,例 如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它们虽然含有少量的碳水,但它们也有很可观的抗炎物质。(
3、摘编自青芒健康饮食碳水化合物和炎症:关于低碳饮食和炎症的知识) 材料三:碳水化合物吃进去后,从嘴里开始就被不同的酶进行分解,复杂糖类会被身体分解为单糖分子,最终 在肠壁和肝脏几乎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是最快被吸收的糖类,被消化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会进入血液。而人体血液内只能含有一茶匙 的糖,如果超过一茶匙的量,人们可能遭遇高血糖昏迷甚至丧命。当你吃任何富含碳水的食物时,你的血 糖浓度就会上升。所以,当你一下子吃了太多碳水化合物,就会分解成更多的葡萄糖,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这时候就需要出现一个控制血糖的管控者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在胰脏合成的荷尔蒙,主要职责是处 理身体里的糖分。有再对此机制作出解释
4、。D.雪晶的具体形状是受到温度和过饱和度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过饱和度 则会影响雪晶结构的复杂性。3.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保留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从庄严雄伟的宫殿坛庙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 从多姿多彩的民居村落到雪域高原的辉煌寺庙。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 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早在诗经中,就有“如鸟斯革,如晕斯飞”来形容栋字飞 檐的华美之姿;又有“作庙翼翼”来描绘宗庙建筑的严正巍峨。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优美柔和
5、的轮廓和 丰富多彩的形式,仅屋顶就有平顶、坡顶、尖顶、圆拱顶等形式,还可以结合平面形状把几种样式组合成 更加复杂、变化多端的屋顶形式。传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尤其在园林建筑中,如亭、台、楼、阁、堂、 榭、轩等,不一而足,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古人也非常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将建筑的形体和周围的 她貌进行整体的组织安排,巧妙处理每一处组群建筑的体量、造型、光影、色彩等,使其产生大小高低、 主从虚实、远近疏密、动静阴阳等空间变化,从而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透过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的传统技艺之美。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工匠的 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我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
6、筑营造技艺。中国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承重结构, 根据地域分布分为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等。木结构采用柱、梁、才禀、昉构成的木构架作支撑,承载屋 顶、楼面的重量以及风力等,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木构架采用桦卯连接,再加上木材 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因此,许多着名的古建筑如天津蓟州独乐寺观音阁、山西 应县木塔等,历经多次大地震而完好保存至今。古人还创造了 “斗拱”结构部件和“材分”的模数单位,各种木构件可以定型化加工和组装,从而简 化了单体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使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很早就迈进了标准化、模数化和预制装配化的阶段; 同时,设计与营造有了明确的分工,设计
7、师和工匠们可以更加专注于空间的总体布局和整体的艺术效果。 从清代皇家御用建筑师“样式雷”世家到蜚声江南的“香山帮”传人,再到至今依然活跃在西北地区的河 州工匠。从人文传承角度来说,正是这些传统建筑哲匠使中国建筑一直延续、传承不辍。建筑作为一种物质环境,其背后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和观念意识。正如周易系辞上所言:“是 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建筑之美,既包含有形层面的营建创造,也兼有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体现的是中 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古人通过仰观俯察而取象天地,用阴阳五行等学
8、说解释宇宙的基本法则,通过模拟宇宙(天)的秩序, 使之与建筑、城市所体现的人间秩序相对应并求得永恒;古人又讲求通过顺应四时的变化、尊重自然的规 律而与外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陵寝建筑因山就势,极为重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园林建 筑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和“步移景异”的景观变化这些都是和谐之美 的体现。经过世代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观念意蕴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如今,传统建筑以其丰富而直观的 艺术形象,依然向世界传达着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摘编自刘彤彤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材料二:当今的建筑学是在西方建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至今大约有一百年的历史。建筑美学就是
9、从建筑 学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新兴学科,在中国刚刚起步,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与建筑学不同的是, 建筑美学的基础是建筑学,研究方向是美学。为何这些学科要从西方引进,而不是由本土产生?这主要是 因为中国人对建筑的认知与西方存在差异。中国人认为建筑的角色是器,它的价值是用,而不是艺术 品。由于中国的建筑是把功能放在首位,建造房子是以技能为支撑,而不是以美学为支撑(虽有个别建筑 秉承了艺的理念,但仅仅是个别,并无过多传承可言)。所以,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没有西方那样的艺 术家建筑师,而主要依靠工匠,凭技术来完成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因此我们引进建筑美学,就是要用价值 论美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
10、研究,在对各种类型的建筑进行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后,用美学原 理阐释建筑审美的心理过程,揭示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进而提高建筑审美能力,达到指导建筑创作实践 的目的。实际上,中国传统建筑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充满智慧,是一笔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仅值 得我们认真探究、学习,更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在弘扬过程中,文化自信不可或缺,要通过对传统建筑 及其文化的深入研究,去加深对它的先进性的认识。如果不加研究,就想当然地认为这种草创于原始社会, 发展成熟于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的传统建筑,较之于当代的、以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为代表的建筑,一 定是落后的,是不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如此就永远不会发现它的先进之处
11、,更不可能将这古老而智慧的研 究纳入当代建筑学的专业课程中。(摘编自马炳坚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关键在搞好传统建筑教育)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与西方建筑相比,我国的传统建筑历史更为悠久,技术更为高超,在形式上与西方建筑有着明显区别。 B.作者引用诗经中以拟人手法形容建筑物的语句,意在证明从周代开始我国的建筑形式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C.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既源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多样,又与古人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有关。D.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传统工匠的巧手匠心、精益求精,是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延续至今的最重要的因 素。2.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西周时期的建筑特色,诗经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B.日本木质建筑至今仍以柳卯结构为主,抗震性能良好。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对世界影响深远。C.根据周易所说,道家的“形而上”,即精神意识之所在,表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就是“意先于形”。 D.中国传统建筑以“和”为美的审美观念意蕴,与当前追求和谐的价值观,以及构建“命运共同体”的 理念是一致的。3.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建筑美学下定义并简要指出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体现。胰岛素降低血糖的3种方式人每天能消耗的热量正常人能储存100g肝糖原剩下的物被转化为脂肪.是有限的转移到脂肪细胞的无限量库存(摘编自搜狐
13、什么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吃多会变胖?).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A.胰岛素将糖 转化成脂肪B.葡萄糖进入 血液C.葡萄糖进 入血液胰岛素将 )糖转化成脂肪储存D.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由碳、氢气、氧气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水化合物,地球上的碳水化合物很丰富,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便宜。B.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 要的有机化合物。C.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糖能产生免疫活性,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一一 核糖和脱氧核糖。D.吃了很多碳水化合物,人体血液内一
14、般会增加大约一茶匙的糖含量,是因为被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是 最快进入血液的糖类。3.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来减肥的方法是否科学可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 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 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由地火转移阶段进入火星捕获阶段后,天间一号环绕器携带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 辨率相机、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和能量粒子探测仪等载
15、荷将陆续开始工作,对火星 开展多维度探测。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累计飞行202天,完成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 途修正,抵达火星时飞行里程约4. 75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各系统状态良好。后续天问一号 还将经过多次轨道调整,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预选着陆区探测,计划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实施 火星着陆,开展巡视探测。(摘编自历史性瞬间!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每日经济新闻2021年2月10日) 材料二:从横着绕火星赤道,变成竖着绕火星两极,天问一号相当于做了一个漂亮的“侧手翻”,不仅为后续 变轨缩短了时间,也进一步节约了轨道器燃料,让后续任务更有保
16、障。作为我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也是第一次火星着陆与火星表面巡视任务,天问一号的轨道器不仅承 担了“刹车” “侧手翻”等轨道控制任务,还要承担对火星表面高分辨率成像等任务,以支撑选择具体的 火星大气作为进入点。这也是天间一号着陆之前,要环绕火星飞行数个月的原因。我们从未如此近距离观察过火星,作为中 国的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天问一号必然要对火星全球进行观测,并对备选着陆区进行细致的拍照和分析, 所以一定要进入环绕火星的极地轨道。(摘编自一个“侧手翻”,又开创了中国航天的第一次,观察者网2021年2月19日) 材料三:人类已经发起过45次火星任务,其中有次带着火星着陆目标,但仅成功8次,全部由美国
17、完成。 美国用32年完成了掠、绕、落、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就提出一次实现绕、着、巡三步走。2月 18日,毅力号将再次上演空中吊车技术;5月份,天问一号则会上演火箭反推悬停降落技术。它们为什么 选择不同的火星着陆方案?按时间演化和复杂度来算,人类总共有过三代火星着陆技术。第一种:火箭反推悬停降落。优点是可以适合各种质量的着陆器着陆,安全系数最高,未来大规模飞 船必备方案。缺点是无法直接用在火星车上,或者只能通过着陆器释放小火星车;对着陆区地形要求高, 很难挑战复杂地貌;仪器复杂度受限。成功案例较多,天问一号也是采用这个方案。第二种:气囊弹跳降落。优点是适合可移动的中型火星车,对着陆区域地形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3 年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项 专题 实用 文本 阅读 科普 文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