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的教案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劝学》的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的教案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劝学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德育目标:认识“学不可以己”的深刻道理。教学设想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如此, 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 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 后懂。有时进行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教授,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当然,对于高一 的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知道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 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2、,这对诵读、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 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 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 教学。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 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 习。2、教学方法本文采用诵读教法、讨论交流法。诵读要多次进行,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
3、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 文。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A.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与徐公孰美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口干舌僻,然而不听C.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主人乃寤而请之D.君子生非异也既陈而后击之3 .选出对下面句中“十” “一”判断正确的一项()骐骥一跃用心一也不能十步驾马十驾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4 .下列关于“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忽然抚尺一下,君响毕绝:终止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C.以为妙绝:到了极点。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非常。5 .下面“者”字用法与“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4、一句相同的一 项是()A.非蛇蟾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陈胜者,阳城人也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6 .选出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吾妻之美我者非能水也晋军函陵填然鼓之树之以桑既来之, 则安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登泰山而小天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A./B./C./D./(二)、阅读部分(3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8分,每空2分)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 .课文标题是“劝学”,文章开
5、篇即揭示出了中心论点a.它是:o b.意/题是说:o8 .本文的特色是运用一系列比喻(即喻证)来证明作者的主张。a.本文段所用的比喻共有四个,它们是:ob.由喻证所形成的结论是 o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6分,每空2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9 .为了 “劝学”,作者在本文段中采用了直接论证,接着又甩开笔墨,作 了一系列喻证。a.本段的直接论证是(限16字):ob.喻证是:o10 .由直接
6、论证和喻证推出了著名的结论,这个结论是(限12 字)O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18分,每小题3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 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1 .下边注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不积蹉(gui半步)步;蟹六跪而二螯Q。蟹钳)B.骐骥(qi ji骏马)一跃 (yao 跳)C.弩(mi劣马)马十驾,功在不舍(sh停)D.锲(q
7、i。亥U)而不舍,金石可镂 (10U雕空)12 .下面各组中同一个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A.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以兴利除弊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五步一楼乃自强步步余马兮山皋D.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日食饮得无衰乎13 .下面复句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II|IIB.|II| | |因果递进因果假设并列假设C.| | |IID.|II 假设因果假设假设并列假设14 .下列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风雨兴焉译:风雨就会兴起。及积善成德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C.而神明自得译:于是就会得到
8、最高的智慧。D.圣心备焉译:孔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15 .本段用了 10个比喻,对其所论证的道理及论证的角度分析有误的一项 是()16 .用三个成语总结本段段意。(三)下面是一个作文题,想想该怎么做。谈“善假于物”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 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 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 成诵。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行,但最后一定要连贯地背诵全文。3、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诵读课文、探究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整理、归纳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
9、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刚才,很偶然的想到一个很实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遍地都是正确的 答案。我很想听听同学们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1、从小学到现在,也算是十年寒窗了,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学 习的意义在哪里?2、第二个问题:这些年来,你在学习上有哪些好的方法?这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深刻,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两千多年前的人,是怎 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一篇的指引,穿越时光隧道去聆 听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况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劝 学(课件板书)“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生:勉励之意。师:那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10、它虽然是文 言文,但其内容浅易,行文思路清晰。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二、第一环节:诵读课文训练方法:分段读、分男女生读、全文读、听课文录音(一)齐读课文(学生读后,教师指导正音、停顿)同学们读的很投入,声音很响亮。但也有些瑕眦,例如某个字音不准,某 个的停顿,还有情感处理不太够。这样好象有些对不起这样的名篇,大家请看 大屏幕。注意下列字音:有yiu槁gao砺li跋qi舆yii蛟jiGo尼圭kui骐qi骥ji弩nu锲qie镂lou鳍shan生xing臾yu注意一些句子的停顿处理:1、学/不可以已2、糅/使之然也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9、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二)欣赏课文诵读(播放课文录音)(注意朗读名家对诵读节奏和情感的处 理)(三)自由诵读,品味语言(教师下去指导,邀请学生个人诵读)(四)齐读、个人读。三、第二环节:探究课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也一样,对课文都有了各自得 体会或感悟。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探究一下。首先,大家在字词句这个层面上 有没有困难?(一)课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师生交流讨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教案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