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2022年度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度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度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T5题。(20分)老母为我“扎红”冯骥才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又该扎红腰带了。在古老的传统中,本命年又称“槛儿年”,本命年扎红腰带一一俗称“扎红”, 就是顺顺当当“过槛儿”,寄寓着避邪趋吉的心愿。故每到本命年,母亲都要亲手为我 “扎红”。记得12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86岁,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 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那一刻,母亲笑着,我笑着,屋内的人也笑着。所有孩子自出 生一刻,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的健康与平安,这心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执 著不灭;而我竟
2、有如此洪福,60岁还能感受到母亲这种天性和深挚的爱。一时心涌激 情,对母亲说,待我12年后,还要她再为我扎红,母亲当然知道我这话里边的含意,笑 嘻嘻地连说一个字:好、好、好。12年过去,我的第六个本命年来到,如今72岁了。母亲呢?真棒!她信守诺言,98岁寿星般的高龄,依然健康,面无深皱,皮肤和雪 白的发丝泛着光亮;最叫我高兴的是她头脑仍旧明晰和富于觉察力,情感也一直那样丰富 又敏感,从来没有衰退过。而且,一入胎月就告诉我,已经预备了红腰带,要在除夕那天 亲手给我扎在腰上,还说这次腰带上的花儿由她自己来绣。她为什么刻意自己来绣?她眼 睛的玻璃体有点浑浊,还能绣吗?她执意要把深心的一种祝愿,一针针
3、地绣入这传说能够 保佑平安的腰带中吗?于是在除夕这天,我要来体验七十人生少有的一种幸福一一由老母来给“扎红” 了。母亲郑重地从柜里拿出一条折得分外齐整的鲜红的布腰带,打开给我看;一端一一 终于揭晓了一一是母亲亲手用黄线绣成的四个字“马年大吉”。竖排的四个字,笔画规 整,横平竖直,每个针脚都很清晰。这是母亲绣的吗?母亲抬头看着我说:“你看绣得行 吗,我写好了字,开始总绣不好,太久不绣了,眼看不准手也不准,拆了三次绣了三次, 马字下边四个点儿间距总摆不匀,现在这样还可以吧。我感觉此刻任何语言都无力于心 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这一结尾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愧疚、自责以及对 父母的爱,这与上
4、文给父亲送钱送物的表现遥相呼应;如把这一结尾去掉,以“徐老套拽 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来收尾,文章戛然而止,儿子的反应可以给读者充分的想 象空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材料,完成2324题。(5分)作古体诗,极迟不过两日,可得佳构;作近体诗,或竟十日不成一首。因古体诗地位 宽馀,可使才气卷轴:而近体诗之妙,须不着一字,自得风流;天籁不来,人力也无如 何。今人动轻近体,而重古风,盖于此道,未得甘苦者也。叶庶子书山日:“子言固然。 然人功未极,则天籁亦无因而至,虽云天籁,亦须从人功求之。”知言哉!(选自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23 .作者认为近体诗的妙处体现在哪里?用文中原句
5、作答。(2分)24 .袁枚所主张的“此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不超过30字)(3分)参考答案:23 .不着一字,自得风流24 .主张天工自然,需要天赋(天籁);(1分)但也要有人工修饰,需要坚实的功底 (“人力”),两者并重。(1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仁杰 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辩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日:“黄卷中方与 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 ”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后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亲在河阳 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日:“吾亲所居,在此云下。” 瞻望伫立久
6、之,云移乃行。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 使绝域。仁杰谓日:“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 基,请代崇质而行。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 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日:“善才斫 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日:“臣闻逆龙鳞,忤人主, 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 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律,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 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
7、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之犯 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之? ”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 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居数口,授仁杰侍御史。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 寺,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日:“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 必欲赦本立,靖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 致风雷之灾,乃发数
8、万人别开御道。仁杰日:“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 道,何妒女之害耶? ”遽令罢之。(旧唐书狄仁杰传)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 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 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9、正确的一项是A.黄卷,指道书或佛经。古人用辛味、苦味之物染纸以防蠹虫,纸色黄,故称“黄卷”。本文中的“黄卷”即是道书。B.明经,唐代科举中的一种主要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 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 方。D.高宗,庙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被追尊的名号。高宗是守成令主的 美号。文中的高宗是指唐高宗李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狄仁杰注重孝道,对友仁爱。父母在河阳,他登上太行山,思念父母,感慨不已;并 州同府的参军郑崇质母亲年迈,狄仁杰请求代他出使
10、。B.狄仁杰直言劝谏,公正执法。大将军权善才误伐了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他,狄仁杰认 为他罪不至死,上奏直谏,终使高宗免其死罪。C.狄仁杰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专横,朝廷慑惧,狄仁杰上奏弹劾 他,旦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因此得罪了王本立。D.狄仁杰体恤百姓,节用爱民。皇帝要去汾阳官,并州长史李冲玄担心皇上途径妒女祠 会招致灾祸,就征用百姓另外修路,狄仁杰下令立即停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2)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参考答案:10. C 11. A
11、 12. C13.“这就是我不敢听从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陷陛下于不讲道义的境地的原因啊!” 高宗的怒气稍稍缓解了些,权善才因此得以免去死罪。陛下为什么怜惜有罪之人,而让法律受到损害呢?陛下如果一定要赦免王本立,就请把 我放逐到边远无人之地吧,以此做为对忠贞之臣今后的警告。【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 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 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 词“陛下”“法”“象魏”等(等级)”“极刑”“法”“万姓”“手足”,虚词
12、“之”“既”“则”“所”“其”,“陛下”是主语,“作”意思是“制定”,是谓语动 词,“法”意思是“法律”,是宾语,“陛下作法”意思是“陛下制定法律”结构完整, 其后断开,排除AD两项。“即令赐死”意思是“就让立即判处死刑的”,意思、结构完 整,前后断开,排除B项,再结合本句意思: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象魏之上,无论徒 刑、流放、处死等刑罚,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轻重来判处等级,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让 立即判处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句子可以断开为:陛下作法 /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 所措其手足?故答案为C。11题详解】此题考
13、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本文中的黄卷即是 道书”说法错误,文中“黄卷”泛指书籍。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 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因此得罪了王本立
14、”说法错 误,这是对文中“得罪”理解错误,文中“得罪”应解释为获罪。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的落实,如(1)中的“所以”,的原因;“奉制”,指听从陛下的命令;“不 道”,不讲道义;“意”,指怒气;“稍解”,稍稍缓解;“免死”,指免去死罪。(2)中的“惜”:怜惜;“亏”,使受到损害;“亏王法”,让法律受到损害; “必”,如果;“弃”,弃置,这里指放逐;“无人之境
15、”,指边远无人之地;“为”, 作为:“忠贞”,名词,忠贞之臣;“诫”,警告。【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 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 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祖父狄孝绪,担任贞观年间的中尚书左臣。父亲狄知 逊,做夔州长史。狄仁杰小时候,家里有个
16、门客被人杀害,官吏前来询问情况,众人争着 争辩对答,狄仁杰读书不止,官吏责备他,他回答说:“我正在和书中的圣贤对话,哪有 时间同官吏说话呢?”考取明经科,担任汴州判佐。后来乂被推荐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狄仁杰的父母在河阳,狄仁杰前往并州时,登上太行山,向南望见一片白云孤飞,对身边 的人说:“我父母居住的地方,就在它的下面。”远望伫立了很长时间,云彩飘走了,他 才离开。仁杰孝顺父母,友爱亲朋超出常人。在并州时,同府的参军郑崇质母亲年岁大而 且有病,按规定他应该出使边远的地方。狄仁杰对他说:“您的母亲有重病,您却要出使 远方,怎么能让您的母亲为远在万里之外的您担忧呢? ”狄仁杰就到了长史蔺仁基那里
17、, 请求代替郑崇质前往。仪凤年间,狄仁杰担任大理丞,一整年里审判了长期积压不决的案件涉及的人多达一 万七千人,没有一个喊冤申诉的。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伐昭陵柏树获罪,狄仁杰上 奏认为应该被免职。高宗下诏立即杀了他。狄仁杰又上奏说罪不应该死,皇帝恼怒得变r 脸色,说:“权善才砍了昭陵柏树,这是让我做不孝顺的人,一定要杀了他。”左右群臣 都示意仁杰退出宫廷,狄仁杰说:“我听说违背圣意,违抗君王,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 的事,我认为并非如此。如果处在桀纣时代就很难办,但如果处在尧舜时代,就容易做到 了。我今天有幸遇到了尧舜一样的贤君,所以不怕像比干那样被杀掉。过去汉文帝时,有 人盗窃了高祖庙里的玉
18、环,张释之在朝廷上向汉文帝i争谏,只按律判了弃市当街处斩,没 有诛其九族。况且,贤明的君主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改变,忠诚的大臣却不能被威权所恐 吓。如今陛下不采纳我的谏言,我死后,没脸面去见地下的张释之。陛下制定法律,悬挂 在象魏之上,无论徒刑、流放、处死等刑罚,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轻重来判处等级,哪有 所犯并非死罪,就让立即判处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陛下如 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古人说:假如取了长陵一捧土,用什么法来处罚 呢? 如今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株柏树杀死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会说陛下是什么样 的君王?这就是我不敢听从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陷陛下于不讲道义的
19、境地的原因啊! ” 高宗的怒气稍稍缓解了些,权善才因此得以免去死罪。儿天后,官授仁杰侍御史。当时左司郎中王本立仗着受宠而专权,朝廷里很多人都怕 他。狄仁杰弹劾上奏他的罪过,请求把他交给司法部门处理,皇帝特别下诏宽宥他。狄仁 杰上奏说:“朝廷即使缺少有才的人,但哪里缺少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呢?陛下为什么怜惜 有罪之人,而让法律受到损害呢?陛卜如果一定要赦免王本立,就请把我放逐到边远无人 之地吧,以此做为对忠贞之臣今后的警告。”王本立终于受到惩处。从此朝廷上下安定平 静,秩序良好。高宗将要到汾阳宫去,任命狄仁杰担任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因为皇帝的仪仗要经 过妒女祠,而民间传说盛装经过此处的人一定会招来
20、风雷之灾,就征发了数万民夫另外开 辟道路。狄仁杰说:“天子出行,千万辆车马,风神雨神刮风下雨为天子清扫道路,妒女 敢有什么妨害? ”于是立即命令停止开辟新路。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之遴八岁能属文,十五举茂才对策,沈约、任防见 而异之。起家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尝候任昉,值之遴在坐,昉谓在口: “此南阳刘之 遴,学优未仕,先生所宜甄擢。”瞻即辟为太学博士。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 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防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累迁中书侍郎,鸿胪卿,复兼中书舍人。出 为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 理。”后转为
21、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如故。丁母忧,服阕,征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 为郢州行事,之遴意不愿出,固辞,高祖手敕H:“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 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遂为有司所奏免。久之,为太府卿,都官尚书,太 常卿。之遴好古爱奇,在荆州聚古器数十百种。有一器似瓯,可容一斛,上有金错字,时 人无能知者。时鄱阳嗣王范得班固所上汉书真本,献之东宫,皇太子令之遴与张绩、 刘源、陆襄等参校异同。之遴具异状十事。好属文,多学古体,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 常共讨论书籍,因为交好。是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并有高祖义 疏,惟左氏传尚阙。之遴乃著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 科,合三十事
22、以上之。高祖大悦。太清二年,侯景乱,之遴避难还乡,未至,卒于夏口, 时年七十二。前后文集五十卷,行于世。(节选自梁书刘之遴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 立成B.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 立成C.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 立成D.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 立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茂才,和秀才同义,东汉时为避
23、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 秀才为茂才。B.博士,古今词义相近,标志一个人精通一门学问或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是古代最 高级别的学位。C. 丁母忧,古代官员遭遇父母丧事,须辞官回家守丧,称作丁忧,母亲去世称丁母忧, 或称丁内忧。D.义疏,本指我国古代疏解经义的书,其名源于六朝佛家解释佛典,后泛指补充和解释 旧注的疏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之遴好学能文。八岁即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十五岁被举荐入仕时,所作对策令沈 约、任昉都感到惊异。B.刘之遴颇受恩顾。当他母亲年岁已高时,高祖为了让他尽到赠养母亲的孝心,令他衣 锦还乡,任南郡太守。C.刘之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度 河南省 商丘市 宁陵县 第二 中学 语文 联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